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北京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594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北京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北京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北京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教案 北京版一、说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二、说课时目标1.认识守株待兔里的6个生字。会写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故事。3.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懂得不劳而获是一种幻想。三、说教学想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四点想法: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复述故事内化语言;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先说说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本课中要认识的只有6个生字,且字形都较简单,很好记,读音上只有“窜”“撞”“桩”相对难读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时随机融进字词教学。词语的理解根据各词语的特点采用看动画说话理解(如:窜出来、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乐滋滋、从此),看图理解(如:锄头 )等多种方法帮助理解。寓意的领会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种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再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对种田人说的话,以此来达到对寓意的领会理解。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和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四、说教学程序(一)动画导入,初步感知1.播放动画,要求:仔细看,认真听,等会儿要出题考大家的。2.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教学生字:“守”,范写“守”。3.猜一猜题目意思。随机引导理解“株”,教学“树桩”。【动画导入既能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最快的了解故事大意,还能帮助初步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二)通读课文,读懂读好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理解。A.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学习词语:窜出来、撞。重点理解“窜出来”:(1)“窜”是什么偏旁?穴字头表示跟洞穴有关。“窜”愿意是指老鼠受到惊吓逃窜到洞里。(2)课文中说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是什么样子呀?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a.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b.猜一猜:当时可能发生什么事了?c.小结: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很紧张、很慌乱地跑就是“窜”。【让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的表达训练中,内化语言。同时在朗读中,在说话中,在情境中学字词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效的。】2.自由读。3.齐读。B.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句子: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1)引导抓“急忙、白捡、又肥又大”读好句子。重点理解:“白捡”从这句话中的哪儿也可以看出是白捡(板书:白捡)(没花一点儿力气不费吹灰之力。)小结:没花一点力气,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捡 ,也叫板书:“不劳而获”)(2)指导朗读: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面对这不劳而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带着高兴的神情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在朗读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在表演中体会词语的情趣。沟通课内外拓展积累语言。】2.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呢。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1)指导朗读。(读时强调每天)(2)引导感悟:你觉得种田人的希望能实现吗?(不会)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就算会发生,也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地点。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意外、偶尔、偶然。)【在讨论中,在点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为寓意的领会做好铺垫。】C.第三自然段1.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可是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2.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1)齐读句子。学习词语:从此、锄头。理解“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看图理解“锄头”。(2)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再也不干活了。谁再来读这句话?体会“整天”。齐读句子。3.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生接:守株待兔。)【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种田人的希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4.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1)这个种田人野兔没有等着,庄稼却全完了,也就是说什么也没有“获”,用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出示词语,认读:一无所获,一无所得。(2)如果说连毫毛这样细小轻微的东西都没有收获,这又可以叫做出示词语,认读:毫无所获、毫无所得。【引导从事件的结果中体会想要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三)齐读全文,总结寓意1.齐读全文2.想象说话:课文学完了,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些什么?出示句式:我想对种田人说:(创设交际情境,师生模拟对话。师演种田人)3.小结: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靠运气。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也希望你们把我的事讲给别人听,让他们可千万别学我呀!【在情境表演中,引导学生把领会到的寓意以劝告种田人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是给别人以劝告,学生说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效果较好。】(四)复述故事,积累语言1.可以借助课件上的三幅插图和关键词语复述,也可以根据课件上的句式简要复述。2.学生自由准备。3.指名复述。4.同桌复述。【为学生提供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插图和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种形式帮助进行复述练习,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积累内化了语言。】(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板书: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瞧,这是什么故事?(课件出示,认读: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2.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中华寓言故事等书,准备召开寓言故事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帮助学生拓展了解其他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了“教学不局限在课堂”。】(六)观察分析,指导书写1.出示 “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示范书写:此。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写字教学永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应在课堂上保证写字时间,保证书写时间】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剥豆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虚假、执著、利索、沮丧、眼动手剥、敛声息语、手不停歇、心生怜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辨析多音字“剥”。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从中认识了一位因为担心儿子成长,教育儿子学会看病的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毕淑敏和她儿子的另一个故事剥豆。2“剥”正音。课件出示“剥”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学生辨析 “bo”,学生齐写拼音。3齐读课题。4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和她儿子剥豆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虚假、执著、利索、沮丧眼动手剥、手不停歇、敛声息语心生怜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自由读;指名读,正音。(注意“利索”念轻声;“敛声自语”的“敛”念第三声;) 齐读;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同桌互说;4对于剥豆,母亲和儿子各持怎样的比赛态度呢?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概括。母亲: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儿子:认真 执著三、走近母亲,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母亲,边读课文边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句子。指名说,课件出示(811自然段):“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知不觉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体现母亲的“瞻前顾后”的?(心理描写、动作变化)母亲在比赛的过程中瞻前顾后,心情非常复杂,谁能读好这段话?突出母亲矛盾中的爱圈一圈母亲的动作变化。(慢、快、缓、紧)既然是剥豆比赛,会什么有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呢?你读懂母亲的心了吗?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话。母亲之所以剥豆的速度慢了下来,是因为?母亲之所以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是因为?母亲之所以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是因为?母亲之所以剥豆的节奏又紧了许多,是因为?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做瞻前顾后;从母亲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来感受这位母亲不一般的爱。四、走近儿子,体会儿子的“自信、大气”过渡: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啊!可是她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去看看儿子的表现。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儿子表现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用简单的词语写一写从这些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生划句子写词语,师巡视。生回答: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再读一读。指名一到两个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读出自信来。)2. 母亲在剥豆比赛中一直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的表现却是那样出乎母亲的意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儿子的表现。(课件出示)“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对于儿子的性格表现,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方法的呢?(语言、动作) 不管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是人物心理的一种表现,你能读懂儿子的内心吗?课件出示,学生练说:母亲为了公平起见,想要抓一把豆放在儿子的碗里,儿子用手按住了我,心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 ,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3. 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四、提升明理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出示)这次比赛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五、拓展延伸1. 小结:一对平凡的母子,一次剥豆,剥出了勇于挑战的儿子,剥出了真实理性的母爱,也剥出了共同成长的母子,生活真是处处皆学问啊!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这节课(请求)。2.作业超市:课外阅读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模仿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写一个自己内心矛盾的场景。板书设计: 剥豆 母亲 儿子“慢、快、缓、紧” 自信 大气 瞻前顾后 认真 执着 轻松 坦然 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