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584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尺(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4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教具、学具准备尺子,16000000的中国地图,几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课件或小黑板出示)(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即是原数的( )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即是原数的( )分之一。(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师: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学生:(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1)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教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xx。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3)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教师: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评价,教师板书。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xx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xx倍。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xx2(厘米)20米2000厘米,xxxx1(厘米)学生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xx,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xx。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xx2(厘米);20米2000厘米,xx1xx1(厘米)。学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xx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板书:比例尺1xx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强调:单位要统一。(5)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小组讨论,感知方法。讨论: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为什么?集体评议,明确方法。明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评价,明确关键。教师: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实际面积。2.自主探索,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3)练习:独立完成“想一想”。3.指导学生看书例3、例4。4.教学小结: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生1:倍数关系学生2:分数关系学生3:比例尺的意义教师: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板书:统一单位、看清问题)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1.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动手测量,按规定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独立解答。并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在图上标出自己的座位才更准确?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全班交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2)课堂活动第2题。要求学生拿出自备的中国地图,并指导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找出比例尺。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全班核对后,再进行交流: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3)课堂活动第3题。提出问题:怎么相差这么大呢?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中国地图,量出成都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在计算后进行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议一议:哪些方面相差大?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全班交流解决。 2.练习:练习十九第46题。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解决问题关键:统一单位,看清问题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倍数关系:40米4000厘米,4000xx2(厘米)20米2000厘米,xxxx1(厘米)分数关系:40米4000厘米,40001xx2(厘米)20米2000厘米,xx1xx1(厘米)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1:xx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例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 1. 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 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 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说一说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了解国旗 (一)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国旗,见过多大的国旗?(生自由发言) (二)介绍“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1.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国旗的知识,面对国旗有什么感受?(同桌互相交流、讨论)2.师:我们学校挂的国旗是哪种规格的?3.师:把我们学校国旗长和宽的数据写出来。三、比 (一)课件出示例题 1.师:利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师:你能说出国旗的宽和长的比吗?能不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讨论。(学生自由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比例 (一)师:在兔博士网站中介绍了很多种规格的国旗,现在你们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计算) 1.交流 师:观察这些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 师总结: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都相等。 师:那就可以写成:240:160=144:96 2.介绍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师:像这种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举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内项和外项。 师:在 2:3=4:6 这个比例中,哪两项是内项,哪两项是外项。 五、试一试 师: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1.交流 师:你从它们的积中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2.师:把你们自己写出来的比例照样子计算,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它们的乘积也相等。3.师生共同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该怎么说呢?(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师:我们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是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依据。 六、练一练 (一)让学生自己判断。 1交流 师: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概念,化简两个比,看它们是否相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等于两外项的积。 (二)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老师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