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531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2019-2020年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五年级下全套表格式教案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进度:主要教学目标每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 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 的审美和创造劳动。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练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技法、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地基本技能。思想情感目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二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地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地教育有认同的心理倾向,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初步具有”(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教材分析该教材改变过去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九册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的。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主要教学措施1、备课方面:(1)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做到落实双基。(2)贯彻“少、精、活”的原则。(3)备课及时,讲究实效,保持超前一周备课。2、上课方面:(1)教学时采用启发式,积极创新教学摸式。(2)教学面相全体,积极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3)课后及时写下“课后随记”。(4)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绘画练习,进行思想情操陶冶。学生情况周 次教 材 内 容课时数备 注1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2立方体的包装盒3圆柱体的生活用品4各种各样的房屋5想象中的机器人6变体美术字7手拉手的动物8生动的纸面具9瓷塑小动物10五一节11牵牛花12梅花13小鸡14调皮的小猴子15戏剧人物16现代中国画欣赏(一)(二)17美丽的自然物18http:/www.freezl.net 1920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变化规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从观察中发现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能将观察到的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用简单的笔画画出透视结构图,培养与提高艺术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认识立方方体和圆柱体的的透视变化规律;难点是观察中发现透视现象及透视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师:立方体和圆柱体及它们的结构图;生:可看成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 回忆四年级所学的透视知识:近大远小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学生举例自己了解的透视现象:如火车、路等的透视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二、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一)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介绍:、 出示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石膏体、 立方体的构成:12条棱(什么是棱),6个面;圆柱体:由立方体旋转得到,由两个底面(两个同圆)和一个长方形构成。、 学生说说教室当中哪些是立方体,哪些是圆柱体。(二) 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当只看到一个面时,那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当只看到两个纵面时,两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你看到的立方体的棱有什么变化?提示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来回答问题、 当你看到三个面时,三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教学过程你看到的立方体的棱有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几个立方体的透视图,请学生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要进行怎样的改正。、 学生讨论交流,改正错误的立方体的透视。(三) 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透视一:当圆柱体竖放时,不用与圆柱体底面垂直的目光去看它,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它的底面是椭圆的)、 透视二:当圆柱体斜放时,你发现什么?使用近大远小的规律去分析,离我们近的底面较大,而离我们较远的底面则较小,所以你会看到圆柱体逐渐变细。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三、 课堂作业:、 画出当你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时的透视图;选择一种圆柱体的透视图进行绘制。、 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四、 作业分析:、 选出几张正确的和有错误的透视图,要学生进行辨别,哪些正确,哪些有错误,怎么改正;、 教师适当小结。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立方体的包装盒第2课时教学内容立方体的包装盒教学目标1、 用透视法较真实地描绘立方体包装盒,通过写生将知识与能力自然地结合与贯通。2、 通过写生立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描绘物象的能力。(了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立方体包装盒的写生,掌握立方体的透视画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学找基本立方体的构成规律。教学准备收集供写生用的立方体的包装盒,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一个。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二、 指导学生摆放写生包装盒:1、 一个面正对学生;2、 一条棱线正对学生;注意立方体包装盒摆放好后,在写生时不能在任意挪动位置。三、 指导学生观察。1、 看清眼前的包装盒有几个面。2、 看清眼前的包装盒每个面的基本形状,分辨出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还是不规则的四边形。3、 指导学生用尺测。先用右手握尺,使尺保持垂直状态,仔细地测出各条垂直棱线的长度,分辨出哪条棱最长?哪条棱最短?长棱在前还是段棱在前?结论近高远低然后,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几条横向棱线的长短。结论近长远短修改意见教后反思课题圆柱体的生活用品第3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掌握圆柱体的透视规律,描绘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的生活用品,提高写生物象的本领。(了解)2、通过对立方体和圆柱体的观察与写生,掌握各自的形体特征与透视规律,运用比较、分析、联系、判断、对照等观察方法,正确地区分立方体与圆住体的共性与个性,准确地描绘它们的透视结构,提高艺术表现力。(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是培养观察方法,掌握透视规律,正确描绘物品;难点是圆柱体顶面(底面)圆平面弧形的透视处理。教学准备要求每个学生带圆柱形的生动用品。教学过程1 联系旧课引入新课。2 观察圆柱形生活用品的透视变化。3 写生指导。4 圆柱形生活用品的外部轮廓画成后,重点应描绘该物体的装饰纹样:商标和文字等。绘图要合乎透视规律,注意曲面上的图纹样的变形的。5 从班级实际水平出发;若学生接受能力强,而且造型表现能力好,可指导他们进行对多种圆柱形生活用品的组合写生。6、组织学生写生时,要抓两头,对表现力强的学生应表扬,把他们的作品提供给其他同学效仿;结观察力差的学生要热情地帮助,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大胆表现,提高描绘技能。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各种各样的房屋第4课时教学目标1 能运用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知识,分析所描绘 房屋的特点,合理地作出抽象概括,用基本的几何体组合表现复杂的房屋,画出符合透视规律的房屋写生画。(了解、练习)2 通过对各种各样房屋的写生,培养学生运用立方体和圆柱体透视知识的能力,提高描绘景物的技能。(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是理解和运用透视规律,画出符合透视的房屋建筑画;难点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各样房屋的图片。放大课本中范图。教学过程1 写生各种各样的房屋,要从适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房屋作为对象作为特色,这样更具有地主性的代表性。2 写生各种各样的房屋,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3 画高层现代建筑,要抓住高与宽的比例,将高楼画在画面最显要位置上。4 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画画,边观察边描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真实、准确地描绘,就要处理好比例、空间、透视等因素,教育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判断、对照等观这方法,培养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把握住形体特征,描绘好房屋写生画。5 描绘房屋,题材范围广泛,应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房屋作描绘对象,根据学生的水平,把握好难度,以提高学生绘画的积极性。6 带学生外出写生,组织工作要做好。7 如不具备写生条件,将教材改作记忆画时,也应事先做好选景和观察等课前教学。8 描绘各种各样的房屋可结合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9、课后,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聊聊中国五大民居的故事,增加有益的知识,并记录学生写生时的感想、体会与意见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想象中的机器人第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要求对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神通广大的机器人的形象,抒发自己热爱科学、爱创造的思想情感。(了解、练习)2、通过描绘想象中的机器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际能力,从小养成敢想、敢为的奋斗精神。(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科学观,敢想、敢为,启发想象,将之描绘出来。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抓住特征,结合想象,描绘物体。教学准备收集各种机器人的玩具。(发动学生一起收集)教学过程1、提示课题。发动学生讲机器人的故事,激发学习绘画的兴趣。2、出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玩具,发动学生概括常见机器人的造型特征:人体结构+机械结构的躯体明显的块面组合。3、启迪学生的想象,设计心目中新的机器人形象。4、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新的作品,及时进行展示,以启迪更多的学生开启想象的窗户,描绘出新的机器人形象。5、从更多教学中引入到智力的开发,抽查几位画得好的学生,请他谈谈他所画的机器人有什么本领。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变体美术字第6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写变体美术字教学目标1、 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体,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体美术字。(了解)2、 从设计变体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美观形象的字体。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多种变体美术字的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 回忆黑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变”说说黑体字等其他美术字的特点。二、 学生观察“花”字的书写特征及规律。书中重点抓住“点”的变化:1、 有几何体: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水滴形、扇形、曲面形2、 形象化处理:把点变作为花朵形、星光形、水珠形3、 学生设计书上没有的花字。三、 教师讲解变体字的规律:1、 破框。(其中一笔破框、二笔破框)2、 改变框形:变成圆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变成扇面形;3、 相连:(字与字)平连;斜连;上下连;4、 立体化:平行透视处理;成角透视处理;倾斜透视处理;5、 形象化: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从字义出发,将本义作形象化处理,如:建筑:立体化再作透视处理,变体后一看就如一幢高楼。木:变体后绘成四截木料叠成。冰天雪地:变形后绘上冰纹,画上积雪。曲。变体后曲线状;四、 学生试着小结。1、 变体字的外形。根据不同需要把字的外形变化成长、扁、圆、波形、梯形、斜方形等;2、 变化字的笔画。不同类型的变体字,通常运用不同类型的笔画,有粗、细、尖、圆、方及曲线等变化。3、 变化字的结构。如减笔、加笔、连笔、夸张等。4、 装饰字的本体与背景。 注意:在变化中求统一。五、 学生做作业。内容:成长的足迹要求:1、排版 2、变体 3、美化版面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手拉手的动物第7课时教学内容制作手拉手的动物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让学生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了解)2、 通过设计与制作手拉手的动物,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制作手拉手动物玩具。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教学准备手拉手动物玩具,不同插接方法的组合作品。教学过程一、 教师出示一些手拉手的动物玩具,缓缓地旋转-让大家知道形象相同的动物组合在一起的。逐步拆开教具,让学生仔细看看单个动物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面对面地重新装配。让学生观察插口的插接方法。二、 学生看清作品全貌后,教师传授制作方法。1、 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2、 设计动物形象,如画出企鹅。3、 设计立式插口。在双翅与身体中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朝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为止,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4、 裁剪。将三个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体,同时也剪开插口。5、 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画上眼、嘴、黑色的背和翅,画出双爪。6、 按顺序插接组合。三、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组成其他新的的组合造型吗?1、 改变水平插口。在翅膀的两端各开一个水平的插口。2、 剪一个圆片,在120度处开一个插口,作为接片。3、 分别将企鹅插接在圆片的开口处,这样变成嘴朝外或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嘴朝里三只相呼应的企鹅造型。4、 为了使插接得更牢固,可再加一个圆片作连接,两圆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增加其强度。五、学生设计,教师指导。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生动的纸面具第8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面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纸面具的制作。(了解)2、通过生动的纸面具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审美情趣和动手制作能力。(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难点是高度的概括,大胆夸张与取舍,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装饰性。加工凹凸面。教学准备纸面具教具教学过程1、小结手拉手的动物制作情况,展示优秀作品,请学生总结制作方法: 设计、画稿、剪样、描绘、组装。2、揭示课题,出示纸面具教具。3、请几位学生试戴面具,让全体学生评选哪个面具最生动有趣。4、传授纸面具的制作方法。5、工艺课中要重视对制作方法的传授。6、讨论怎样将制成的面具挂起来。7、学生制作纸面具时,先进行仿制,待学生掌握了制作方法后,提倡课后在业余时间搞创新。课内学技方法,课后出成果。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瓷塑小动物第9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瓷塑小动物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热爱工艺美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瓷塑艺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塑造生动有趣的面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脸部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介绍我国的陶瓷史,激发学生爱国心。2、欣赏课本中的瓷塑小动物的作品。3、欣赏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瓷塑小动物作品,观赏动态造型,观察瓷塑的质感、色泽,谈谈欣赏后的感想。4、结合课文,可适当介绍与瓷塑相近的玻璃雕像作品,增加学生课外知识。5、欣赏小动物时,可启发学生比比谁的知识多,请学生谈谈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牵牛花第1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用中国的形式描绘蔓草植物牵牛花。(了解)2、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初步掌握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掌握蔓草植物的茎、叶、花、果的作画方法、作画步骤、作画要领。教学准备宣纸、墨、毛笔。教学过程1、揭题。2、出示教师范画。3、传授毛笔的正确握笔方法。4、传授墨色知识,辩识焦、浓、重、淡、轻的五种墨色。5、用浓墨描绘牵牛花。6、画叶。7、画蔓茎。8、题款钤章。9、花卉点簇一定要了解对象的结构。10、学生掌握了牵牛花的描绘方法后,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扩大描绘的内容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梅花第1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梅花。(了解)2、掌握作画的步骤,运用不同的笔法、墨法,较自如地完成梅花图,提高学生绘中国画的技能。(练习)3、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接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培养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难点是绘画技能的培养。教学准备教师范画;名家画梅作品。教学过程1、重视示范教学。学生爱模仿,教师示范作画,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画的步骤、运笔的方法、墨色在纸面上的显现等作画的全过程。2、笔墨是写意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形象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笔墨无以成画。如何培养学生笔墨的功力,是传授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一环。3、画梅,重点是枝干。因为它是一幅画的框架,布局取势主要是枝干的走向在起作用。4、梅花为五瓣、七蕊,花托呈丁字形5、适当板书。6、指导学生临摹书中的范画。7、完成临摹作品后,指导学生创作。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小 鸡第13课时教学目标1、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小鸡。(了解)2、学习浓、淡、干、湿的墨法和轻、重、疾、徐的行笔法,提高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技能。(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小鸡,提高绘画技能。小鸡形象的刻画和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的表现技法。教学准备教师范画教学过程1、总结前课的学习情况,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共同的努力方向。2、可插讲古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然后提出描绘小鸡的学习任务。3、欣赏范画。4、教师示范作画。5、按上述作画步骤与学生共同作画。6、画出不同姿态的小鸡,关键是处理好头与翅的方向。7、小鸡是得毛茸茸的,形象可爱。所以用墨时除了要有浓淡外,还应使墨色有些渗化效果,应用湿墨法表现。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调皮的小猴子第14课时教学目标1、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出调皮的小猴子,培养学生造型与写意的能力。(了解、练习)2、从描绘调皮的小猴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现童心童趣。(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猴子调皮与淘气的神态。注重“传神”。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揭题。2、适当介绍猴子的体形特征和生活习性。3、用线描法画人与猴的脸,区别不同处。4、画猴5、指导学生创作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戏剧人物第15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画技法,画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了解)2、通过对戏剧人物的描绘,使学生懂得艺术贵在夸张。对戏曲人物的动作、脸谱、服装等作适当的夸张,使人物更具个性待征。(练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是对戏剧人物的神态刻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欣赏戏剧人物画。3、听一段戏曲的录音或播放一段戏曲录象,激发学生的兴趣。4、简介当地流行的地方剧种及有代表性的剧目与著名表演艺术家,使学生了解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绘画知识的技能画好戏剧人物。5、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材作弹性处理。(1)画教材上的内容(2)根据剧照创作(3)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现代中国画欣赏第16课时教学过程画家简介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任乡村中、小学教师。1919赴法学习绘画,1927年归国从事美术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用所得报酬、画款,救济祖国难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注意写实,并吸取西文绘画一技之长而成一格。国画、油画、素描造皆深,尤擅长国画奔马。在艺术教学上,主张坚持严格的素描练习。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壮士、七方皋、马等。齐白石(1864-1957)中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做木工,后与文人交结,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学得一身技艺,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后,多次游历各地名胜。57岁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60岁后,画风骤变,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表现技法,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劲,造型质朴简练,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将阔笔写意花卉与精细草虫结合描绘。亦作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名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大千(1893-1983)现代画家。原名正权,后改名季爰。四川内江人。幼年随母学画,青年随兄张善学画,随兄到日本京都专功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归国后一度出家,曾为僧百日,得法号大千,自称大千居士。遍取六朝隋唐诸家笔墨,不泥于法,未及三十,已誉满画坛。曾去敦煌摹壁画的雕塑三年,画风为之一变。解放前迁居香港,先后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晚年定居台湾。绘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亦擅工笔、写意。晚年多作泼墨写意,并好在巨幅纸上纵横驰骋,为当代颇有气势的写意大师。作品长江三万里图、庐山图等。教学过程钱松岩 (1899-1984)江苏宜兴人。九岁随父入塾读书,兼学书画,后师从胡汀鹭。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后,任中小学美术教师。1957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画师、副院长、院长。创作以山水著称。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并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创新,形成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关山月(1912- )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幼承庭训,喜爱绘画。1933年毕业于高剑父创办的“春睡画院”学习。1941年始在西南、西北写生创作,作品意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49年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正厅创作大型图画江山如此多妖。现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吴作人(1908- )原籍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工作室学画。1929年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西蒙教授工作室,后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1937年获该院油画评比金奖,并获得个人工作室的待遇。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1976年开始致力于图画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后反思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电子教案课题美丽的自然物第17课时教学过程美就在你身边。你看,一串串下垂的吊兰,在微风中晃动,好似一群绿衣仙子,翩翩起舞;片片枫叶,在金秋艳阳照耀下,好似颗颗红星,闪耀着赤色光芒;几朵毛茸茸的蒲公英,如绒球,似礼花,随着微风,送走了一群小伞兵,飞向新的家园;一簇簇鹅毛般的芦花,遮住了银盘般的月亮,夜晚多么宁静;一颗乳白色的海螺,静静地躺在金色的沙滩上,白色的浪花给它沐浴,海涛为它伴奏;一颗小草,几株鲜花,都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美,全靠你去寻找、去发现。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自然美指自然事物的美,即为人的感官所感知,并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的自然现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以求师法自然,使人精神向上,健全审美心理,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情感和抱负。教后反思附送:2019-2020年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三课彩色撕贴画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帖出一幅有趣的画;2. 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了解撕纸粘贴的方法,培养造型能力,感受创造的乐趣;3. 通过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重点、难点1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巾的方法,设计出一幅有趣的撕巾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2、难点:注意颜色的统一,和块面间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不然很容易“花”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可借助其他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游戏导入、探究发现(1) 学生观察万花筒,教师提问:“万花筒里千变万化的图案是怎样产生的?”鼓励学生打开万花筒进行研究。(2)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纸片通过折射能够产生不同的图案,彩色小纸片的魔力有多大啊!今天我们就借用这些美丽的小纸片变成一幅美丽的彩色撕贴画。2 欣赏范作、激发兴趣(!)欣赏各种拼贴画点彩派画家代表作品、马赛克拼贴画、布贴拼贴画、彩纸拼贴画作品。(2)学生讨论: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风格有什么不一样?(3)哪一幅是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和其他的拼贴画有什么不同点?(4)教师小结:撕纸贴画和其他画种一样都要注意所表现对象的造型特点。不但要形象生动,还要注意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的协调。3 师生互动、探究方法(1) 撕(2) 拼(3) 贴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4 小组合作、初步尝试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图形的图片随意撕开,再进行拼贴,粘贴在底版纸上。5 小结谈话、深化拓展第二课时1 欣赏探究(1) 分组探究撕贴画的步骤。(2) 拼贴时你觉得最难的一步是什么?(3) 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2 欣赏范作(1) 你认为哪幅画的色彩搭配的特别好,贴的形象有趣?为什么?(2) 你觉得还有哪方面不足,需要改进?(3) 你们准备贴一幅什么样的画?3 构思创作(1) 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创作作品。(2) 灵活运用材料的花纹和颜色,注意底色和主题的色彩对比。(例如:深底浅图、浅底深图)(3) 整体完善,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指出修改意见。(4) 继续创作。4 教师小结:变废为宝,创作出艺术品,深化拓展,利用更多的废旧材料打扮我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