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2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468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2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分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 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二、继续学习新课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多媒体:仔细打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5总结全文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三、作业设计: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四、板书设计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 险峰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扫路人 不累 扫上去 扫下来开朗 自信 时间紧张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最大的麦穗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阅读交流预设: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B.指名读。C.说体会。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四、作业:1.抄写词语2.抄写最后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