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8447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标提示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废宰相设内阁1 宰相制度的废除 1 背景 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 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2 内阁的出现 1 原因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政务繁多 明神宗实录 记载 在他 申时行 前任八个首辅中 只有李春芳和张四维可谓能全始终 其他翟銮 夏言 严嵩 徐阶 高拱 张居正六人 或遭软禁 或受刑事处分或死后仍被追究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应用 提示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 当内阁权力过大时 即会遭到皇权的压制 知识点二军机处的设立1 背景 1 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2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 康熙帝时 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2 设立 1 时间 雍正帝时 2 目的 办理西北军务 3 职能 1 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2 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 作用 1 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思考应用 1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 而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2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中写道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臣相见 无论宦夺 宦官 不得参 即承旨诸 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根据材料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和职能 提示 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传达皇帝的政令 考向一明朝内阁的职权 性质和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史料二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卷史料三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 中国传统政治 1 史料一中的 票拟 是指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批红 是皇帝对票拟的审定 2 史料二中 只备论思顾问 说明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 不具备宰相的职权 史料中 皆上窃君上威灵 说明内阁首辅的权力不是来自制度 而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3 史料三中 私人办公室 体现了内阁的性质 真正领袖 说明内阁制度强化了皇权 强调了内阁制的作用 1 根据史料一二 说明内阁的权力有哪些 有人认为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提示 权力 拥有 票拟 职权 看待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没有决策权 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 结合史料三及所学知识 说明内阁的性质及其作用 提示 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作用 加强了皇权 摘自2014年江苏高考T21 明初内阁大学士 掌献替可否 意即对君劝善规过 议论兴革 凡上之达下 曰诏 曰诰 皆起草进画 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 曰题 曰奏 皆审署申覆 意即审查签收 上报或发回 而修画焉 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 大政事 九卿 科道官会议已定 则按典制 相机宜 裁量其可否 斟酌入告 明史 职官一 根据史料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提示 劝谏皇帝 匡正过失 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 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史论归纳 宰相与内阁的比较 命题分析 方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是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 内阁制度是统治者为实现专制独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历史阶段 解答时需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排除干扰项即可 方法2从内阁体制的僵化角度命题 清初沿袭明制 设内阁 但内阁处理政务往往依据既定案例 墨守成规 命题人往往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命题 解答时需要依据材料反映的史实和历史现象解答 方法3从中外对比角度命题 明朝内阁制不仅区别于历代宰相制度 更与西方的内阁制存在本质区别 解答此类试题可从性质 权力结构及实质等角度思考 1 2014 大纲全国 14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后来内阁首辅 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解析唐代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 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据此分析 B项正确 答案B 2 2014 课标全国 27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 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 内阁不会削弱皇权 故A项错误 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 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 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 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内阁取代六部 故C项错误 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 不会有失控局面 故D项错误 答案B 考向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 汝等居田里 安享富税者 汝知之乎 今朕为尔主 立法定制 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史料二孟德斯鸠在其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 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史料三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 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 则专制权高一度 愈积愈进 1 史料一中信息 今朕为尔主 立法定制 使富者得以保其富 说明了封建王朝为地主阶级承担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强制措施 以便保证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 2 史料二中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说明了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性 随意性 易出现失误 3 史料三主要体现了梁启超对 古代专制政治发展趋势 的论述 1 根据史料一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 提示 统治阶级通过强化君主专制保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维护其政治统治 2 根据史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 1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采用高压恐怖手段维护统治 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 2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自2015年天津高考T12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 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根据史料第 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 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提示 不同 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西罗马灭亡 欧洲走向分散 原因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 根源 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 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 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步入晚期 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 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 因此 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 以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榨取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就是适应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 史论归纳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根源及影响 2 影响 积极影响 在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 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 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消极影响a 从目的看 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 家天下 的皇族统治 具有历史的反动性 b 从措施看 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 违背了时代潮流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法1从发展变化角度命题 内阁制取代丞相体制 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明清时期政治中枢权力机构变化的具体表现 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 解题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2从社会主流价值思想角度命题 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导致社会风气变坏 如内阁官员处理政务 依样画葫芦 拘泥规制 空谈理性 轻视务实之风 解题时需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局限性分析 命题分析 方法3从阻碍社会转型角度命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萌发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以实现社会转型 解题时需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潮流分析 1 2015 海南单科 7 儒家学说倡导 宽刑慎杀 强调执法有准 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 吾治乱世 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 执法无准 量刑无据 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 吾治乱世 刑不得不重 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 乱世 故B项正确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 仁 为治国的根本 故C项错误 朱元璋实行重刑 但是 执法无准 量刑无据 在材料中未体现 故D项错误 答案B 2 2012 课标全国 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解析内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 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官员处理公务以原有案例为样本 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 A项说 法官员无所事事 和题干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的意思矛盾 故A项错误 C项不能体现题干的本质 D项皇帝个人独裁从材料中无法显示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