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336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教案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教案 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沉和浮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物体会沉或者会浮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沉浮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而且每个学生对造成的沉浮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让这些矛盾和分歧引起学生对探究物体沉浮原因的探究兴趣。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作为一单元的起始课,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原有的认识基础,因此教材中安排的活动都是和学生原有的认识作为基础的。但是学生原来的认知中存在许多错误。他们认为的沉浮因素也有许多许多,如果不加控制地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他们会找不到探究的方向,造成知识混乱,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亲历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使学生初步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二、教学背景:生活中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上浮,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物体为什么会上浮和下沉,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但对于沉和浮又会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但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却能浮呢?”他们也曾尝试自己做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和物体的轻重有关或者和物体是否空心有关他们已有了一些轻重、大小等生活中的模糊概念,但研究过程中这些模糊概念又和实际观察结果会发生矛盾。本节课就将利用这些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从而达到持续观察的研究活动目的。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问题预测验证结论”的过程,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并认识到物体的沉浮是有规律可寻的。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水槽一个,金属块,木块,能够悬浮的塑料块水槽,7种不同材料的物体,实验记录单两份,小刀一把,回形针10枚,三块小木块。教材中呈现的胡萝卜可能有沉有浮,能够选择白萝卜或者苹果等代替。切小的时候也不要任由学生切太小。教 学 流 程探究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猜测造成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成因,并验证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明白沉浮的判断标准 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性设计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让学生们自由阐述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哪些物品在水中是浮的.(抓住学生原有的沉浮认识,并可能制造出认知矛盾,激发探究兴趣)2.出示砖块和木块,将他们轻轻放如水中,观察他们在水中沉浮状况。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时候可能出现学生判断不一样的情况,要给学生们明确这种情况是浮,同时也避免出现“悬浮”)4.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刚才的实验,我们怎么判断物体的沉和浮呢? (小结: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物体是浮的二、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刚才我们观察了一些物体的沉和浮,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了。这很简单吧!如果换做让你们猜测他们放入水中后的状况,你们能猜准么?1.以小石头为例:你猜这块小石头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为什么这样猜测?(预见:有的学生会说石头小,有的会说石头重,这两种预测都是正确,都是学生原有认识的运用。以石头为例,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去阐述自己的理由。)2.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物品,你们能不能猜准他们在水中将会是沉还是浮呢?你猜测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请你们把自己的猜测填写在自己的实验记录单中。学生们取出为他们准备好的物品和实验记录单一(表格参看教材P2)。小组合作完成。(这里教师并不给学生水槽,防止学生拿到水槽后就直接观察沉浮,而跳过预测这一步骤。)3.学生们完成预测后,领取实验用水槽。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学提醒生放回形针的时候要竖直放,平放可能使回形针浮在水面上)(课堂上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预测和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小物品。)4.把那些自己预测错误的物品圈出来,想想自己的预测错误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它沉浮的不同。5.整理器材,留下萝卜、橡皮和回形针。方便下一个实验使用。6.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一下自己的预测理由,想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轻的浮还是重的浮,大的浮还是小的浮?(学生进一步阐述)(在材料因素的时候,学生会提出“它是铁做的”等回答,需要教师引导,教师相机板书记录学生们猜测的因素:轻重、大小、是否空心、材料、形状等。)7.小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这些因素是不是都有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这块橡皮是沉的,把它切成一半大小,它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变化么?如果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又会怎样呢?萝卜是浮的,把它切小了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变化么?2.我们把自己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二(表格参看教材P3),并写上预测的理由。(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切萝卜和橡皮的时候要轻一点)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重量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大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减少,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4.我们这里用了减小的办法,我们也可以用增加的办法来实验。出示回形针和小木块。现在我们用这两样物品,来看看能不能通过改变它们的重量和大小的方法来改变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教师演示回形针和木块的叠加方法。5.学生实验,观察回形针和木块改变后的沉浮情况。6.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形成共同的认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变化。四、布置作业1.同一种材料的物体,轻重和大小对沉浮没有影响。如果换不同的材料来做实验会一样么?课外同学们可以找找和物体的沉浮有关的小故事来读读,并思考沉浮的原因。2.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轻重、大小、材料、是否空心、形状等(根据学生回答增删)材料相同,轻重和大小不同,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变化。课外活动查阅和沉浮相关的科学资料、故事等。生成预见对于轻重区别比较明显的物体,如小石块和泡沫,学生会比较清楚说出是轻重原因,而回形针学生则会回答是铁做的。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学生教少地去思考物体的大小和沉浮的关系。课堂评估能正确区分物体的沉浮。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附送:研修第一课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4教案 教科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中突出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把学生的前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增长点。2.指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能力,建构科学概念。3.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交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同时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自主性的有机结合。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有的会沉。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比重的浮的可能性大;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浮的可能性大。过程与方法:1.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2.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探究过程。3.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初步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对研究物体沉浮现象产生兴趣。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四、教学关键帮助学生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准确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泡沫、木块、胡萝卜、蜡烛、小石块、曲别针、马铃薯、橡皮泥、硬纸块、小瓶、细沙、简易天平、观察记录表等。学生准备:小刀、可以放入水中研究的小物体。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沉浮现象教师出示几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见度比较大的),如,彩色厚吹塑板、胡萝卜、大块彩色橡皮、啤酒瓶盖等。(从学生身边常见物体入手,便于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谈话提出问题:如果把这几个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逐个演示,根据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认识什么现象是“沉”、什么现象是“浮”。演示时,最后放瓶盖。先把瓶盖盖沿朝上轻轻放在水面,会看到瓶盖“浮”在水面,然后,教师再把瓶盖放入水底,轻轻松手,又会看到瓶盖“沉”在水底。于是又引出新的问题:瓶盖在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驱动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观察沉浮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沉浮;另一种是把物体放入水底,观察物体的沉浮。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方法和知识基础。(二)提升原认知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提出问题: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教师给各组准备五种实验材料,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三种可以放入水中的材料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的步骤是,首先对各个小组同学对每个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作出预测,并进行记录。认为沉的画 ,认为浮的画 ,有争议的画?预测后逐个实验,把实际看到的沉浮情况作好记录。实验中思考:我们预测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物体名称泡沫石块蜡 烛曲别针胡萝卜 我们预测 实验结果(让学生预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便于有针对性地修正和提升学生的原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一部分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实验探究后,交流小组的研究情况,指导学生按预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鼓励生生相互补充、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再进行一次相互学习与提升。(三)建构科学概念探究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系。1.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推测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师提出问题:我们是根据什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根据实验你又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生根据实验和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否定等。(一般学生的发现都是围绕物体的大小、是不是空心的、轻重、材质等)师生最后总结归纳出大多数同学的发现: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2.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用实证来检验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师指导学生把几种实验材料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展示,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出沉浮情况。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产生怀疑:物体的沉浮好像和它的大小没有什么关系。 接着师再引导学生把实验材料按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再研究。结果学生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物体沉浮和它的轻重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3. 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研究。A.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比不出物体在水中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这样比较公平吗?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引出变量的控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B.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并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探究的主题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或物体的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明确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标准,变量的控制,完善实验方案。(1)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教师为学生提供2类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导实验的关键: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中要控制的是,材料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方案1:选大小相同的4个小玻璃瓶,学生尝试分别装入不同重量的细沙,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推测后进行实验,看小瓶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是否有关?方案2 :选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几种材料:橡皮泥、泡沫板、马铃薯块和木块,允许学生进一步修整材料,使它们大小尽量相同。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同上。(2)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这个实验要控制的是,选择的物体重量必须相同,而大小是不同的。给学生提供重量相近的硬纸片、橡皮、胡萝卜、硬币、木块,还有简易天平,让学生以不容易变形的一种材料为参照,通过自己进一步的比较,修整,使几种材料尽量同样重,然后预测、实验,探究物体沉浮和大小的关系。之所以建议学生进一步修整材料,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实验中变量的严格、准确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C.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根据小组选题和实验研究方法、步骤填写实验记录。D.交流探究发现,建立科学概念。学生展示汇报小组探究结果,通过师生、生生交流、研讨,总结、提炼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比重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容易浮。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希望学生延伸到,大的、轻的物体容易浮,小的、重的物体容易沉。(为了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结论时重点强调“容易”,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辩证的观点和认识。)(四)总结交流思考问题: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到底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用轻重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对沉浮的影响?为什么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轻重对沉浮的影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研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沉浮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从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