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091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I)了解5的乘法El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请你们选出每个学习小组中口算最快最准的同学,与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看谁最先说出得数。指示一名学生出示El算卡片,一名学生记分。口算题如下: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参赛的几个孩子都是看到题后很紧张的用嘴快速地连加或是用手做指算以求快速地算出得数,而其他学生们都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有的同学说,那谁能比得过老师呢?3趁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能和老师比赛,这是多么兴奋而有趣的挑战呢!这样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这样简洁的导入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其不是漫无边际的“乱跑”,突出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编口诀。 (1)出示情景图(直接将一只手投影到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对,一只手,就是这只手我们人人都有的手上藏着我们要找的秘密武器呢?你发现了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谈话:一只手有5根手指,是1个5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生l:1x5=5。生2:也可以写成5xl=5。 师:2只手有几根手指?3只、4只、5只呢?(出示表格,每个学习小组一份)手数(只)手指数(根) 几个几 乘法算式 1 5 1十5 15=5 5xl=5 2 3 4 5 (3)你能看懂这张表格了吗?(能)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单的填写。 教师在学生之间观察、指导并检查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活动。(4)汇报并交流报告单的填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这些算式一个比一个多5。 生2:我看这就是5个5个地数数。师:说的好你真的很会观察。的确如此,l个5是5,2个5就是5+5=10, 生集体随着说:3个5就是5+5+5=154个5就是 师:除了报告单上这些数,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能) 生1:我知道9个5是45,就是9只手上有45根手指。 生2:我知道6只手有30根手指,也就是5x6=30。 生3:我知道l0只手有50根手指,l0个5是50。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还算得快,实际上你们已经发现了乘法计算的秘密现在你尝试着将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提出来放在一起,小数在前,“一五”。 生:二五、三五、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 师:将积放在后连起来说就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生: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2记口诀。同学们可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生大声齐读)你们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生1:每句IZl诀的前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生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生3:得数依次多了5。 师:对。这是从上往下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 生:少5。 师:怎么样?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九旬口诀大家愿意试一试吗?我们大家自由读读记记。 学生读、记5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师生齐背口诀。) 师:在背的时候,感觉“5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生:“一五得五”好记。 生:“五五二十五”也好记。 生:我觉得哪句都好记!(很骄傲地说) 师:看来你一定有什么窍门吧?愿意告诉给大家吗? 生:我是按单双数来记的。单数的得数后面都是5,双数得数后面都是0。师:惊喜地按照这个学生说的方法将乘法算式分成单双两列,果然如此。和学生一起读“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五七三十五、五九四十五。”再读双数的。 师:现在提高要求,我们进行对口令比赛。(师生、生生之间) 师:如果突然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 生1:从5开加,一直加四次,就知道了。 生2:这样太麻烦,只要想三五十五,再加上l个5.就得到了四五二十。 生3:也可以记住“五五二十五”,再减去5就行了。 师:太棒了!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记熟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的:一个是编口诀,一个是记口诀。由编到记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的序列性。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手指人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数手指,找顺次加5的规律,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从而自然促成了孩子们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上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因此,在这里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特别是在如何记忆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口诀中的规律让学生想出了“联系上句、下旬记忆,或者用连加、找单双数等方法”,并不断用赏识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如:“同学们真不简单”、“自豪地读一读”等等,使孩子在交流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 三、应用口诀。体验成功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太麻烦了不记行吗? 生:不行的。 师:那口诀有什么用呢? 生1:能帮我们更快地算乘法口算。 生2: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数人数的都要用到的。 看算式说口诀。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口诀记得怎么样了。(教师出示一道算式,学生说得数,并说应用的口诀) 5x2 15 57 65 55 2x554 53 生:(师出示了05,学生迟疑了一下)零5得零 师:5的口诀里有吗?(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证明一下? 生1:Ox5表示5个0相加,那就是“0”嘛。 生2:还表示0个5,就是一个5也没有。也就是“0”。 师:回答得精彩极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又创造了一句新的口诀。 应用举例。 师: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边。出示儿歌:一只小手5根手指头,两只小手l0根手指头,三只小手15根手指头,四只小手20根手指头五只小手25根手指头,看看,谁能像付老师一样,也能找到藏在生活中的5的口诀。 生1:我能。我们统计数据的时候,要用到画“正”字的方法而“正”字正好是五笔。其实就是“一个正字有5笔,两个正字有10笔” 生2:我也能。你看,墙上的梅花一朵是五个瓣那两朵梅花就是10个瓣 生3:老师,我们学的古诗中也发现了口诀。 师:(惊喜的)是吗? 生3:静夜思这首古诗有4句,一句有5个字,四句一共有20个字,“四五二十”嘛。生4:这是五言绝句。 四、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自己发现了那么多藏在我们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让学生举例,目的是为了“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让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把原本零散的生活经验纳入系统地个体化知识结构中。因此,找藏在我们身边的5的口诀则为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最初的设计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上的指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活动来编记口诀。可是,课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都已经不能够将学习和教学的关注点落在编上了。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就不能够再默守陈规、按部就班的进行原定预设计划了。因此,这节课的成功完全得助于我能够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地站在了“用教材”“备学生”这一高度上来设计这节课而精彩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评析: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在课堂教学上获得成功。付老师也是。“5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很成功,因为她找到了能促使教与学成功的三块“砖”。第一块砖研究学生这块主体砖。 儿童学习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长期以来,教师对儿童学习基础的分析往往来自于对教材的分析即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一般也都是从一个情境入手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知知识从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得出一个结论。而这节课上,付静老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正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从竞赛入手,在迷惑不解中先猜测老师计算快而准的秘密武器是什么?然后通过验证的方法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所以,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有很多是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此时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验证,把学习知识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探索者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他们的方法各异可谓百花齐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还加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二块砖研究教材这块材料砖。 对待教材首要的态度还是“尊重教材”。因为教材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深入思考,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安排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视点。付老师在老课题上教出了精彩,就是因为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新教材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和使命。首先,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历来它都是在学习乘法口诀的中间位置,不上不下,不温不火。可是在新教材中,它被提到了口诀教学的第一位。多么重要的位置呀,这就使付老师看到了老课的“新意”和“活力”。因为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其顺次相加的和也很有特点。所以这应该是教材之所以将其椰到首位的重要原因。此外新课程的理念促使付老师不仅要教好教材,更要用好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能力大胆地拓展了5的口诀,使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只有“五句”,而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编多少就编多少。直至扩展到“五九四十五”。可见,孩子们在这节课上不仅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走向了深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果,这完全得力于付老师对教材的深度研究,既充分利用,又能拓展创新,这可真是构筑教学成功舞台上一块必不可少的材料砖那!第三块砖研究教法这块形式砖。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地开放地问题情境能使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地发挥,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付老师选择的最简单、最实在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用精美的、现代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展示给我们的却是最永恒地、最精彩地体验和感受。在整节课中,付老师引导孩子们循着“从竞赛中质疑在探究中发现在生活中应用”的路径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应用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思考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究、用数学的方法去应用。使学生在简单、实在的活动中学习,思考,发现,创造和应用,不仅学得高兴,还学得实在。所以说,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研究好教法这块形式砖。这块砖不需要多华美,只需要简单,但是让人难忘.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见教材 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2、6题。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学习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 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突破方法:通过指导、合作探讨突破重点。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突破难点。课前准备:1、写有题的苹果卡片。2、教案中的表格,学生每人一份。3、多媒体课件。4、小棒40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一、准备练习1大家齐背诵1-5的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3写出乘法算式。5个3 是多少?4乘5是多少?背诵口诀,把口诀还是说完整。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二、教学互动1呈现情境。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2提出问题。(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再让6人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4)3次可以坐几个6,是多少人?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完成下表。坐人数123456人数6自己尝试。3.交流探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5 用口诀。口算:62 65 63 61。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观察图,小组交流发现,学生交流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师板书。板书:16=6 61=626=12 62=1236=18 63=1846=24 64=2456=30 65=3066=36板书: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引导学生记忆口诀。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创设骑木马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建6人小组,为学生结合实际计算几个6是多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同时也便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编6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编口诀、整理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亲身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这样安排,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三、效果测评1开碰碰车。 下面我们一起来开动碰碰车。 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课件显示碰碰车开动。2练射击。课件演示,每次放飞一个气球,算对得数就是射中了气球。 学生手势比画“开枪”射击。 评选“神枪手”。3打电话。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电话约朋友去玩。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电话吗?(友情提示:得数相等,电话接通) 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4、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5、完成练习十三的1、2、6题。学生回答说出相应的口诀。学生比试,小组评比。学生答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设计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射击气球”,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既注重基础,又促进发展;小动物打电话,既注重独立探究,又体现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16=6 一六得六 61=626=12 二六十二 62=1236=18 三六十八 63=18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56=30 五六三十 65=30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注重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亲身经历口诀的编制与应用的全过程,安排了形式活泼的活动,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纵观整个课堂:环节安排紧凑,课堂容量适度,学生学习状态良好,但仍然有两点遗憾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水平上的不足和差距。一是小组合作探究编制乘法口诀这部分走了过场,没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二是教学评价单一,整节课只有教师评价,由于受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及教师教育机智水平的限制,教师的评价不到位,丧失了鼓励启发学生的机会。另外,生生评价,师生互评这些比较好的评价方式,本节课都没有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和亟待提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