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087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教案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教案 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它将直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密度。它是在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液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因此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总结”。二、教学背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可以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科学核心概念: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实验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核心价值观: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教学难点突破口:在实验的基础上,强调把“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进行比较。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量筒、天平,马铃薯,清水,浓盐水水银和铜砝码,糖浆、水、油、酒精和软木塞、塑料块、葡萄,比重计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烧杯只课前完成制作浓盐水,浓糖水。教 学 流 程复习引入 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进行推测与验证 沉浮原理的应用 单元的总结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复习导入(一)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学生猜测,产生几种可能:下沉的时候浮力小,上浮的时候浮力大。大小一样。下沉的时候浮力大,上浮的时候浮力小。这节课,我们来“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板书课题)(二)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用马铃薯测量不方便,可以用钩码来研究。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用测力计测量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检验原来的推测。(二)(出示实验提示)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老师有这些温馨提示:1.钩码要全部浸没。2.读数的时候要不能把钩码拿出液面。3.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同时出示实验记录纸,讲解记录要求。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 (三)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并思考后面的问题。(四)汇报交流。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学生根据“受到的浮力”一栏得出,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五)教师进一步追问: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进行猜测,最后教师引向“可能与同体积的液体轻重不同”有关。三、进一步推测与验证(一)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哪个重? 1.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哪个重呢?与同体积的马铃薯相比较呢?学生猜测 2.怎样进行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 先测出马铃薯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出与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最后用天平称一称。(二)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1.使用量筒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2.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 3.及时记录。同时出示实验记录纸,讲解记录要求。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 (三)教师演示实验,部分环节请学生操作:(1)测量马铃薯的体积;(2)测量与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部分环节教师进行操作:(1)天平进行调节;(2)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 (四)交流汇报。1.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2.其他物体的沉浮与液体也有这样的关系吗? 有。3.请你说说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物体比液体重,那么在液体中沉;比液体轻,那么在液体中浮。四、沉浮原理的应用(一)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学习了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规律,下面我们有这个规律来判断一下塑料块在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的是沉还是浮?2.请看书本20页的一张表格,里面有“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请你根据里面的数据推测这块塑料块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说明依据。 (二)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在分层液体中的沉浮 1.我们先来制作一杯分层液体,分别倒入糖浆、水、油、酒精。 2.我们把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放入分层液体中,请仔细观察,并想想问什么? (三)铜砝码漂浮在水银上 1.出示一个铜砝码,请一个同学掂一掂它的轻重。2.确认它很重后,提问,有没有什么液体能让它浮起来呢?学生讨论。3.出示一杯水银,把铜砝码放进去观察。4.汇报发现:铜砝码浮起来了。并说一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同体积的水银比铜还要重。)(四)比重计1.酒厂里,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出示一个比重计)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教师介绍:比重计是用一根密闭地玻璃管,一端粗细均匀,内壁贴有刻度纸,另一头稍膨大呈泡状,泡里装有小铅粒或水银,使玻璃管能在被检测地液体中竖直地浸入到足够地深度,并能稳定地浮在液体中,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地重力跟它排开地液体地重力相等。比如比重计在液体中沉至0.9地标度时,便能立刻知道所量度地液体密度为0.9。2.知道了工作原理,我们来测量一下刚才的分层液体中各种液体的比重是多少?五、单元总结1.经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材料,有无空心,形状,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物体比液体重那么沉,物体比液体轻那么轻。建议:第二个活动“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在分层液体中的沉浮”在课堂上教学,第三个活动”铜砝码漂浮在水银上”和第四个活动“比重计”可以作为课外活动进行。板书设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课外活动有条件的话,第三个活动”铜砝码漂浮在水银上”和第四个活动“比重计”教师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课外进行。生成预见学生可能会根据课外所得讲出“密度这一概念,如果讲到的话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运用。课堂评估1. 学生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2. 学生能否根据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教学过程】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二、推测与验证: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四、沉浮原理的应用: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五、整个单元的总结: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梳理。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板书设计: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测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