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各种各样的液体》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062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各种各样的液体》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各种各样的液体》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各种各样的液体》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各种各样的液体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沙与水的对比实验,认识到所有会流动的物质都是液体。 2能合理运用各种感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3领会当对一种物质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4培养主动探究、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5在观察事物中初步培养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液体的特性和液体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固体与液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液体说明书。 教师:准备沙、水、菜油、白酒、醋、酱油、果汁、洗涤剂等,杯子、气球、矿泉水瓶分给每个小组一份。 教学活动:一 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水的形状,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那么会流动的都是液体吗? 3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一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大致为水是会流动的。水是一种液体。 2学生各抒己见,意见并不一致。 设计意图 引入到是不是所有能够流动的物质都是液体。 二探究环节 (一)沙与水的比较 教师活动 1教师演示实验:把装沙和装水的矿泉水瓶都横放到桌面上,请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2教师演示把沙和水倒入两个气球中,请生说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两个气球,你能说出哪个是水球哪个是沙球吗? 4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沙还是水。 5教师请学生把沙子和水倒在各自盆子里,看着小沙堆,请学生小结。 6教师:提醒满手是沙的学生别揉眼睛。对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深入地分析。)7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虽然沙子和水都能流动,但沙子是一粒一粒小固体,水是密集的,连续的。沙子是固体水是液体。沙子的流动是因为他们很细小。 学生活动 1学生做实验并观察,陆续举手发表见解,沙子像水一样流动并形成一个与水平面相似的沙平面。 2学生回答,水流进气球,沙子也流进气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尝试,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想法。 5学生运用固体、液体的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 1比较沙平面和水平面。让学生了解沙子也能流动形成沙平面,用矿泉水瓶比较容易操作。 2观察沙和水倒入气球中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沙的流动。 3“闭上眼睛用手触摸气球里的沙子”能使学生更能感觉到沙子的颗粒感。因为闭上眼睛人脑受心理定势干扰更小,触觉就更为灵敏。 4再用视觉补充认识。 5新学的知识及时用来解决生活问题更 产生成就感。 (二)、油与水的比较 老师活动 1教师出示两小杯油和水,请学生讨论: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两种东西的异同点? 2教师:请同学们各自做实验。 3教师:请同学们小结一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案很多:用杯子晃动的,有说倒来倒去观察的,也有倒入气球里用手捏来比较的 2学生分组做实验。 3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 这个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自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自主性。 二 实践环节认识常见的液体 教师活动 1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知道的液体有哪些? 2教师:你是如何知道它是一瓶液体的? 3教师讲解常见的液体大都是含有其他物质的水溶液。(以高锰酸钾做溶解实验演示。) 4交流搜集的液体说明书,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5出示半杯液体(白酒)这杯液体是什么,你知道吗?猜猜看。 6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检验? 7教师解答质疑: (1)假如装的是农药,你也可以用品尝的方法来检验吗? (2)假如装的是硫酸,你也可以用手去感觉吗? 8讨论要检验是什么液体必须要注意什么? 9教师讲解实验中要闻气味应该用手扇一扇,闻到一点就行。 10分组检验不明液体,并将方法现象记录下来。 11交流小结。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并回答。 2学生回答:不是固体颗粒状的东西,能流动的像水的样子。 4小组讨论并交流看法。 5学生回答。 6学生回答。 8学生讨论,交流。 9学生听讲并尝试。 10分组检验记录。 设计意图 运用刚学的固体、液体的性质来认识其他液体。 使学生认识到,很多的液体对人体能够造成伤害。 三 延伸环节 教师活动 1强调不明液体不能品尝,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直接闻。出示新闻资料:“毒气弹事件”请学生课外关注。 2沙子细小所以可以流动,那么做得极为细小颗粒的沙子会有什么现象呢?(纳米材料的知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要适应时事,关心最新科技的发展。教学反思: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激励者,由于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变过去的讲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来使用。教师备课要备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如何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我把教材看作是资源,而不是圣书,有机地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围绕主题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比比看谁的发现多。在这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是:能装水的各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容器、泡沫塑料、木块、尺子、各种有颜色图案的物体等,学生还从家中带来五花八门的材料,在课堂上自己看书、实验、讨论,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有时是在向学生学习。课堂虽然“很乱”,但学生的研究气氛很浓,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大树和小草word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教学重点: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1、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2、她们是如何取得巨大成就的呢?3、板书。二、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1、谈谈你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3、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三、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四、指导写字。1、师重点指导。2、学生写字3、展示评议五、布置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悟形象。1、师:关于夏洛蒂,文中对她有一个比喻。2、学生回答: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3、问:为什么会打这样的比喻?她和仙人掌的命运有什么相同?4、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交流:仙人掌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可以生存。夏洛蒂遭遇到不幸,最终还是成功了。6、问:她遇到了那些方面的不幸?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出境的艰难?7、学生自由读课文。二、再读课文,感悟品质1、交流:遇到哪些方面的不幸?2、回答:家庭生活上和创作上。3、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1)学生找出语句读一读(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3)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4、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4)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三、回归整体、感悟成功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为什么以此为题?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3、你体会到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