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7178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3.请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重点解决“倚”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4.读诵这首诗。5.理解本诗意思。(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理解“无主”的意思。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7)体会诗的感情。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4.指导学生美读全诗。(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气。5.拓展延伸。(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四、作业设计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2.默写课文。3.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埃及金字塔教案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金字塔的文字、图片等。 学生:搜集金字塔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教材简析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课文按参观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作者参观前的心情“好奇而又神往”;作者途中所见所感黄沙茫茫无际;远观金字塔突出一个“高”字(人和骆驼不过是些依稀可辨的黑点);近看金字塔作者只选了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胡夫”金字塔来写,一方面用列举数据的方法,道出了塔的高大,另一方面以“插进一根针也很难”为例,写了金字塔石壁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的程度;最后引用金字塔建造的两种不同说法使读者体会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教学安排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 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2. 出示课题:埃及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 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 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 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 学习第2段: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 学习第3段:感受参观金字塔的心情。 4. 学习第4段:投影金字塔图片,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 (1)作者途中的所见所感。 (2)远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观和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胡夫金字塔? 5. 学习第5段: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由参观而引起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6. 学习第6段:让学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7. 学习最后一段:以读代讲,交流读后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 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认识。 2.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金字塔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信息,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3. 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称世界奇迹的建筑资料。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远看:矗立(比较) 近看:宏伟、精巧(数字、举例) 建造:两种不同说法(神秘)埃及金字塔特点古代建筑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