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6227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师旷问学一、趣文导读剩石砂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译文】有个穷人留客人吃饭,妻子因为饭少,用鹅卵石垫在添饭碗之下。等到添饭,添饭碗中的饭已快没了,鹅卵石便露了出来。主人见此十分羞愧,便斥责妻子道:“瞎眼奴才,淘米的时候,眼睛长在哪里了,这样的大石砂,都不拿出来扔掉。”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古今对碰】原文注释译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于】向。【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欲】想要。【暮】晚,迟。“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何】为什么。【秉烛】燃烛照明。秉,动词,点燃。【乎】呢。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安敢】怎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闻】听说。【少】少年(年轻时)。【好】喜欢。【阳】阳光。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曰:“【善哉】!”【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晋平公说:“说得好啊!”【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知识梳理】类 别解 释举 例实词欲想要欲学戏戏弄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昧暗孰与昧行乎好喜欢少而好学闻听说臣闻之阳阳光如日出之阳虚词于介词,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乎句末语助词,呢何不秉烛乎古今异义暮古:晚,迟。今:傍晚。恐已暮矣一词多义而转折连词,却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递进连词,并且少而好学特殊句式反问句表反问何不秉烛乎?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问于师旷 ( ) 安敢戏君乎 ( ) 如日出之阳 ( ) 孰与昧行乎 ( ) 何不秉烛乎 ( ) 如秉烛之明 ( ) 孰与昧行乎 ( ) 善哉 ( ) 欲学 ( ) 臣闻之 ( )2翻译。(10分)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何不秉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分) 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3分) 5. 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 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四、真题链接(xx年)阅读师旷问学,完成14题。(共1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问于师旷 ( ) 何不秉烛乎( ) 孰与昧行乎 ( ) 如秉烛之明( ) 2翻译。(4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 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3分)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