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吾腰千钱》教学设计附反思.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6201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吾腰千钱》教学设计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吾腰千钱》教学设计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吾腰千钱》教学设计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吾腰千钱教学设计附反思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情感目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教学难点: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最喜欢什么。如有学生回答喜欢钱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就。2、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先不要参照译文,尽量理解文章内容。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根据词义、句义进行断句;突出重点实义词;叙述与对话感情色彩要有所区别等。4、对于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氓:古义与今义的区别。咸:全、都。程度副词。善:同擅,擅长。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通假字的知识。绝:横渡。济:ji 第四声。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i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5、进行有感情诵读训练。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如何处理两人的对话,该用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溺水者:贪婪与固执 同伴:关切与焦急6、扫清字词障碍后,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落水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如果你是落水人,该如何去做?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从本单元主题进行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二、展延伸,深化主题1、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些事例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2、这篇文章是节选,为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使文章变得完整,将结尾补上: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理解这句话,进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病态的追求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3、引学生将本文中的“金钱”与“生命”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处理二者的冲突。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即可。4、教师总结: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但当这些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又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毕竟世界上还有许多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四、效果预设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板书设计:吾腰千钱溺水不丢钱丢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附送: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孟子语录教学设计附反思学习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学习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学习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二、展示目标(如上)三、学习新知:1、师范读课文。2、生自读课文。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课文分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先讲解字、词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 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4、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5、练习背诵课文。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五、作业: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教学反思: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第四单元同步作文:写作要求:仔细观察生活,如:小草发芽,小鸟出壳, 小狗生宝,小蝌蚪变青蛙等,感情生命, 了解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对生命新的体验和感悟写下来。写作指导:1、 写作前仔细观察,选定触发自己重新认识生命的事物。2、由触发点联想到生活,谈出自己对生命新的感情。3、联想合理,语句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