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57580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新知识点】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教材第134页的例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天平。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轻的一端就会 ,指针会指向。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方法。板书课题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5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不卫生)、用手掂掂(误差较小,容易判断错误)、用秤称、追问: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二、教学实施1. 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1)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想象一下,怎样利用天平找出少了的这瓶?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问:用天平称,称几次可以找出来?(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试验中可能会得出以下几种结果:需要1、2、3、4、5次,教师对这些结果都应给予肯定。)请不同结果的同学汇报各自方法,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预测问题: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预设方法一:利用砝码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共需5次找出次品;预设方法二:把5瓶钙片分成3份,2、2、1,先在天平两端各放2瓶,如果天平平衡了,那么没有称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较轻的那两瓶中有次品,再把这两瓶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称出来较轻的一瓶就是次品。预设方法三:先在天平两边分别放1瓶,天平平衡,所以次品在其他3瓶中,然后再分别放1瓶,天平没有平衡,偏高的那一边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强调:只称一定可能会找出次品,但要能够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5)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5.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l)第1 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三、作业:P136第3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一直是学生感觉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低起点,拾级而上,我将例1单独作为一课时来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一些困惑: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1.本课是仅仅要求学生会利用天平找出5件或5件以下物品中的1件次品,还是需要能从更多件物品中找出次品?2.找次品的过程是仅需要学生口述即可,还是应该要求学生能够用简要文字描述或通过树形图、箭头示意图来记录呢?我的思考:1.本课如果只找5件或5件以内物品中的次品太简单,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找8件物品中的次品。因为当所分物品是偶数个(如4、6、8)时,我发现学生更亲睐于将其平均分成2份。这种分法在总数是4和6时,并不影响最少次数,但如果是8个物品时,如果平均分成2份,则至少需要3次,而如果分成3份(3、3、2),则只需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所以,补充找8个物品中的次品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即应尽量将物品分成3份,能够更好找出次品)。2.用语言描述找次品过程,当遇到使用天平次数较多时,叙述起来十分麻烦。在例1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更乐意用绘制简单天平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找的过程。可是随着物品个数的增加,这种方式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方便。“繁”则思变,教材137页第5题用简单文字加箭头的方式清晰描述过程,这种方式比画天平简洁得多,但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录方式呢?教参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树形图。(如下)这种树形图用小括号代替了“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别是几”的叙述,一目了然。同时还吸收了箭头示意图的优点,用两个分支表示称得的不同结果。但我觉得“天平两边各放3个”这类语言能否符号化,使图示更具有数学味,也更简洁?当天平两边各放3个平衡时,再将4个物品分成3份,1、1、2,后面也应按前面格式写明“天平两边各放1个”,接着按平衡或不平衡分析,这样思维才能完整体现。经过自己的修改,我将树形图改为如下格式:我通过在两个数字下划线的方式代表“将这两堆物品分别放在天平两边”,这样既减少了文字,又方便最后统计次数。每种情况,最后只需数一数共划了多少条横线即可,既准确、又形象。在使用树形图记录中,我还有些困惑,诚恳地向大家讨教。找次品的题目一般都是求“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请问树形图是否必须在最后标明谁是次品。即上图是否必须这样写?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广角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教材第134、135页的例2、做一做及136页的26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检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次品的方法。教学难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忆复习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吗?怎么从8个物品中找出次品来?师:如果物品的数量加大,还能找出次品吗?找出次品的过程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呢?二、新授1.解决9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老师引导分析方法:大家可以通过画图模拟的方式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方法一:把9个零件分成3份(4、4、1)只要3次保证找到次品,特殊情况下1次就可以找到。方法二:把9个零件分成3份(3、3、3)只要2次保证找到次品。方法三:把9个零件分在4份(2、2、2、3)只要3次保证能找到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6)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1)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2)学生猜想。(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 4,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135页“做一做”自己动手画图表示一下,想一想该怎么分?至少要称几次?把10个物品分成3份(3,3,4),若天平两端各放3个物品时,正好平衡,下一步就把另外4个物品分成(1,1,2),若不平衡,则下一步就把含有次品的3个物品分成(1,1,1)2.完成教材第136第5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3.完成教材第137页第6题。这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5 时如何找出次品。4.完成教材第137页第7 题。这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人)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教学反思:想快捷准确解决此类型问题,教师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的解题方法,即每次尽量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时,也应使每份的相差数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这种方法。这样的教学虽然短时高效,但却只重结论,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少了发现后的欣喜与快乐,缺乏比较、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锻炼。为此,我今天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了结论。这样的教学显然费时较多,练习二十六第4、6、7题都没能在单元时间内完成,必须再增加一个课时练习课,但学生们学得开心,思维十分活跃。在教学例2时,学生们发现9个物品不可能按教材所说分成4份(2,2,2,3)放在天平上称。因为将其中两个2放在天平上称过以后,剩下的2与3是不同能可时放在天平两边的,所以这种分法应该改为分成5份,即(2,2,2,2,1)。而这种方法实质与9分成4,4,1是一致的。因此,学生认为教材这种分法不合理。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因为9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因此学生们普遍选择了分3份。个性化解法丰富多彩,除了教材中提到的4,4,1;3,3,3外,还有2,2,5和1,1,7两种不同分法。这些分法中除平均分成3份以外的分法外,其它都至少需要称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所以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课堂生成:曾经参加过校外培优的陈灿佳同学在学习完例2后,就告诉大家“只要记住物品总数在23之间,需要称1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在49之间,需要称2次;在1027之间,需要称3次。”我顺势引导学生独立阅读137页的“你知道吗”。大家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好,如果是填空题可以根据表格快速填写,节省时间;如果是解决问题,可以根据表格核对自己的结果。但记不住数据怎么办?“从上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对照数据寻记忆窍门。果然,不一会儿功夫,高家琦同学就发现了隐藏的规律。“要辨别的物品数目23;49;1027;2881”,这里的后一个数3,9,27,81都是不断乘3得来的。因此,只需记住第一组数据,然后将3依次乘3,即可得到每组数据的第二个数,第一个数则是前一组数据中第二个数+1得到的。听了他的介绍,班上长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建议:练习二十六第1、2、5题,物品的总数都是3的倍数,建议在练习中适当补充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习题。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加强如何将物品分3堆的方法指导。练习心得:配发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题:有3盒乒乓球,每盒12个,其中有1个次品比正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次品?我与老师们首先研讨,确定“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次品”这里的“次品”是指含有次品的盒子,还是那1个次品乒乓球。通过研究,达成一致,都认为是乒乓球。找到这一个次品乒乓球又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先求出所有乒乓球的个数,然后将36个物品按找次品的方法求出至少称的次数。还有一种方法是先将3个盒子分3堆(1,1,1)来确定次品盒子,再将其中12个乒乓球按(4,4,4)分成3份来找次品。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相同,但第二种方法相对较省力,只需找开一盒即可找出次品。那么是否以后遇到这类题,两种方法都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有4盒乒乓球,每盒12个,其中有1个次品比正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次品?按总数48个乒乓球来分,只需要4次就可找出次品。可如果找4盒来先找次品盒子,就总共需要5次才能找出次品。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还必须周全考虑。困惑:1.课堂评价困惑。有部分学生仍旧痴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学生将10分成5和5,用这种分法同时也能做出正确结果,请问这时你会怎样评价学生的做法?我是判断其正确,但建议其以后将物品尽量平均分成3份。2.作业格式困惑。请问大家练习二十六第6题该如何让学生记录找次品的过程?如果是10个物品中有一个次品,且不知道轻重,能有简洁的方式记录吗?我是告诉学生先按例题找次品的格式书写,然后直接将结果加1。加1的原因是为了确定这个次品到底是比其它物品轻或重。没有文字解释,这样合适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