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52630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浙教版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初步学会阅读科普文,能正确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介绍科学知识。这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2冬眠是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斯特恩所作。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可分为四分。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我”在9月的一天发现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第二段(第3-8自然段),讲“我看到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终于冬眠了,表明低温是冬眠的主要原因。第三段(第9-12自然段),讲“我”发现刺猬冬眠每隔两三个星期会醒来一次,排尿和进食。第四段(第13-15自然段),讲到第二年3月,气温回升,刺猬结束冬眠,“我”放它回家。课文以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介绍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用词确切严密,注意用数字说明。动物的休眠比较复杂,有冬眠也有夏眠的。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识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二)教学过程1定向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揭题,齐读“学习提示”。2自读。(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2)自学生字词。音重点:靴xu不读x、xu穴xu不读xu 窖jio不读go形重点:蛰,上执下虫;驯与训相辨别。义重点:荡然无存。野性难驯。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3分段。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4阅读。自由读,这段讲什么?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5作业。(1)作业本上第1题。(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二)教学过程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2阅读。(1)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2)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举例来说,一只清醒的刺猬呼吸次数多,在冬眠时呼吸次数少,甚至会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心跳快,冬眠时心跳就变慢了。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猬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3练习(1)作业本第2、3题。(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二)教学过程1学三、四段。(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2)自由读第四段。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2研究方法。(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3巩固作业。(1) 完成作业本第6题。(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 作业本上第7题。写句子: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8意想不到的灾害一、背景知识1让学生学习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知道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2本课用国内外螃蟹和蟾蜍泛滥成灾的事实,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分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讲味道鲜美的螃蟹与庄稼的卫士蟾蜍造成的灾害。第二段(第5自然段)讲意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分三段即把第一段按蟹灾和蟾蜍之灾分为两段。3本课讲述的保持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十分重要。所以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眼中的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都要保持自然平衡。我们认为“有益”的不能无限繁殖;我们以为“有害”的,也不能斩尽杀绝。因为一种动物对某些动物有害,但却又可能是另一类动植物的朋友。要保持生态平衡还要十分注意动物生活中的“食物、疾病、气候、污染和地理环境变迁”等制约因素。实际上本课也是渗透唯物辩证观教育的好材料。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2了解生态失衡造成的灾害,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3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难点:增加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二、教学时间:2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2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二)教学过程1回顾导入。冬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2自学质疑。(1)学习生字词:音重点:肴yo不读yu蜍ch不读t泌m不读b形重点:蟾,右是“瞻”的右半;蟹,上解下虫。义重点:千里迢迢,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自读互认完成作业一1、3题全班交流评议。(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灾害?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划出不懂的问题。(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3阅读第一段。(1)默读分段。出示灯片句子。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独立分段,全班统一。(2)阅读填表:时间地点科学事实说明1980西班牙产稻区26000公顷稻田被蟹破坏中东地区一千多年前几十年前1983年2月教师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说明”栏暂不填。学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3)体会用词的准确。出示下列灯片和课文对照: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到处”写出了灾重,蟾蜍多;“毒害”是对吃草的牛羊的直接影响,受毒汁的伤害;“威胁”别的不生活在农田、草丛中的动物,由于受蟾蜍分泌毒汁的间接影响,它们的食物、天敌、疾病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威胁它们的正常生活。这些词用得准确。)让学生再找书上还有哪些地方用词遣句也十分准确。独立找互议全班交流。4巩固作业。(1)辨字组词。螃()蟾()蜍()蔗()迢()泌()傍()瞻()涂()遮()照()沁()(2)作业本上第2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二)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1)看拼音写字。(2)将句子划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快下大雨了,数量很多聚集在一起的蚂蚁正在洞穴前忙碌着。()那里又闹蝗灾,多得数也数不清的蝗虫连成一片飞了起来。()信鸽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能从路途遥远的地方香港飞回杭州。()(3)第一大段介绍哪些灾害的实例?段落大意是什么?2学第二段。(1)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说明”栏。(2)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3)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3回顾总结。(1)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想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2)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3)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4练习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5题。(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2题: 作业本上第6题。造句:意想不到一旦不计其数不论都不但而且选5个词组词成段,顺序自行安排。不计其数成群结队千里迢迢平衡泛滥成灾生态环境威胁维持蔓延将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感叹句。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反问句 。感叹句 。9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本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普说明文阅读方法的第三课,要充分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阅读实践。2本课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和事例,说明压缩空气在工业、建筑、交通上的作用。课文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引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分三大类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运用设问、举例等方法把科学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此外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又使文章增添了文采。二、教学目标1运用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2认识小标题,了解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不同的作用,学写两类问句。3学会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词语。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由学生收集压缩空气的作用和用途的图片、资料和事例。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二)教学过程1导入定向。2自学初读。(1)初读课文,划出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看不见的大力士?课文介绍“大力士”哪几方面的用途?还有什么问题?各自读书划找思考试说小组议论全班汇报,质疑问难。(2)自学生字词,不误读为括号内第2个拼音。铆(mo li)梆(bng bng)像(xing jing)比较组词:揿()覆() 掀()复()指导书写“瘪”。3阅读填表。(1)学第一段。指名读,讨论:这一部分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从哪句看出它起总起作用?开头举足球打气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 默读课文填表作业:小标题压缩空气用途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一栏没有把握可以不填。安排三人各在灯片上填一部分,其余各自作业。作业后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讨论修改。(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4巩固练习。(1)完成作业本上第1、2题。(2)朗读课文,思考压缩空气工作原理。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回顾定向。2阅读研究。(1)自由读“生产的帮手。”出示灯片(风镐、铆钉枪灯片),讨论。风镐是谁干什么的帮手?铆钉枪是谁干什么的帮手?明明是风镐和铆钉枪帮人干活,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生产的帮手?使风镐、铆钉枪工作靠的是什么动力?(压缩空气的膨胀力。)(2)学习“灵巧的建筑师”。为什么称压缩空气为“灵巧的建设师”?它能建造厂房、仓库是靠压缩空气什么特点工作的?(出示课文插图的复印灯片。)盖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轻轻吹气,几十分钟就可盖好,快;一放气即可装车,甚至可装入背包,巧。工作原理依赖压缩空气巨大的承重力。重点研究“这样的房子用处可多啦!”这一自然段。这段几句?围绕哪句的意思写?分哪几方面写?(用处:各行各业可用;随造随拆,搬运方便。)(3)学习“神奇的飞毯”。飞毯指什么?与一般汽车比它神奇在哪儿?有什么优点?这种汽车开动靠压缩空气为它提供哪两种力?(工作原理:靠升力和推力。)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书上讲“将来汽车是”,而下面紧接着说“这已经不是神话,而是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肯定地告诉学生用压缩空气开动的车、船已经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试制成功气垫船。3延伸作业。(1)书上介绍了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你们知道它还有哪些用途?(2)围绕总起句“压缩空气的用处可多啦”,根据课内外知道的知识,写一段话。(3)完成作业本第3、5题。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了解课文生动而严密的写法特点。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它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二)教学过程1回顾定向。回顾冬眠、意想不到的灾害的写作特点。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2阅读研究。自由默读,边读边想边划批。课文在结构上、写法上哪些特点?灯片出示比较研究:生产的帮手 灵巧的建筑师 神奇的“飞毯”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用?(分清段落,点明段落内容。)风镐和铆钉枪靠压缩空气生产的帮手压缩空气可以造房灵巧的建筑师没有轮子的汽车神奇的“飞毯”这两组小标题有什么异同?(内容一样,但右边的采用拟人、比喻,显得更生动形象,语言更简洁明了。)出示句子比较的灯片: 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要弓形的支柱了呢? 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这两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课文中将其他设问句划出读读。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打足气的足球变得硬梆梆的,再也压不瘪了。这种房子搬运起来方便,只要把气放掉,把橡皮管子卷起来,往卡车上一放就可以了。把下列句子改为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生产的帮手”中的第4自然段。“灵巧的建筑师”中搬运房子的内容。独立做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评价修改订正。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严密合理。“灵巧的建筑师”的第2自然段。是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在一起”两个分句后的课文。思考、议论:删去这两个分句有什么问题?从中体会课文有什么特点?3小结归纳。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生动的小标题;设问的过渡和吸引作用;生动而严密的文句。)4迁移作业。(1)用关联词写句子。不是而是即又只要就(2)模仿课文给意想不到的灾害拟小标题。(3)介绍电子计算机的科普说明文,模仿课文拟课题和小标题。陨石一、背景知识1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了江苏常州市人民公园里那块陨石的外形、来历和科学研究价值。告诉我们陨石的天然史书,是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直接触摸,并在实验室进行化险分析的地球外天体。第1自然段写了常州人民公园落星亭那块异乎寻常石头的外形,指出这是陨石。第2自然段介绍109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这块陨石坠落常州宜兴县许家的经过。第3自然段介绍陨石下坠的原因及它的科学研究价值。课文的旁注是学生学习课文的索引。2陨石或称陨星,是质量大的流星体在地球大气圈内未被完全燃烧而落到地面上的碎片或整个残体。陨石按构成化学成分分为石陨星、铁陨星和石铁陨星。这三类分别占陨石总数的92%、6%和2%。石陨星在坠落过程中容易崩裂,因此一般比铁陨星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坠落在非洲纳米比亚的一颗铁陨石,重60吨。研究陨石,对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空间技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写法。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准备有关陨石的图片资料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二)教学过程1揭题,回顾学法。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2自学,初知大意。(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暮墓幕慕遨傲熬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3阅读,了解1、2自然段。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大小形状质地外观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陨石坠落时间陨石坠落地点陨石坠落情况 天空 地面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4巩固作业。(1)抄写生字词。(2)填空: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 ,二是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 的响声,发出 , 的工夫,它划着 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 的洞。洞里有 的亮光,还有 的热气。它是 送给我们的礼物。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2了解课文严谨和形象的说明特点。(二)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课文介绍什么?说说这块陨石的外形特点和来历。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自由阅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块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3研究写法。这篇陨石的写法和意想不到的灾害有什么不同?(叙述来历是生动具体的叙事而不是简略的概述;从来历到陨石的研究价值之间是用设问句过渡,自然而吸引读者。)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4小结。课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读了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5延伸作业。(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2)根据课文内容,有“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说一段话。(3)推荐贾平凹的作品丑石。丑石我常常想起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儿,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呀,什么时候把它搬走吧。伯父家盖房子,想用它垒山墙,但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又没平面;把它剖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力气,因为河滩并不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要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凿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有来刻字雕花。它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用来做捶布石。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护盖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周边的荒草却长出来,枝蔓上下缠绕,慢慢地,它上面竟长满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了。人们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终于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们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开,竟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种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时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既不能垒墙,又不能铺台阶,想用它做捶布石都不行。”天文学家说:“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才不能派这一般的用场,它虽然不能用来垒墙砌台阶,但它的价值比一幢楼房还要大呀,这正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古话。”说得奶奶和都很不好意思。我感到自己的可笑,也感到丑石的伟大,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丑石的“丑”表现在哪儿?用划出。丑石的伟大又表现在哪儿?用 划出。根据文章写法的变化,用“|”分段,并写出段意。丑石和陨石都写了“陨石”,想想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了有哪些不同。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这次是训练学生的习作修改力。学生只有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才算真正学会了写作。本次修改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把不够具体的片断改具体”。作文写不具体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严重性仅次于学生习作“没东西可写”。2教材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将自己作文中不够具体的片断改具体。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本次习作提示提供的是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片断。但一个写得笼统,缺乏具体叙述;一个以“妈妈非常爱我,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为总起句,紧接着具体记叙了“我”上三年级时一次生病,妈妈背“我”上医院看病的经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具体描写了妈妈“无微不至”关怀“我”的动作(“放下筷子走到我跟前,用嘴唇在我额头一试”,“背起我就冲出家门”,“用她那块羊毛围巾把我围得严严实实”,“三步两步向医院奔去”)和语言(“小敏,怎么啦?”“不好,烧得真厉害,快上医院!”)。这两个片断相互对照,对比鲜明,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领悟到叙事要分步把经过写清,写人物就要把人物在具体事情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写清楚,这样才具体,写的作文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好 写人训练,本次安排“把作文改具体”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将人物在事件中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状态写具体,以此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二、教学目标1懂得将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心理写清楚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培养修改为作文的初步意识,逐步养在修改习惯。2能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进行修改,把片断写具体。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懂得写具体的方法,将自己的片断改具体。难点:培养修改的意识与习惯。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收集学生在好 中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和忽视习作修改的主要问题。准备修改的示范片断的灯片。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比较两个片断,初步懂得修改的重要和怎样将写人的片断写具体。(二)教学过程1导入揭题。从文章不嫌百回改,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双又绿江南岩”到白居易请保姆给诗提意见修改讲起。针对学生中写好作文从不重读修改,批好作文只看分数,不看批语,更不修改的问题。揭题把作文改具体2明确要求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是修改写人习作好 中不具体的片断。3学习方法。自由读“习作提示”,思考讨论:这两个片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第二个片断哪些写法使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具体了?小作者为什么选这件事?当时妈妈肯定有很多话和动作,为什么选这些动作(放筷子,嘴唇试温,冲出去,围严实,三步并两步奔?)为什么选这些话语(亲切地询问“怎么啦?”惊叫“不好!烧得厉害,快上医院!”)为什么还要写听到妈妈喘气声越来越粗?小结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围绕人物品质选事;记清事情中能反映人物品质的言行和心理。4学生示范。出示班里学生写好 中不具体的片断,及该片断的作者事先修改好的片断灯片。出示灯片,学会阅读比较。由作者讲述修改前后的想法及修改后的体会收获。(习作写好要认真朗读一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修改错别字、多字、漏字和明显的病句。习作写好要认真看看习作要求,看习作有否围绕中心,把重点写具体,写人的习作要写好人物在具体事情中的言行与心理。)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重读好 的习作,找到自己写得不具体的片断,将片断写具体。(二)教学过程1发习作,重读寻找。自读习作,寻找应修改的片断。同桌交换习作,倾听同桌关于选择修改片断的意见和片断修改的建议。2各人根据自己习作的问题,选择一个片断修改。对于部分没有合适修改片断的学生,可提供下列片断修改。奶奶不爱穿新衣服,很节俭。袜子快破了,也不要给她的新袜子,自己做了“大脚套”给我试。真的,这“大脚套”很暖和。我试了后很感动。3交流修改习作片新,小结修改体会。附:好爸爸修改片断比较灯片内容。我爸爸天天学习到深夜才睡,早上又很早起来读书。爸爸为了参加自考,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眼睛也熬红了,人也瘦了。学习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修改:我爸爸是个读书迷,为了多学点知识和本领,他呀没日没夜地苦熬。为了这,我妈不知和他闹过多少回。这不,这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让我到爸爸床前去监督。让干了一个通宵的爸爸老老实实睡一觉。我看爸爸眼睛是闭着的,可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背英语单词。“不老实,我告诉妈去!”我刚要走,爸爸一把抓住了我的手,“别走!上刚。爸爸不这样用功,怎么能学习本领?再说,你妈够辛苦了,别再让她操心了。”“这”我看着爸爸诚恳的脸,心软了,可一见爸爸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忍不住说:“可你不能老熬夜呀!”“小刚”,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孩子,爸爸是技术科长,厂里引进不少新设备,我连说明书也看不懂,多急人哪!我能不拼命学点东西吗?”“可是”我还是心疼爸爸,“爸爸您累病了那可怎么办呀!”爸爸笑了,“傻孩子。现在少睡点,过两天空了多睡点。少睡点不会垮,啥本领也没有,工作垮下去才真糟呢!”练习3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本单元5道习题。第1题读拼音写汉字。本题是训练学生熟练的拼读能力,让学生独立地完成。第2题是让学生认识数字的不同作用。有地表示确数,有的表示序数,还有的表示概数。让学生认识有的数字表示实在的数目,有的数字却是虚指,不实指具体数字。第3题是缩写句子。这缩句练习过去已经进行过多次。本次练习要提高学生缩句的正确率,资助通过第4句的作业,懂得补语可以缩去,只留主语和谓语就行。第4题是给句子正确添加标点符号。这个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认识并列分句,能正确地使用分号,答案应是;“:;,、;、。”第2题是让学生给设问句添加标点,进一步了解设问句的特点和作用。第5题是对本单元重点阅读训练项目的巩固和检测。训练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抓住写激光特点的词句,进行概括,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读拼音写汉字。2了解表示数字不同作用的词的几种类型,能在具体句子中指出确数、序数和概数,区分实指和虚指。3正确缩句和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4独立阅读科普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用词的准确。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立阅读科普短文,理解内容抓住要点,体会用词的准确。难点:正确判断句子中数字的不同用法,对带补语的句子正确缩句。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作业设计灯片。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有关知识要求,提高拼读与缩句能力。(二)教学过程1听写本单元生字词。荡然无存野性难驯不计其数千里迢迢泛滥成灾适应菜肴扰乱承受覆盖听写出示听写灯片自批订正。2看拼音写汉字。注意反馈时“振兴”的正确率,当堂订正。3指导完成第2题。(1)自由读习题2,思考在不同的句子中,数字有哪几种不同的作用。(2)讨论小结。确数:表示确定的数字;序数:表示有序次的数;概数:表示一个大约数;数字实指:数字表示的是实在数目;数字虚指:数字并不是指具体数字,只是泛指、虚指。(3)独立完成习题2的判断,交流说理。“两三”概数;“7”确数;“第二天”序数;“200”实指;“万物”虚指。(4)出示灯后,延伸作业。下列句子的数字各是什么数?我们班有21个男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人有八九百人。()这书是21元一本。()今天上课李军第5次举手发言。()下列句子中的数字是虚指的在括号内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月有31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离别时,志愿军和朝鲜老乡千言万语说不完。()4指导完成第3题。(1) 回忆缩句的意义、要求和方法。意义:培养概括能力,检查判断病句。要求:留下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宾语。(2)出示应删去补语的缩句练习。快迟到了,王平在车站急得团团转。终于得奖了,张宁兴奋得流下欣喜的眼泪。 湖里的荷花饱胀得像快要炸裂。指导学生明白“得”后面是补语,应该完全缩去。(3)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4)有余力的可以做下列缩句。 他那白发苍苍的头俯在小孙孙的黑头发的小脑袋上面。 我们像小松树在幸福地成长。 那一颗颗晶莹悦目的雨花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美丽可爱 满载旅客的列车飞一般驶过偏僻的小站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指导完成4、5两题,独立阅读科普短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用词准确。(二)教学过程1重读看不见的大力士中“神奇的飞毯”,用划出带分号的句子,用 划出设问句。各自读划指名回答小结归纳齐读。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分号“;”用在并列分句之间。设问句自问自答,起衔接作用,能吸引读者。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独立做出示作业灯片反馈校正。3指导完成第5题。(1) 先读短文后的题目,再独立阅读,在短文中寻找答案。(2) 用笔在第1小题的词组间连线。(3) 独立阅读完成第2小题填空。(4) 短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用词准确?各自思考自说小组互说指名说全班评议各人学说。4超额作业(有余力的任选一题作业。)(1)我知道的激光用途(200字左右。)(2)用“如果能”、“除了还”写两个句子。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单元学习要点一、走近少年的心灵,感受少年独特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少年是需要理解的年龄,少年是渴望展现的年龄,少年是遭遇矛盾和困惑的年龄,少年也是纯洁而真诚的年龄。学习本单元课文,就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少年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要用温暖的双手去呵护少年人秩嫩的情感,要走进少年人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少年人。一千张糖纸中被欺骗后的愤怒和受伤、在那颗子星下和年轻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诺言站岗孩子的执著和勇敢所有的情感都是那样的鲜活,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细细品味,却分明是成长历程中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感流露。二、体会成长过程中的喜悦、烦恼、痛苦和幸福,记录少年历程的每一个瞬间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那些美文、时文时,不妨也可以做个有心人,将作品人物的经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体会一下彼此的区别和相似,这样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也为自己今后的创作进行了有效的积累。本单元的文章就是从多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少年生活的种种经历:有童年的游戏、有师生间的默契、有童年的憧憬和幻想、还有和同桌同窗之间的一个个故事少年人的生活原来就是如此的动人,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每一个瞬间都能闪烁出令人感动的光彩,每一个刹那都能让我们品尝到成长的滋味。三、挖掘少年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少年人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人生态度本单元的课文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主题,引导少年人树立起健康、进取、自信而快乐的人生态度。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用心品读每一段精彩的文字,感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深邃道理,体验文中同龄人的喜怒哀乐,最终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例如,在那颗子星下展露出了师生之间和谐默契的情谊、诺言则赞美了孩子的勇敢和诚信、为少年轻唱(两篇)则真实地再现了少年人的情感脉络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读出了少年人身上令人感动的闪光点,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成长的可贵。一三 羚羊木雕 一、本文可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大部分的大意。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6自然段),写发现“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后,爸妈一致要求“我”把它要回来、第二部分(第1723自然段),回忆“我”和万芳结下的深厚而真挚的友情。第三部分(第2425自然段),写奶奶为“我”说情,但妈妈还是逼“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第四部分(第2637自然段),写“我”要回了羚羊木雕,万芳理解了“我”,但“我”却感到内疚。二、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本文的思想感情应怎样理解?让我们从文本中来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抓住几个关键的地方,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课文又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鲜花。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失误。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孩子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自己,由此形成代沟。应该承认孩子总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三、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一开头就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下子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可见,顺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可以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 四、以本文为例,说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不难看出,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当然女儿拿来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给女儿时,讲讲这件工艺品如何名贵,让女儿增长点知识,防止损坏,也属常理。再则,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推而广之,包括大人在内,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还可以明白,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要消除隐患,就要尽量想得周到一点。散文诗两篇课文阅读一、课前指导1. 作者简介泰戈尔,R,(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2. 时代背景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泰戈尔无疑是“孩子的天使”,当我们为泰戈尔营造的风花雪月感叹时,诗人却以此为线,怀着初探世界的神秘和期待,以纯粹的儿童眼光,为我们串起了一个更为浪漫、理想的诗之世界。新月集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集”,“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新月之国里去”。诗集具有“不可测的魔力”。3. 学习内容学习对岸一文,通过诗人对于“对岸”富有想象力的图景描绘,体会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进而探求文章主旨,体会孩童对于母亲的情感;学习同情一文,体会孩子所渴望、追求的爱,以及蕴涵其中的孩子率真的童心;了解泰戈尔散文诗的一些特点。4. 学习方法针对对岸中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充满想象力的图景,挖掘能体现儿童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渴想”,“据说”,“顶”,“邀”,“诧异”等,体会儿童渴望生活在自由而充满爱的环境中,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无限向往;而同情一文,则通过儿童想象中母亲的语言,来体会儿童所向往的真爱,以及他对于动物生命最自然的同情。二、学习思考问题一对岸中,诗人是以“我”的视角来铺陈描写的,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思路可以反复朗读课文,从体会朗诵的语气语调、诗歌的内容下手,不难想象,在作者的笔下,“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热切向往着大自然,做着船夫梦的孩子。问题二诗人描绘“我”想象中对岸的美丽景色,你能说说是哪三幅画面吗?思路第一幅是一个极有田园风味、令人向往的新天地。农夫们早晨肩抗着犁头,乘船渡到那里去耕耘田地,牧人们带着鸣叫着的牛从河边游泳到那边的牧场上放牧。第二幅是一个充满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无所拘束,处处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第三幅是一个多么令人眷恋的、充满了爱的地方。可以尽情玩耍,肚子饿了,就去找妈妈,妈妈给他无尽的爱抚、满足,天色昏暗,他可以回到温暖的家。问题三作者描写这些优美而的景致是为了寄托怎样的情感?思路从对岸的语句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四同情中,诗人以孩童的口吻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狗或鹦鹉,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思路对小狗和鹦鹉的同情。显然,在孩童的眼中,母亲对小狗和鹦鹉是毫无平等和尊重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始终是居高凌下的态度。作者以假设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同情和对母亲这一做法的不满。问题五通过对小狗和鹦鹉的同情,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追求和向往?思路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小动物,都是生命。作者渴望对待每一个生命都能一视同仁,包含着宽容、和睦、尊严、平等和关爱的情感才是最真挚的爱。问题六泰戈尔散文诗的创作有怎样的特点?思路泰戈尔曾说:自然界就是他的亲爱的同伴;她手里藏了许多东西,要他去猜。他与父亲的工人,交往得很密切。他在Salaidah地方管理他父亲的农产时,除了Padma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一般农民了。所以他竟成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的表现者。由此可见,自然界和平民是泰戈尔的两大老师。因此泰戈尔的散文诗语言十分平易,表达的情感也是极为朴实而真挚。课后练习1. 选择对岸中的一节,用简洁而生动的一句话描绘泰戈尔笔下的画面。 2. 你觉得对岸一文中,“我”是以怎样的心情在想象对岸的美景的?答: 3. 作者以如此平静的口气说着“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你读了之后有何感受? 答: 4. 选择其中的一节,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