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说课设计.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春联》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春联的学习功能,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春联的准确理解。 【教学目标】 从中年级语文教学及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考虑,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色通道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技能目标)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情感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春联的意境美,对仗美和音律美,体悟“开卷有益”。 【教法、学法】 由于《春联》这篇课文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很多词语适宜学生诵读、积累,特别是文中的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因此本课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上成“读懂春联+读出春联的意境美、音律美”的课。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和深远意境,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前搜集春联,第一课时一开始进行交流,然后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读文中的春联,学生质疑,解疑存疑。第二课时进行重点研读,读懂春联的内容,读出春联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春联音律的美,从而自然体会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下面重点就第二课时的流程进行阐述—— 一、引联,明确目标。 (教学伊始,就上一节课的学生质疑顺势导入,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在锣鼓声声中引入春联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联,精读感悟。 (一)学习春联内容,体悟意境美、情感美。 1、读读春联,理解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喜欢的春联是“ , ”读了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想起了)(知道了) 。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感悟代替老师的简单讲解,通过联系文本自读自悟,读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想象春联的优美意境。) 2、品品春联,感悟意境。 (教师在学生自读感悟春联优美意境的基础上适时利用课件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诵读春联,品味春联所要表现的情感与内容的美。) 3、再读小结,拓展强化。 连连看:把课外搜集的春联与表现的内容连一连。 教师总结春联表现的内容,随即进行拓展训练,深化理解。 4、情境回放,激情诵读。 (在配有音乐的画面回放中,在教师语言的渲染下,引领学生理解文章难点之一:“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文本内涵、教师的体验融为一体,此时配乐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发了学生个体激情朗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积极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春联特点,感受语言美、声律美。 1、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讲春联对仗的特点。 (“对仗”不必深讲,只要让学生联系下文议议即可。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读议议) 2、回读学过的春联,说一说,体会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3、通过对五副春联的复诵来体悟春联声律优美的特点。 (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创联,语言实践。 (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连线、补字到对出下联,逐步增加一点难度,也逐渐激起学生创作春联的兴趣。) 四、交流读联收获,回归总结。 1、读读春联,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的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首尾呼应,既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又自然引导学生解决文本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四、作业自助餐。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的设计讲究自主性,为之后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板书设计】 内容 春联 对仗 美 声律 本课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因此这个板书设计以总结课文内容为主,高度概括,简洁明了。 附送: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备课人:乔慧 使用人: 备课组组长:郝丽 备课时间:xx.7.15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标依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名读) 三、交流学案 师:课前同学们交流了学案,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词典了?(请同桌互相检查学案,有缺漏的同桌帮助完成,同桌互读词语,) 检查每组四号同学读词,指名汇报学案中的多音字,空和着,指名注音并组词,强调在本课的读音。 指名读学案中要读好的段落。ppt出示 四、展示朗读 1、小组准备: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是否能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呢?再读一读,读不好的地方请同桌帮忙,一会儿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组读得好! 2、展示:小组间赛读 每个小组抽取同等水平的同学进行轮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读错的地方对子纠正。如果感觉他读得不好,可以与他赛读,也可随即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对难读的生字或句子进行随机指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五、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六、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  虎,叠 ,茎, 逐 七、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八、出示展示任务: 1、复习要求认读的词语。听写易错词语。 三、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最新精品导学教案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写下来。 2、试着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三、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  四、交流展示任务 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写下来 1、各小组交流展示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字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六、小练笔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