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整理.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4953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整理 班级 姓名 1.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2. 有些固体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有些固体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面粉、沙子等。3.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质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物体是否被搅拌有关,因此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等。4. 有些液体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能溶解于水,如胶水、洗发水、酒精、醋等,有些液体则不能,如食用油、机油、汽油、柴油等。5. 有些气体能溶解于水,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活在水中的鱼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生活中一些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如可乐、雪碧、啤酒等。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6.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往杯中加水的方法让杯底的食盐溶解。8. 胶水放入水中,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散在水中,因此胶水能溶于水。9. 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得快。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水的温度可以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10. 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11. 一杯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分离盐和水可以用加热蒸发盐水的方法。在用蒸发皿蒸发浓盐水时,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12.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加热时我们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13. 酒精灯熄灭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熄灭火!14.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15.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16.17. 附送: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第七册全册音乐教案 本学期实际上课20周,共20节,其中机动2节。周次时间单元及主要内容课时多媒体第1周9.19.5快快长2第2周9.89.12快快长第3周9.159.19小蜜蜂2第4周9.229.26小蜜蜂第5周9.2610.3鹿2第6周10.610.10鹿第7周10.1310.17甜甜的咧2第8周10.2010.24甜甜的咧第9周10.2710.31如今家乡山连山2第10周11.311.7如今家乡山连山第11周11.1011.14大树桩你有几岁2第12周11.1711.21大树桩你有几岁第13周11.2411.28童谣2第14周12.112.5童谣第15周12.812.12山谷静悄悄2第16周12.1512.19山谷静悄悄第17周12.2212.26复习2第18周12.291.2复习第19周1.51.9期末检测2第20周1.121.16期末检测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1、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2、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3、 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4、 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2、 视唱部分: (1)、视唱在G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和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五度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不讲名称)。 (4)、在教师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和G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5)、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3、 练耳部分: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教学分析: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学生情况分析: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教研组长意见:领导审阅意见:课题:快快长 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新学期讲话、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歌曲。2、读谱知识:变音记号:升记号 还原记号3、综合训练(一)。4、歌曲快快长歌谱。教学目标: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和还原记号。2、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教学重点: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和还原记号。教学难点:听辨变化音。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新学期要求: 1、请同学们讲一讲新学期有什么愿望。 2、教师提出自己的愿望。 3、同学讨论: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 4、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二、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注意:鼻韵母的发声位置,要保持位置的统一, 字与字之间如顺水推舟似地连贯,口形切勿做过大的变化。 力度:mpmfmp。三、读谱知识:变音记号1、请同学看刚才唱过的发声练习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在乐曲中,谱例上出现了什么记号,并画出来。这个记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变音记号。2、教师根据图式讲解: 变音记号:用来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常见的有五种:升记号、降记号、重升记号、重降记号、还原记号。 (1)、讲解升记号: 升记号: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 请同学们说说,那么半个月亮爬上来中出现的变音记号是哪个呢?(升记号) 它代表什么?(将do升高半音) 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升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最后唱一唱。 (2)、讲解还原记号: 还原记号:表示恢复本位音原有的音高。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还原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最后唱一唱。四、歌曲快快长学谱。 1、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后有什么感受。 2、再听听录音范唱,请同学用手指指着曲谱跟录音哼一哼曲谱。 3、两人一组,将歌曲的曲谱念一念。 4、教师带领学生将歌曲的曲谱念熟。 5、跟琴视唱曲谱。 注意变音记号处的演唱。 反复练唱。五、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在晚上临睡前请妈妈讲一个故事给你听,这个故事必须是你妈妈亲身经历过的。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们讲讲这次听故事的感受。板书设计:变音记号:升记号 还原记号课后小记:课题:快快长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快快长;歌曲处理。2、综合训练(二)。3、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目标: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2、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检查复习;综合训练(二)。 1、集体齐唱歌曲快快长曲谱,注意变音记号处。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变音记号?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综合训练 请同学看综合训练二中出现的三组音,说说其中出现的是哪种变音记号?并唱一唱。 跟琴唱一唱这三组音。 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组音,请学生说说老师弹的是哪一组?并唱一唱。看谁听的准,说的对。三、歌曲快快长学唱。 1、集体齐唱快快长曲谱。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边听边想想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跟琴学唱歌词。 5、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速度应该怎样处理? 教师总结: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中速演唱,个别部分适当加快速度。第五乐句与第七乐句的前两小节的断音与后两小节的连音唱 法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结束句要唱的饱满,把歌曲推向高潮。 6、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以有小表演。四、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教师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由管桦作词、翟希贤作曲。它发表于1958年,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即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但也有用第一人称来代替歌中人物讲话的。 3、教师将第一乐段前两个乐句的旋律及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唱一唱。 再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4、听第二乐段,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五、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快快长 中速、饱满、充满朝气的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2、那时侯 (情绪上有些激动,含着控诉)课后小记:课题:小蜜蜂 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读谱知识:一个升号的调do=G。2、综合训练(一)、(二)。3、学唱小蜜蜂曲谱。教学目标: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教学重点: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教学难点: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二、读谱知识:一个升号的调。 1、教师弹奏C大调音阶,请同学用唱名模唱。教师再弹奏G大调音阶,请同学说出这次弹奏的是哪些唱名?(do、re、mi.)请同学们比较两次弹奏在音的高低上有什么差别,并唱一唱。(使学生明白do是可以移动的)2、用教材中的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讲解。 刚才我们唱的do是G调的,G调的do在第二线。 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再念念。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们看书先将C调的谱唱一唱,说说是哪几个音。 2、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C调的这条旋律改为G调写出来。 3、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 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4、同样方法作综合训练二。 教师带领同学唱一唱G调的旋律。说说是哪几个音。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G调的这条旋律改为C调写出来。 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四、学唱小蜜蜂歌谱。 1、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小伙伴要和大家今天一起上课,听,它们在唱歌呢。 2、听录音范唱。 这是谁呀?(小蜜蜂) 这首歌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观察:这是一首什么调号的歌曲?(一个升号调G调歌曲) 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识谱。 4、听教师唱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一哼。 5、跟琴唱谱。 反复练习。五、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结合小组,试着为这首歌曲编一个小节目,下节课来表演。板书设计: 一个升号的调 doG (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略)课后小记:课题:小蜜蜂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1、歌曲小蜜蜂学唱;歌曲处理。2、欣赏:蜜蜂(小提琴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一)弓弦乐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并启发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3、通过欣赏,启发学生领悟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歌曲小蜜蜂学唱。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集体齐唱歌谱。 2、有感情地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齐读。(注意咬字要清晰,要一字一音) 3、听教师范唱。 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 4、在教师指导下跟琴练唱。 5、讨论: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练唱) 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按强弱练唱) 注意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随音乐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变化。 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唱。 6、集体齐唱歌曲。 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准备好的节目。三、欣赏蜜蜂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小蜜蜂。我们的伙伴小蜜蜂觉得大家唱得非常好,它很高兴,舍不得离开大家,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有关自己的乐曲,想不想听?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你能给这首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教师介绍乐曲:蜜蜂是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作的小提琴曲。这个舒伯特不是以“歌曲之王”著称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他们也无任何亲属关系。 你是通过什么联想到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蜜蜂呢?(乐器的作用)3、对了,这首歌曲表现得这样明显,是因为乐器音色的特点。是什么乐器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挂图) 教师介绍乐器: 小提琴分琴颈及琴身两部分,装有四根弦。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性能灵活。 中提琴和小提琴相似,但稍大、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 大提琴形状也和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长一倍,音域较中提琴低一个八度,音色丰满有力。演奏时琴身下端支在地上。 低音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但体积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4、欣赏“西洋乐器介绍” 整体听一遍,教师指导学生听出是哪种提琴。 分段细听,请学生自己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5、完整复听蜜蜂。 请同学说出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 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四、教师小结: 小蜜蜂很喜欢大家,决定下节课为我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期待着下节课的见面吧,看看是谁?板书设计:西洋乐器介绍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女高音 中提琴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女低音 大提琴音色丰满有力男高音 低音提琴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男低音课后小记:课题:鹿 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歌曲:鹿的学唱。2、综合训练:听辨和声音程 填写旋律的结束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2、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3、通过填写旋律结束音的练习,初步了解旋律结束音的作用及多样性。教学重点:歌曲:鹿的学唱。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第40页综合训练第三条:“跑”注意:用短促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积极向上、努力向前跑”的音乐形象。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要唱准、吐字要清楚。二、综合训练。 1、教师将第一大组中的每组音分别弹一弹,请同学说说是哪些音,并唱一唱。 2、教师以两小组为一次,请同学听辨教师弹奏的顺序。最后将答案写在书上。 3、第二大组做的方法同上。 4、综合训练二。 提问: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5、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sol、re分别唱一唱。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再唱一次。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小蜜蜂把咱们的新朋友带来了,大家听听看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是谁呀?(鹿)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识谱。跟琴视唱曲谱。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四、请同学回家为这首歌曲编一个节目。 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 鹿蒙古族歌曲 中速 轻柔课后小记:课题:鹿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1、歌曲鹿处理。2、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2、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教学重点: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教学手段:多媒体、VCD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二、歌曲处理: 1、集体齐唱歌曲鹿。 2、请同学回想以前我们学过的民歌在力度、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比较轻柔、中速演唱、力度随旋律起伏稍做变化) 请同学按照这几点,在教师指导下练唱。3、有的民歌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对鲜花”,和鹿一样,它们在歌词上都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那么我们讲过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演唱方式) 采用各种方式练唱。4、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做舞蹈表演。三、欣赏:天鹅 1、导入: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2、初听天鹅播放VCD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吧!说说初听的感受: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这首乐曲是用什么演奏的?(大提琴)3、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4、复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5、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6、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7、请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CD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8、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CD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四、课堂小结,完成听听想想,结合音乐“飞“出教室。板书设计:多媒体、VCD课后小记:课题:甜甜的咧 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歌曲甜甜的咧学唱。2、读谱知识:切分音。3、综合训练:填写旋律的结束音。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2、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教学重点:歌曲甜甜的咧学唱。教学难点: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二、综合训练 1、提问: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2、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la、do分别唱一唱。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再唱一次。三、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几组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在这几组节奏的基础上演变成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 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请同学看黑板上的曲谱,(甜甜的咧)将这首曲谱中所有的切分节奏挑出来,看谁找的快。 跟琴分别唱一唱。四、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是最幸福的小朋友,谁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吗? 对了,因为你们有爸爸妈妈疼着爱着,这样的一家生活是多么幸福、甜蜜呀,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首歌曲,学会了回家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特别高兴。 2、听录音范唱。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看黑板上的曲谱,教师带领学生识谱。跟琴视唱曲谱。 4、出示歌词,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 (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切分节奏 (见谱例,略)课后小记:课题:甜甜的咧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1、歌曲处理。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二)木管乐器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3、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主题旋律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教学重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二)木管乐器教学难点:听记旋律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二、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甜甜的咧。2、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曲,利用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分析,应该注意哪几点? (速度:中速 力度:稍强 音色:轻柔 情绪:甜蜜)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3、重点指导: 歌曲中的前倚音及下滑音要唱的自然、优美。 高潮处力度稍稍强一些。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4、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请三位同学扮演一家三口,边听音乐边表演。三、欣赏1、导入:上次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谁能说说都有哪几种吗? 很好,今天老师再带大家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2、教师出示乐器挂图,结合音乐,边听边介绍各种乐器。 教师介绍乐器: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形状似长笛,但其长度仅及长笛之半。音色尖锐,有穿透力。 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色清澈优美,性能灵活,音域宽广,人们把它比做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双簧管音色明亮,带有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常用于表现田园风光,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又称“黑管”,音色丰富而明朗。低音区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也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3、完整复听,请同学听到什么乐器就说出来,并做出该乐器的演奏姿势,看谁听的准。4、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这是哪种木管乐器。 (对了,这是单簧管,这首乐曲就叫单簧管波尔卡) 教师介绍: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跳跃的圆圈舞。 5、复听乐曲,请同学们着重听,这首乐曲有没有重复的地方,可以分成几段? 回答问题(三段,第三段和第一段旋律大体相同) 再分段细听,看是不是这样。 6、完整复听全曲,请同学们随音乐做一做动作,随音乐下课。板书设计: 甜甜的咧速度:中速 力度:稍强 音色:轻柔 情绪:甜蜜 西洋乐器介绍:木管乐器短笛 音色尖锐,有穿透力。长笛 音色清澈优美,性能灵活,音域宽广。双簧管 音色明亮,带有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单簧管 又称“黑管”,音色丰富而明朗。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课后小记: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 总课时数:第1课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1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唱曲谱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二、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 总课时数:第1课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2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四、综合训练二 1、 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1) 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2) 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3) 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题:大树桩你有几岁 总课时数:第1课教学内容: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唱 3、综合训练2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读谱知识: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4、集体视唱曲谱。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慢速(慢板) 中速稍快(小快板)稍慢(行板) 快速(快板)中速(中板)课后小记:课题:大树桩你有几岁 总课时数:第2课教学内容:1、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题:童谣 总课时数:第1课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4、集体视唱曲谱。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课题:童谣 总课时数:第2课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题:山谷静悄悄 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山谷静悄悄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二、学唱山谷静悄悄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 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三、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题:山谷静悄悄 总课时数:第2节教学内容:歌曲山谷静悄悄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之后,说说如果它也采用第一段的节奏和速度,你还能感受到这样欢快的气氛吗?为什么?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5、完整复听全曲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