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43130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案 冀教版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2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2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重难点分析:课文长、容量大是本篇课文的特点,所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美好品质是重难点。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俱到,紧紧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内容进行读与思,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对“长文”进行“短教”的理想方法。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教成“绝对孤立”,要向课题中的“和”字靠拢。有“和”必有“不和”,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议背景,激发兴趣(一)课件出示故事背景: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秦、楚、齐、赵、燕、韩、魏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二)出示课件自读课文,了解“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揭示课题,了解课题意思。二、自由读文,理清脉络,把握内容(一)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边读课文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围绕这件事情讲了几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列小标题。(二)交流预设:课件出示辅助理解课文内容:在( )这件事中,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 )。在( )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 )。因此,廉颇( ),后来他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自己( ),( ),于是就去向蔺相如( )。此后,他们将相团结成为好朋友,(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讲述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学生自由谈论,可复述,可概括。)第一部分(1-10段):完璧归赵。第二部分(11-14段):渑池会。第三部分(15-18段):负荆请罪。(出示课件)这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而全文的起因就是“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引入新课(一)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和”字入手,引出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不和的。出示课件:“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此时廉颇心里是什么滋味?蔺相如是仅仅靠着一张嘴吗?二、品读感悟人物,情感升华(一)自学完璧归赵故事,看看蔺相如升官是仅仅靠着一张嘴吗?品读蔺相如的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形象。交流预设:1临危授命: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时候秦国理穷,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抓住“愿意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分析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动作。“如果真的换,就给”、“如果不肯一定送回”,这两句话运用了两个复句,都是假设关系的,说明他把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对策也设计好了。“一定”一词让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胸有成竹。体会“理屈”,就是“理亏”的意思。这也是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种局面,迫使秦国不能出兵,也使赵国由现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转成主动的局面。这些地方充分说明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2机智应对:就向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在看到秦王无意换璧时,蔺相如以“璧有毛病”为辞聪明机智地取回宝玉,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3(出示课件)理直气壮: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不畏强暴。4缓兵之计: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可以看出蔺相如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出示课件从以上蔺相如的言行中表明他临危不惧,用生命捍卫和氏璧的勇气和决心,勇敢机智地与秦王周旋,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在这个故事中哪里还能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交流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二)自学渑池会,再来看看蔺相如嘴上的功夫和在故事中的作用交流预设:出示课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1为什么“拼”,引导学生抓住“要”字理解“秦王要赵王鼓瑟”和“要人记录下来”。2怎么“拼”,书中没有交待,在此教师补白:“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用如果就如果就两个关联词简练地把蔺相如的心思表达清楚)3那拼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是平手,还是?从哪儿能看出输赢来?教师引导学生从瑟、缶这两件乐器来作比较;从王叫王鼓、臣叫王击来作比较。出示课件4如果你是赵王,你想对渑池会上智勇双全的蔺相如说什么?(多谢,必当重用) 如果你是秦王,你又想对蔺相如说什么?(服气,无奈,佩服佩服)5渑池会上的功劳除了蔺相如的,还有谁的?有何依据?因为有廉颇带兵做好了抵御准备,所以为在击缶事件上不敢拿赵王怎样埋下了伏笔。小结:渑池会上,当秦王有意要侮辱赵王时,蔺相如更是展现了不畏豪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与秦王针锋相对,也表现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三)自学负荆请罪,引领学生评价故事人物廉颇、蔺相如1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交流预设:(出示课件)联系上下文理解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的含义。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的高,廉颇不服气,准备报复。蔺相如对手下说的一番话,表现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忍辱退让,胸怀宽广。2听了这段话廉颇也由“很不服气”到“负荆请罪”。出示课件给负荆请罪图片配上一两句话,进行写的训练。课件当中,二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再和附近同学演演,想想怎样演感人就怎样演。通过负荆请罪这件事,你如何看待廉颇这位将军。从负荆请罪中我们看出廉颇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认错的诚信,可见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3你怎样评价蔺相如、廉颇这两位文臣武将?(出示课件)三、积累与扩展,总结升华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将相和,从中认识了一位智勇双全的文臣蔺相如,一位勇于改过的武将廉颇,他们二人的拳拳爱国心,悠悠报国志,以“和”为贵,被传为佳话!2(出示课件)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推荐史记。 3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可以演整个故事,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件出示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对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训练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词语总结文章内容,学习成语。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摒弃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读,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此处引导学生用蔺相如的语言摆理,理摆透了,气才能壮。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为感情朗读以及对话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在与文本展开对话中,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及古代文化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大课堂紧密相连。学生自己尝试主人公的角色,由读到说,由文字转化成语言,在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的转换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自己站在主人公的位置,去理解主人公的思想。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课本为依托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学生易于接受,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修改病句练习题教案 人教版一病句的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读句子,理句意查排审,找病因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指代不明之处.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4.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四,改正下面句子中搭配不当之处.1. 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2.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3.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五,找出下面句子中归类不当的地方并改正.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六,修改病句.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1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14,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15,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王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3.、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 4.、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重点表扬李小明同学。、 5、.老师要求学生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6、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7、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8、上课时,全班同学积极地,认真地,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 9、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10、纤夫们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低价*卖自己的劳动 11、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飞机模型还没做成 12、古代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8、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衣服。搭配不当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前后矛盾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毯。常识错误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句子不完整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关联词用错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改正并认识了错误。语序错乱护士说:“你没有体温。”用词不当、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语义重复改句子在这本书是你的。改反问这场决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修辞方法1、 蟋蟀在平台上弹琴。2、 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3、 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他觉得很愉快。4、 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用修辞方法扩句1、 她的脸红了。2、 星星布满了天空。3、 落叶飘落下来。4、 垂柳的倒影映在溪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