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word习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28842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word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word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word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word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tng zh hu sh qun shu wi n hng jn shn chn shu zh shn n 二、多音字组词。 ch ( ) tio( ) nn( )处 挑 难 ch ( ) tio( ) nn( )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例:带领(队伍)坚守( ) 粉碎( ) 储备( )战胜( ) 帮助( ) 累坏( )四、选词填空。1、储备 储藏红军战士( )了足够的粮食。小动物把过冬的粮食( )在洞里。2、敬爱 亲爱我和( )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3、 坚守 坚持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一直( )自己的意见。解放军叔叔( )在海防前哨。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_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_,跟_会师了。2、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_。他穿着_,戴着_,挑起_,跟大家_。大家劝他不要挑,他_。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_。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_,并写上“_”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_,不好意思再_。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2、 朱德同志跟战士一起去挑粮说明了什么?“满满”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3、 战士们为什么不让朱德同志挑粮? 参考答案:一、同志、会师、劝说、围攻、红军、生产、守住、山冈二、处决、处长;挑水、挑事;困难、灾难三、岗位、围剿、粮食、敌人、他人、身体四、储备、储藏;亲爱、敬爱;坚持、坚守五、1、1928、井冈山、毛泽东同志;2、一同去挑粮、草鞋、斗笠、满满一担粮食、一块儿爬山、不肯、藏了起来、又赶做了一根扁担、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敬爱朱德同志、藏他的扁担了六、1、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2、这说明了朱德同志不搞特殊化,与群众一起劳动。“满满”这个词体现出粮食的重量,说明挑粮这项工作的艰苦性。3、因为战士们很关心朱德同志,怕他累坏了。附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探究为核心”,“提高科学素养”的新的课程理念。然而,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没有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真正的科学课堂。“让思考成为习惯”,应该成为科学教师的追求。 比较长短 让思考成为习惯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广州市科学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测量”中的第一课。是继第一单元“秋天和冬天”,第二单元“观察植物”之后的一个截然不同的单元。第一、二单元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并观察大自然中的景和物。是以观察为重心的单元。第三单元由“比较长短”、“制作尺子”、“比较轻重”“谁装的水最多”四课组成。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科学思维为核心的单元。那么,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学生思考比较方法的同时,渗透猜想、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是我的教学设计意图,也是我渗透在本课的“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探究教学理念。教学不应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本身即是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可以结合教材,二度开发,创造出一种新的课程境界,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针对这我对我班进行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我班是二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较弱、语言描述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活动要求不宜过高,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教材活动有所取舍。本设计把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引导他们积极地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是一个基本的、简化了的探究过程,目的是从低年级开始渗透科学探究的“味道”。主要考虑的是科学与数学课程结合,我班在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并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故此,再重复要求掌握测量方法和纪录方法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我把比较、测量的过程融入到学生验证猜想的过程中。针对以上的情况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点。 2、多思、合作、乐于探究、务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主动想出不同办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在汇报中明确方法实施的操作细节,并听取别人意见后能改进自己的设想。教学特色: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就在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大胆尝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把科学的探究“味道”渗透于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让思考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材料:(学生材料)学生尺、绳子、字典、语文书、数学书;(教师材料)电线2条、直尺、卷尺。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一、 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为此,我利用生活中的两条电线激发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引入。 1、出示两条电线(蓝色是弯曲的、红色是笔直的)。 2、提问:同学们猜!那条电线比较长?为什么有这样的认为?(学生猜想,汇报。)(此时,气氛热烈,教师统计好支持蓝色或红色的各人数。)二、 思考比较长短的方法探究学习的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应抓住并创设让学生思考的任何机会,培养他们的思维,让思考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学习习惯。 1、思考: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吗?(4人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引导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捕捉亮点,合理的给予肯定,并归纳出不同的方法,如:比较法、测量法。) 2、验证活动:借助事物投影,让个别学生演示操作的过程。(引导说出:使用比较法时,要注意把比较的物体放在同一起点上比;使用测量法时,要注意把0刻度对准测量物体的左端。)三、操作与实践“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学习的永恒的基础。所以,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让他们进行比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生分组活动1 1、2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字典、语文书、数学书的厚度。(先给时间学生动脑想想,“有困难吗?”在让他们操作实践,注意捕捉亮点。如有一位学生提到用眼睛看,他使用的是目测法。) 2、汇报操作过程。 (二)学生分组活动2:67人小组进行比一比谁的手掌最短。(方法同上)四、拓展与迁移 提问: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下,如果要知道咱们班课室的长度,你有办法吗?(有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数脚步的方法估算;有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我们张开的大约1米长的双臂来测量。)课后反思:虽然探究过程位未能达到完全完整,虽然同学们的汇报未能达到清晰完整,但毕竟是他们的第一次。令我感触最大的是:能创造出一个乐于表达自己想法,并赋予动手实践验证的平台给学生,让学生“做中思、思中做”。更令我欣慰的是:这是我班学生踏入探究舞台的第一步,虽然每个环节在我要求停止的时候并未能得到很好的配合,使我有点气愤愤的感觉。但继“比较轻重”“谁装的水最多”两课后,探究的习惯好多了。让我深信“探究可以改变习惯,探究可以改变人生”这句话。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比较长短反思型说课稿2版本比较轻重是广州市科学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比较轻重问题。基于是二年级的学生,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科学概念: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认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测量物体重量(质量)的工具;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发散思维想出比较物体轻重的多种办法,并设法加以实施;能对别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点;乐于与同伴合作一起解决问题。重难点是:主动想出不同办法比较物体轻重,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在汇报中明确方法实施的操作细节,并听取别人意见后能改进自己的设想。随着科学新课程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改变,但由于对课堂中探究教学理解产生偏差,只注重活动,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常常“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活动中,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形成设想探究反思拓展的思维链,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呢?我进行了以下的一些思考:1、 对学生的思考:低年级学生思维发散,敢想敢说,参与积极性高昂,容易调动。但也存在着思维的敏捷性较弱、语言描述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动手能力不高,决定了教学活动不宜过多;教学活动细节要细化、清晰。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对学生进行以下的指引:指引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引学生在描述方法中思考方法的完整性;指引学生在聆听别人意见时学会思考、质疑;指引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思考解决方法;还要引学生在活动后思考自己的方法的好坏。2、 对教材的思考:教材原本分为三部分内容: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轻重;认识测量物体重量(质量)的工具。我设计把第二、三部分内容整合起来,把“初步学会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轻重”降低为“认识弹簧秤可以测量物体的重量”,这样的处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测力计的单位是“牛顿”,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克”、“公斤”等物体重量(质量)单位不一致,不容易解释清楚;(2)测力计的使用属于技能学习,必须知道怎样拿、怎样看、怎样读数,还必须反复练习,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学习,才有可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重量;(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测力计测量物体轻重的机会甚少,学习使用测力计意义不大(可以在以后测量力的大小时再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就把重点改为放在第一部分:设计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轻重。3、 对教学活动的思考:由于低年级学生探究能力不高,基本是以直接观察为主要探究方式,较少会用工具进行活动,而且所使用的方式较为粗糙。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几个基本活动过程:猜想设计方案验证分析,要求学生在猜想时要讲讲猜想的依据。设计方案时能用简笔画把方法描绘出来,还要学生自己讲出活动方法,同时在老师的指引和其它同学们的协作下把方法描述清晰,明白操作步骤和要注意的细节。验证活动时要求学生在经历几种方法时对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这样让学生不但能经历比较物体轻重各种方法,而且能在活动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完善和比较,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课内,我以探究比较物体轻重各种方法为载体,认识探究几个基本步骤为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隐线,关注学生思维链的形成,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猜想、设想解决方法、验证和分析、拓展四部分,让学生的思维能有完整过程。第一部分:猜想。由于我创设了加菲懒猫想比出三本书的轻重的情景,这加菲猫和比较书的轻重都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都想把自己猜测说出来。但我知道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感觉,并没有进行思考。于是我要求他们要把猜测的依据说出来,并让其他学生们判断依据合不合理。这样,学生经历除了猜,还有想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认识。第二部分:设计解决方法。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二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动手能力都不强,如果只是老师教操作方法的话,又会容易让学生们走神,不教的话容易学生们过于发散进行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要求学生把想到的方法描述出来,可以边描述边出来展示,老师根据他的意思配以简笔画,同时让其他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互相评价、置疑,让汇报者可以在其他同学质疑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聆听者可以在质疑中明确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步骤。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其中两种方法的汇报过程(出示视频:杠杆方法和用橡皮筋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汇报自己方案、评价他人方案,老师适时梳理学生思维等互动活动中达到了思维培养的目的。第三部分:验证、分析过程。学生在验证活动前我对学生要求对各种方法进行验证,看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并要比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在活动中为了比出物体轻重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不断的改进,以下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对其中一个方法尝试和改进的过程(演示视频:看水的排出量)。令我意外的是,原本我只是设想在塑料水槽里做标记这一种记录方法,但活动时发现学生却有不止一种方法:有的看水位下沉的位置;有的看水位上升的位置。这让我认识到自己对活动的预设和对二年级学生发散思维设想不够全面和细致,有待改进第四部分:拓展活动。我设想让学生分析刚才尝试过的方法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间的联系,希望通过这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但这难度没有把握好,其实低年级的学生还没真的在生活中用到过这些工具进行测量,所以他们并没有多大的感知,而老师却认为他们有了这些知识,导致学生在这活动时出现盲目性。以后要再多从学生角度思考,进行备课。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的过程,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上一次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学生在不断活跃的思维活动中形成思维链。虽然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培养,但对几个“度”的把握还有待改进,如:对教学指导的度不够:对小组分工 、小组学习的具体过程引导等还是不够;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的度不够:如在让学生分析对日常生活中测量工具与设想方案的联系的度没把握好,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科学课应该贯穿思维的培养,要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教学的隐性线索。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知识的学习、探究过程的体验、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基础上的。希望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我的孩子们能够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