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20905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四、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四、提供辩题练口才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人教版第八册落花生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生:花生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师:(板书:19落花生)生:齐读课题。评析: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生:姐姐说它味美;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生:抽一生读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生:(齐声说)想。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生:有感情的朗读。评析: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生:一生读。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评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评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愿意毛遂自荐?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评析: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说课稿设计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自读自悟。3、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鼓励自由表达,发表自己的看法,4、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对话,再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模拟通话),既可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悟“我”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质。2、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四、说教法、学法本 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但人物的言行非常感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时,我以 读为本,以读生情,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获得启迪。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 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和信任的可贵。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促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诚实”、“信任”。同学们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2、板书“与”,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学习新课。二、初读课文1、先听老师读课文,在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2、听老师读完课文,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设计意图:教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激发了学生自己阅读的兴趣。另外,不管是倾听老师朗读,还是自己联系,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此时的听与读不再是纯粹的听与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习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检查自读情况。(1) 出示生词,指名、领读、齐读(2) 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3) 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相机解释。(4) 你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本课的生字进行组词吗?设计意图:读准字音,为接下来的再读课文做准备。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5、同学们概括得都很好,那么这起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分别在第几个小节里呢?6、“我”和小红车主人又是怎么沟通、处理这件事的呢?请大家看第4-11小节。7、谁能读好这段对话?设计意图:再读课文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我”与小红车主任的思想感情。三、理清大意,划分层次课文学到这儿,谁能给课文分分段?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分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下一节可的学习做好铺垫。四、指导写字学生观察生字,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练习。诚、障、址、辆左窄右宽毕、责、寄上下结构,注意书写匀称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诚实与信任。齐读课题3、师:课文中有一句简洁的话把“诚实与信任”讲清楚,谁能把它找出来? 5、出示句子: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设计意图:读题导入,直奔主题。二、体验诚实(学习13小节)1、师: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大家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预设:“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为什么我是一个是诚实的人呢?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你的依据,用“”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还可以圈出来。板书:“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交流:为什么“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句一: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1)说说你的理由:(点词 环顾四周?你能演示一下吗?没有一个人也就是说无人知晓 写 压 写明 希望主动留条)师:是呀,如果作者不诚实,他完全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走掉。可是他还是留下来,并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2)师:作者在字条上写明了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师:“我”在字条上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小红车的主人与我联系,难道他不怕小红车主人乘机敲诈吗?小红车的主人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怎么办?师:文中的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认为既然是我碰了小红车的反光镜,理所当然要赔。诚实,是我的一种人生习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是非常信任小红车主人的,我相信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诚实与信任。谁能读好这句话?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怎样的语气?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继续交流:句二: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说明了什么? 师:是呀,前半句作者说责任每人一半,后半句责任在我,这是不同的两种看法,作者用了哪个字把这转折的意思写出来。师:车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者勇于承担责任,你又从句中哪些词语看出?师:当他发现小红车的车主也违反规定以后,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多么令人敬佩啊,请女生来读好它。句三: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师:是的,天气环境的原因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因素。而作者不怨天尤人,主动承担了责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请男生读好它。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3、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很诚实,尽管有可以推卸的理由,尽管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尽管无人知晓,“我”仍然主动承担责任,多么诚实,多么负责 啊!这让老师想起一句名言,是德国诗人海涅说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的光辉闪耀在作者的身上。请同学们再一次 朗读这些句子,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师:就是这么个夜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呢?板书:小红车主人三、理解信任(学习4-11节)1、师:是啊,刚才同学们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所以,事隔三天,他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请同桌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注意体会说话时的语气,心情。2、师:请两个同学合作分角色读对话。师:读了这一次对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次对话。师:让小红车主人感动的仅仅是这张字条吗? 师:是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别人友好、和谐的相处,就必须诚实,必须对别人信任,这是金钱买不到的。板书:比金钱更重要3、师:学到这里,大家理解了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让我们满怀着温情,满怀着对于他人的信任分角色读一读这一段对话吧4、师: 引读:车主人说完便搁下了电话,而此时我感到(后悔了),因为(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是(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1)车主说的话很多,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的是哪一句呢?(学生齐读)(2)我相信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学生再次齐读)(3)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永远牢记这句话,践行这句话。(学生第三次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是以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交流、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我”和小红车主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诚实与信任。5、师:同学们,这一课以诚实与信任为题,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如果让你换个题目,你能换成什么题目呢?师:课文以一件平凡不起眼的小事,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诚实是无价之宝,惟有诚实,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这就是作者要以此为题的目的。四、拓展升华1、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言,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出示名言: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 孔子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 毛泽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 鲁迅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相关的名言,拓展延伸,深化主题3、总结 师:同学们,诚信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老师希望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诚实和信任能流淌到你的心里,溶化在你的血液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