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7084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目|标|我|明|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青蒿素和“双百”方针;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相关事迹。了解“双百”方针,知道红岩青春之歌等一系列作品,认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成就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_的试验。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影响:“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2003年10月,航天员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xx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_奖,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_奖的获得者,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屠呦呦: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她获得xx年_生理学或医学奖。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 “_”的方针。(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_青春之歌、话剧_、大型音乐舞蹈史诗_、电影_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2改革开放后:xx年,中国作家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新知小结巧学妙记数字助记“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两本小说:红岩青春之歌。两部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七个历史人物:钱学森、邓稼先、杨利伟、翟志刚、袁隆平、屠呦呦、莫言。1科技文化成就时间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xx年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离不开邓稼先、钱学森等大批科学家的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让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基于怎样的需要()A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B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C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D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2xx玉林市玉州区期末 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3“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A战略核潜艇 B原子弹 C长征运载火箭 D人造地球卫星4xx来宾市期末 自xx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天宫一号 D天河一号5xx柳州市期末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太空技术取得辉煌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高铁技术的重大大突破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多次成功发射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7xx来宾市期末 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中国女药学家发现了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利伟 D屠呦呦8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A三大改造期间 B抗美援朝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9xx贵港市港南区期末 “汉语桥”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参加“汉语桥”比赛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现象说明()A汉语学习起来很容易 B汉语已经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C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 D汉语的内容很丰富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曾十分豪迈而深刻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真实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1)试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2)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材料三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材料四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国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3)上述材料中这些科学家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详解详析【课时要点梳理】一1.原子弹核导弹武器氢弹东方红一号钱学森邓稼先国防实力2神舟一号杨利伟翟志刚二1.最高科学技术特等发明杂交水稻之父2屠呦呦诺贝尔三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红岩茶馆东方红英雄儿女2莫言【课时作业精练】1D2.C3.B4.A5.D6.C7.D8A9.C10(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体现了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中的前沿地位;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对打破美苏两国的核讹诈、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意义深远。 (2)有据有论,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进行表述即可。(言之有理即可)(3)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强大克服重重困难,牺牲一切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