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1教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15758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1教案 浙教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3重点段:第8、9自然段。(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僻、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简介贝多芬)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二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a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出示幻灯片: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讨论、交流、点拨提高: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月光曲。他弹的是由他看到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激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三)课堂练习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指名读)(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1)齐读第10自然段。(2)默读、思考: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向岸边涌过来、涌过来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情感有了什么变化?(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激动的语气读出来。)(3)回归全文,归纳中心。(让学生依据板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讨论、交流。)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演奏带,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2)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感情。必要时教师示范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4指导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师引读:一阵风。月光,茅屋里的一切,显得。贝多芬望了望,借着,按起。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边观察边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着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展开的联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产生的联想,达到背诵。)(教师引读: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他,花了,把刚才弹的曲子。这段主要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怎样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达到背诵。)(三)总结、扩展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出文中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写就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对大自然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例文见作业三)(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阅读短文,说说哪些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出来。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月光曲 2教案 浙教版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是著名的?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 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有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这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第9自然段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5)系统练说: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欣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第28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1)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 寄情于月光: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出示朗读第8小节)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引探总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引探实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听清晨一曲,启发学生想象音乐的内容,并把想象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听到琴声 走进茅屋 弹曲子 受到感染 即兴创作月光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