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轮 重难专题研究 专题三 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 类型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二轮 重庆重难专题研究 专题三 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 类型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专题精练 重庆真题 1. (xx重庆A卷) 第1题图 某矿物质水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  ) A. 稀硫酸      B. AgNO3溶液 C. BaCl2溶液 D. 金属镁 2. (xx重庆A卷)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CO2和CO: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3. (xx重庆B卷)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 A 白酒与矿泉水 闻气味 B MnO2与碳粉 分别加入双氧水 C Na2SO4溶液与 AgNO3溶液 分别加入BaCl2溶液 D NaOH溶液与 Ca(NO3)2溶液 分别加入MgCl2溶液 4. [xx重庆A卷22(4)题]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 扇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5. (xx重庆)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CuSO4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l溶液 好题精练 6. (xx葫芦岛)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铁粉和木炭粉——用磁铁吸引 B. 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取样品灼烧 C.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D.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 7. (xx海南)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 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 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 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 8. (xx济宁 )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 HCl、Na2SO4      B. NaCl、HNO3 C. HNO3、Ba(NO3)2 D. NaCl、NaOH 9. (xx德州)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C 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D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10. (xx益阳)鉴别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所选试剂或用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 待鉴别物质 所选试剂或用品 A NaOH溶液、稀HCl、稀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 酚酞试液 C NaOH固体、NaCl固体、NH4NO3固体 水 D 蒸馏水、NaCl溶液、Na2CO3溶液 pH试纸 11. (xx本溪)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鉴别稀硫酸、NaOH、Na2SO4三种溶液 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12. 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Ba2+、NH、Cl-、CO等离子,为验证其中所含的离子,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推断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 (2)取少量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 (3)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另一种离子,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共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含有该离子。 13. (xx长春)鉴别(NH4)2SO4、NH4NO3、NaNO3三种无色溶液,随机编号为A、B、C,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第13题图 (1)A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B与Ba(NO3)2溶液混合: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分别列出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解析】 A 稀硫酸与硫酸镁不反应,二者混合没有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钾不反应,二者混合也没有明显现象 B 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镁混合会出现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混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 C √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混合会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钾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D 金属镁与硫酸镁不反应,二者混合没有明显现象;金属镁与氯化钾不反应,二者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2. A 【解析】 A. B. C. D. 3. C 【解析】 A. B. C. D. 4. B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是无味的气体,可采用扇闻的方法来鉴别二者。 5. (1)稀盐酸(或稀HCl) Na2CO3+2HCl=== 2NaCl+CO2↑+H2O (2)产生白色沉淀 (3)① 6. C 【解析】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而木炭不能,可用磁铁吸引鉴别二者,A正确;羊毛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没有此气味,可用灼烧法鉴别二者,B正确;黄金和黄铜颜色相同,无法通过观察颜色鉴别,C错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可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可使溶液温度升高,可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二者,D正确。 7. D 【解析】烧碱是NaOH,纯碱是Na2CO3,二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不能达到目的;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B不能达到目的;氮气和氧气均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不能达到目的;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热,熟石灰微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D能达到目的。 8. A 【解析】先加H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生成气体的为K2CO3,向剩余两种溶液中再加硫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为BaCl2,无现象的为Mg(NO3)2,A正确;先加Na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再向其他三种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生成气体的为K2CO3,剩余两种溶液无法鉴别,B错误;先加HNO3,生成气体的为K2CO3,再向其余三种溶液中滴加Ba(NO3)2,均无现象,无法鉴别,C错误;先加NaCl,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再向其他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生成沉淀的为Mg(NO3)2,剩余的氯化钡和碳酸钾无法鉴别,D错误。 9. D 【解析】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与尿素无现象,A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B正确;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稀盐酸为无色,可观察颜色鉴别,C正确;烧碱溶液和石灰水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鉴别,D错误;故选D。 10. C 【解析】稀盐酸、稀硫酸都呈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A无法鉴别;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食醋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B无法鉴别出氯化钠溶液和食醋;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能达到目的;蒸馏水、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pH都是7,D无法用pH试纸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故选C。 11. D 【解析】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碳酸盐都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加稀盐酸后,应该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A错误;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将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物质是二氧化锰,氯化钾溶解在水中,B错误;氢气点然后火焰为淡蓝色,一氧化碳、甲烷点燃后火焰为蓝色,故无法用点燃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鉴别三者,C错误;稀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利用酚酞可将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然后通过将另两种物质分别滴入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可鉴别出稀硫酸,D正确。 12. (1)CO  Ba2+ (2)Cl- (3)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等可溶性碱溶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3. (1)硝酸钠(或NaNO3) (2)①(NH4)2SO4+Ba(NO3)2 === BaSO4↓+2NH4NO3 (3)NH4NO3、NH4NO3和(NH4)2SO4、NH4NO3和Ba(NO3)2 【解析】(1)硫酸铵和硝酸铵都是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加热会有氨气生成,而硝酸钠与氢氧化钾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无氨味产生的是硝酸钠。(2)B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则B是硫酸铵;C无沉淀,C是硝酸铵。①硫酸铵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②过滤后,滤液的情况有三种: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NH4NO3;硫酸铵过量,溶质是NH4NO3和(NH4)2SO4;硝酸钡过量,溶质是NH4NO3和Ba(NO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