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信息窗解读及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89835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信息窗解读及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信息窗解读及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信息窗解读及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山乐园总复习信息窗解读及教学建议信息窗解读:主题图“雪山乐园”采取双页面对开排版,共有4幅图,用线条隔开,用序号相连。中间部分是切入点,也是看图的起点,两个学生的对话很自然地将学生意力引到对情境图的观察上。该图的设计有两个主要意图:一是选取具有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第一幅图中的数学信息有:右面上方有一个小同学已走到第1 0个台阶,远处亭子上空有4只小鸟,左面有5棵树,树上有9只小鸟。意图是对数的认识和加法意义等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第二幅图中间是滑雪场,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有10个同学来滑雪,第一名学生说:“我第一。”内容包括:基数、序数,加减法的意义,20以内加法,10以内的减法及解决问题。第三幅图是打雪仗、堆雪人的情形,通过雪球、雪人、小桶的形状及人数,可以进行认识图形及计算的复习。第四幅图是对上下、前后及分类、比较等内容的集中呈现。通过小鸟、松鼠、小兔的位置及房子后有座山,复习左右、上下、前后等内容通过冰雕图中的小动物,复习高矮、粗细、厚薄等相关内容。教学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险整体观察画面,感受雪山乐园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增加亲切感和学习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具体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学生看明白图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有序的观察,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进行全册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做好准备,观察时重点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回顾整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这一部分相当于前面单元中的“你说我讲”。中心板块是对伞书学习内容的回顾,也是复习的起点。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受版面限制,情境图中所呈现的内容只是个引子和切人点,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加以扩充。左上角板块主要复习“数的认识”等内容;左下角板块主要复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内容;右上角板块主要复习有关“图形的认识”方面的内容;右下角板块主要复习“分类、比较与位置”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应结合情境图进行,将二者融为一体。左上角板块是对“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1)从“一共有几只小鸟”人手,引入对数的复习。学生可以数,也可以算,但这里侧重引导学生数(包括单数和群数)。(2)借助计数器分析解读“13”这个数,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与计数单位。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3”,知道1个十在十位上用1个珠子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用3个珠子表示。(3)由数的组成延伸到数的书写、大小比较,虽然教材上面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时要补充各方面的内容。(4)通过“我走到第1 0个台阶了”这句话的理解,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知道这里的“10”表示的是第10个台阶,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从而对20以内的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左下角板块是“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集中整理与复习。(1)通过“滑道两边一共有多少棵树”这一问题复习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就是把左边的8棵树和右边的6棵树合起来,从而再次体会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运算。(2)重点突出用“凑十法”计算86 ,进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能。(3)通过对“王飞的后面还有多少个小朋友”的问题复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王飞的后面还有多少个小朋友”,需要从今天米滑雪的总人数10里面去掉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的6人,即“106”,从而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即“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用减法计算”。(4)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加减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右上角板块主要是“立体图形”等内容的旧顾和整理。(1)通过“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引导学生对这学期所认识的图形进行回顾。(2)在情境图中寻找所认识的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如雪人的头的形状是球形的(3)列举生活中的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将图形的认识拓展到牛活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也可以利用本情境中的人数资源再次复习“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右下角板块主要是“分类、比较、位置”等内容的复习与整理。(1)根据“小房子的后面有座雪山”及图中小鸟、松鼠、小兔的位置,复习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2)通过冰雕中的小动物,复习高矮、粗细、厚薄等内容。(3)结合教室内的前后左右,走路中的左与右及生活中的大小、轻重、厚薄等实例,进一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比较的方法。对每一板块的回顾整理,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先由小组内每个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组内交流;也可以采取组内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待学生有了较好的整理基础后,组织组间交流,相互启发、补充,以达到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的目的。在学生自主回顾整理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整理活动进行评价。组间交流后,教师要对学生复习、整理的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等。除上述具体教学建议外,总的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总复习是对全册内容的综合梳理与提升,内容多,时间短,因此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每课时的复习内容是教学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2. 采用恰当的复习方式,分领域、按专题分类推进。教学时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回顾整理与情境图结合,二是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引领结合。如: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教学时,首先出示主题图“雪山乐园”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看图,感受这一幅图反映出的情节及主题,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并由这一数学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对数数、写数、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内容进行复习。对于图中“我走到第 10个台阶了”这句话,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结合图中第10个台阶与 10个台阶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总之,复习时要先“放”后“收”,先“探究”后“讲解”。其他几个板块的复习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3. 适时拓展与延伸。为给学生的复习预留较大的空间,教材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进行编写,本学期所学习的有些内容在情境图或“回顾整理”中没能得到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要结合教材中的线索,将隐藏在背后的相关知识挖掘出来,如:“回顾整理”中“把两边的树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等话语,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相应地挖掘出加减法的意义、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和、求剩余等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解题策略和开展数学活动的经验等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讲解与提升。“综合练习”的分析与解读:第 1 题是2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以情境图的形式模拟了一个数学活动的场景。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与规则,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可以采取一人举卡片,众人说卡片的方式,也可以用一人举卡片解读卡片上的数字,众人评议的方式进行。说卡片时要读出卡片上的数,解读出它的含义。本练习提供的只是一种活动形式,教师也可以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训练活动,从而提高题目的复合练习功能。第2题既是通过“连一连”进行数数、估计的练习,又是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行设定排列规律的练习。练习时,先不要让学生数,先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和花生串的长短,估一估应该和谁连,连完之后再数一数确认验证。“涂一涂”时,让学生先观察已涂色的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排列规律,然后涂上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交流所涂颜色的排列规律,而非颜色本身,并比较不同的排列方法,最后再谈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练习题,通过探索规律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的数,发现它们的规律,然后依照此规律把剩余部分圈完。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按自己创意的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只要学生圈的合理,具有一定的规律,都要给予认可和表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第4题是比较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大小的练习,既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也复习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此类题日,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78和79,69和94,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再如136和613,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又如100和100,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学生完成练习后,要特别强调交流,以达到开拓思路、增长智慧的目的。这些做法不要求学生都会,不要求学生抽象出规律,但教师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算出每个算式的答案后再比较大小,要允许学生有灵活的思维。第5题同第1题一样,这里也是以情境图的形式模拟了一个数学活动形式,内容是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弄清活动的要求和规则,然后组织小组活动。活动时,数字卡片要准备得充分些,可以反复练习,以增加练习的训练量,此题也可由课上向课外延伸,作为课下活动进行练习。第6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材呈现了两幅用骨线画形式表现足球场上踢球的情境图。第一幅图重点训练加法的意义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幅图通过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和20以内的减法。练习时,要让学生列算式,重点谈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对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等问题,这样可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第7题是以表格的形式巩固用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c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看懂表格,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从原有的总数中卖出了一部分,求还剩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第8题是一道复习基数、序数及左右的题目3练习时,当完成第一问后,可以问学生:这里的“9”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这里的“9”表示小动物的总数量,即一共有9只小动物。并问:最后面的一个小动物用数字几表示?这里的两个“9”一样吗?为什么?在完成第二问时,要让学生知道这里的左右是以观察者为标准,并问:这里的第3、第8、第4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它们代表的是排列的顺序。另外,此题还可以拓展复习高矮、粗细、厚薄等内容。第9题是一道有关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变式计算题。通过“给图中得数是7 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涂色并不重要,有个大概轮廓即可。第10题是探索规律。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气球的排列情况,发现其排列的规律,即每组3个气球:1个红的、2个黄的。接下去还是1 红2黄,学生既可以在纸上画一画,也可以通过计算,虽然没学除法,但通过减法可以计算,16333331,所以第16个气球是红颜色的。第11 题是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从身边的物体找起,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是球体,对于有些不是特别标准基本相似的也要给予认可,重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做几何形体,具体操作时,可以用橡皮泥,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用面团、黄泥等材料捏出立体图形。通过捏图形,一是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可以开一个小展示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一评谁捏得像、谁捏得好。这样做除了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兴趣。第12题是复习有关分类的问题。练习时,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玩具的“多、乱、杂”,产生整理的需求;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打算怎样整理;最后再进行数数整理,并根据整理的情况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本题除按教材的要求进行整理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13题是综合性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除了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练习。(1)关于数数的练习。如数海豚、鱼、海螺、贝壳、水母的个数。(2)加减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如“一共有多少条鱼”、“游走了几只海豚”等。(3)可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如比较两边海草的多少、珊瑚的大小、海豚和鱼的轻重、贝壳的大小等。(4)可以进行位置的练习。如说一说图中的事物分别在什么位置。(5)还可以进行分类。如让学生对图中的事物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标准,然后进行整理。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能只会完成题日下面的问题,或只关注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上5个方面解读情境图,并提出和完成相关的问题,使图中的信息发挥最大作用。本练习题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学习。另外,本题与教材开篇“海底世界”图前后照应,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也基本相同。这样安排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的首尾呼应,增加对教材的亲切感;二是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开学初对“海底世界”只能用数数的办法,简单地数出各种海底生物的数量 而现在,不但可以数数,还可以计算、比较、分类,可以用多种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各种海底生物数量间的关系,展示自己学到的本领,体验长知识、长智慧的快乐。“我都学会了吗”具有评价功能的自我检测园地。为及时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并改进教师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要求,教材设计了具有评价功能的“我学会了吗”栏日,每单元1个,全册设计了“我都学会了吗”。意图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评价融人教学过程,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评价的即时功能。在这里,学生可以自我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评价所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本套数学教材所独创的栏目,为“丰收园”栏目中学生进行评价提供依据。“丰收园”学习上的驿站与加油站,每单元1个,全册有1个总“丰收园”。其寓意是同学们畅谈收获、鼓励加油、增强自信的港湾,这也是本套教材所特有的栏目。“丰收园”栏目的设计,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除具有知识总结、方法交流、情感激励外,引领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也是设置此栏目的重要日的。如果说“我学会了吗”是自我评价、定量性评价的话,那么“丰收园则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教材设计了4个板块,用交流对话的形式,引领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个方面对全册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左上角板块是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引领学生自主梳理本册所学的主要知识,如:数与代数领域的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部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右上角板块是从数学思考方面进行评价,引领学生回顾通过本册学习学会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数学思考,如:运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左下角板块是从问题解决方面进行评价,引领学生回顾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以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会的一些基本方法等3右下角板块是从情感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引领学牛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丰收园”在每一个板块的下方都设计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功能各不相同。“红苹果”表示很好,“黄苹果”表示较好,“绿苹果”表示有待进一步提高3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评价来选择相应颜色的“苹果”。在使用本“丰收园”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总体上要结合每个单元的“丰收园”。在每个单元中都用好这个栏目开展自评和互评,到了期末总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对全册书的学习进行评价,就一定会水到渠成。二是对“知识技能”的评价,要与解决“我都学会了吗”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全册的学习内容设计综合练习题日,特别是对“知识技能”一栏中提到的几个方面,练习题目都要涉及,这样让学生根据完成情况就可以自我评价。三是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栏目中提到的各条逐一进行回顾和反思,并结合事例说明自己的表现。如“会用20 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项 学生要切实经历用数描述事物的过程,然后进行自评。四是对“情感态度”的评价,要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特别是“愿意合作,喜欢交流”这一项,同伴之间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做好引领,指导学生间的互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涂本栏目各项的“苹果”。最后,教材还特设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等一个专页,这个专页是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交流与勾通,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意识,为教师与家长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窗口。同时,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进而全面落实本册的学习目标。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在拼、摆、摸、滚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2. 在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 1 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拼搭的情境。借助问题“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引领学生对实物按形状进行分类,引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并初步认识这几种图形。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摸一摸、滚一滚,你有什么发现”,引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直观地认识各种形体的特征,学会辨认这几种图形。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摆积木”、“用各种各样的物体进行拼搭”、“装饰一些废旧物品”等游戏活动,在这些游戏中会接触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感性的 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抽象,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 4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1. 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信息窗的素材取自学生熟悉的拼搭游戏,拼搭所用的材料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易拉罐、药盒、磁带盒、积木、地球仪、小皮球、乒乓球等,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事物的抽象化。2.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了很多,接触和体验,对各种物,体的形状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平时的游戏中也积累了一些拼搭、分类等活动经验。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拼搭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熟悉的物体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认识这些物体,在观察、触摸、滚动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3. 强调动手操作。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认识几何形体的主要手段。教材在编写时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一开始的利用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拼搭游戏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启动的问题“摸一摸、滚一滚,你有什么发现”也需要学生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完成。4. 注重直观感受。教材在编写时注重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学习数学知识,重视展现图形的抽象过程。红点部分是让学生在拼搭游戏中直观认识各种形状的物体 在分类中直观辨认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老师提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摸、滚、看等活动中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整个学习中都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初步表达即可,不要求学生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5. 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教材编排中红点问题的探索部分,先让学生将易拉罐、药盒等各种常见的实物进行分类,然后抽象出各种物体的立体图形,练习的第4题专门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动,就是根据图形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形成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引领学生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新知。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各种形状的物体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对“方”和“圆”也有了初步的感知,有自己的理解。教学时,要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感性的理解,让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动手拼摆,自主进行分类,老师再提升认识,重点强化图形的认识。2. 通过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拼搭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3. 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再到寻找各种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经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充分展现从“物”到“形”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直观认识。课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广泛地寻找生活中包含以上几种几何形体的物品,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使学生再经历从“形”到“物”的认知过程。4.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切勿随意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5. 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6.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三)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信息窗谁的手儿巧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拼搭活动的真实照片。在4个小朋友做拼搭游戏后,其中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由此引入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该图有两个重要意图:一是以照片的形式呈现 增强素材的现实性和真实感;二是重视以操作活动的方式学习几何形体的有关知识。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 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辩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教学时,教师要切实落实好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多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或模型。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学生活动,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拼搭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拼搭活动结束后教师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再引出问题“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从而启发学生对这些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由此引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你说我讲”中有 1 个红点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引出对所用物体进行分类的必要。教材以一个小朋友摆的“小火车”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渗透了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之后,教材出示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摸一摸,滚一滚,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进行摸一摸、滚一滚、想一想等活动,初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形成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一是充分动手,大胆创造。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带来的物体进行拼搭,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拼搭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小组带来的物品是不是各种形状齐全。完成后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二是提出问题,尝试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然后根据形状进行分类,并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三是组织交流,抽象名称。交流时,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很到位,但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想法,以便交流和引导。先交流分成了两类或三类的情况,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出示分为四类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展示4种几何形体的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的形状画下来或者打印下来,并分别说明这些图形的名称。由笼统到细致,步步细化,学生在分类中初步感知这4种形体的直观特点。四是手脑并用,充分感知。抽象出图形的名称之后,教师启动问题“摸一摸,滚一滚,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想一想等活动,初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交流时,教师可以逐个图形进行汇报。总结时可以适当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比较。交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各种图形的样子,形成表象。“自主练习”第 1 题是连线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茶壶的形状是球 7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进行辨析。第2题是摸物游戏。旨在通过游戏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习时,教师要先做好游戏准备,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先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示范,然后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每组学生可以多玩几次,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第 3题将图形的认识与方程、认数等知识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查漏补缺。第4题是“找一找”,提供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或图片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教材中提供的表格仅是一种呈现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重新设计表格 或者画图,还可以直接准备实物。在全班交流分享时,先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与新知探索部分形成了“物形物”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5题是“比一比”,通过对同一类图形高矮、粗细的比较,不同类图形的大小比较,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练习中除了用眼睛观察,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充分建立图形的表象。第6题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的纸,先让学生尝试围一围,指导学生把纸的一边向另一边围过去,再粘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同时对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建立初步的基础。题目中还有一个问题“你还能围成什么图形”,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把纸对折,展开后再分别把两边向中心对折,最后围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如图:第 7题是“摆一摆,数一数”,通过摆方块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练习时,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所要摆的图形的样子,估一估所需方块的块数,再动手去摆。交流时可以把学生摆好的作品直接呈现。在摆大正方体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摆成,这时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体会正方体与长方体形状的不同。数方块的时候注意不要漏掉压在下面看不见的那些方块。最后得出结论:要摆出一个长方体最少用2块,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 8块。“我学会了吗”栏目内容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评价提供依据。教学时,要强调认真、独立完成,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