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9931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p2930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课前准备: 教师: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教学挂图,常见的秤等。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常用的秤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是谁重呢?红枣和膨化食品都在桌上,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办法。教师相机板书:掂一掂、称一称。学生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说哪袋重,哪袋轻。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出示图片或实物)。2、认识台秤,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3、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的刻度吗? 4、动手完成“试一试”。 (1)小组合作,称出重1千克的沙子或大米装在袋子里,轮流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提出要求:在袋子里装1千克鸡蛋,猜一猜,大约有几个?动手试一试。(3) 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每次数出的个数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5、估一估 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应用拓展,丰富体验。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第2 题。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突出“大约”,主要是指针的指向) 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超市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2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a)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b)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多媒体播放红枣和木耳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是谁重呢?红枣和木耳都在你们桌上,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办法。教师相机板书:掂一掂称一称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 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这个“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 认识秤面,认识千克。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提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某种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的指针指着2呢?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3. 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木耳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木耳,看一看木耳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4. 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1. 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大米。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学生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合作策略,让又快又安静地完成任务的小组介绍合作经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的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学生活动。2. 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学生轮流拎一拎鸡蛋并估计它的重量。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1) 做“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红枣、大米、鸡蛋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表示有多重。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1. 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5千克多?为什么?(2) 做“想想做做”第2题。1.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你们的聪明好学把唐老鸭引来了,看,他兴冲冲地走进了电梯。咦,电梯怎么了?2.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3. 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原来电梯最多只能载重1000kg,一旦超过这个重量,它就会发出警报。看来为了大家的安全,唐老鸭只能乘下一班电梯了。4. 谈话:看,交通检查站开来了一辆载满货物的大卡车,你们能看出这辆车允许载重多少千克吗?如果实际载重量为6000kg,让你当警察,你能让这辆车通过吗?5.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6. 小结:对呀,超载的汽车是不安全的,所以这辆车不能通过。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我们国家早就对载重量专门作了规定,就连对乘坐火车、飞机的旅客所携带的物品重量也有严格规定。(3) 多媒体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听了介绍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4) 认识形形色色的秤。1.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看,你们见过这些秤吗?2.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5) 做“想想做做”第3题。1.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2.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3.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回答解题。(6) 做“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指名回答。(7) 做“想想做做”第5题。各自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四、总结延伸(1)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小朋友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