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754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9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思维导图考点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导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3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4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大,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2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答案1.C2.B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35题。3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4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5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3.C4.B5.D6(xx广东汕头调研)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2)说出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防护林带,试说明该防护林带的作用。(4)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答案(1)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2)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原因: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3)三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樵采;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荒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第(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第(4)题,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控制人口增长、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考情速查命题揭秘xx海南地理,1618xx山东文综,56xx新课标全国文综,36xx广东文综,3以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中亚、非洲等区域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1(xx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解析(1)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4)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的接触。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世界或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危害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考向二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xx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2.C3.D解析第2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故选C项。第3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恢复工作,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不符合实际,C错。(xx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4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 C D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答案4.C5.B6.D解析第4题,仔细读图,从空间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从时间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含水量较低。第5题,该地为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夏季气温高,降水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6题,该地在无人为扰动的情况下多年保持稳定,说明自然植被与水分条件相符合,能够起到控制沙丘发展的作用,人工种植林草会增加耗水量,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该地更适合自然演化。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世界或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图荒漠化形成的分布特征及防治措施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考点二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2)水土流失面积: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xx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7%。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修路等;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过度樵采。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类不合理活动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冲刷,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侵蚀作用强。(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答案1.B2.D解析第1题,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第2题,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的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三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xx年相关统计资料。统计项目1978年xx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面积所占比例/%1810气温年较差/3336年降水量/mm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3240(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2)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3)黄土高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4)1978xx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什么变化?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黄土的易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2)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4)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5)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毁掉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轮荒、开矿、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考情速查命题揭秘xx重庆文综,911以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考向一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xx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结合所给四选项,B项正确。第2题,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流域产沙量”的测定,不可能对“每次”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A、B项错误;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3题,在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流速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25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导致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25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A项正确。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世界或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图分析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考向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 B C 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量大全年风大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 BC D(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答案(1)D(2)A(3)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解析第(1)题,陡坡开垦,坡地类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会使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陡坡耕地区域治理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世界或我国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图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知识迁移进行分析、回答课时作业(xx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线削减风力改变气候类型增加旅游景观提高沙层含水量A BC D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1.C2.A解析第1题,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xx河南百校质检)下图示意非洲部分地区农业类型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3与大牧场放牧业相比,a地农业()A集约化程度更高 B市场化程度更高C生产规模更大 D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更高4a地农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湿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答案3.D4.B解析第3题,a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是一种粗放的、自给自足的、“靠天收”的农业地域类型,a地对自然条件尤其是降水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第4题,a地位于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交界地带,降水稀少,其北部荒漠广布,环境恶劣,故以发展游牧业为主,但过度发展游牧业会引发荒漠化。(xx泉州五中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57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5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6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7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5.B6.A7.C解析第5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7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xx豫北名校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89题。 8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9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答案8.B9.D解析第8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与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故需要查阅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第9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xx福建泉州五中模拟)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10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11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农作休耕 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 D降水量较少12该地位于()A陕西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答案10.A11.D12.C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地表径流量最大,为顺坡农作,分别为等高草带、等高土埂。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第12题,材料提到该地为某红壤区,南方丘陵地区多红壤分布,结合四个选项,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13(xx河南驻马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图甲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沙山示意图。(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2)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3)依据图乙,从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任选一坡,推断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3)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或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兴建沼气池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