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7582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I)链接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对社会的影响1士族庄园经济“士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它形成于汉魏之际,巩固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在南朝时逐渐衰落。士族以家庭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形成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2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链接二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全面的空前繁荣,表现为:1政治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因暴政很快被农民起义推翻。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唐初统治者吸收隋亡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本时期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得以革新和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创立并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2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表现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逐步与中原地区接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出现以工商业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3民族关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和推动了边疆地区封建化的进程;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范围扩大,程度加深。4对外关系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表现在: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中外交通发达,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5文化方面:科技文化全面辉煌,表现在:对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许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圈。针对训练1(xx北京高三统考)东晋南朝时谢灵运的田庄“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孔灵符“立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说明田庄()A占田过限,违制兼并B封疆裂土,富甲天下C分工明确,交换频繁D相对独立,自给自足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通过材料中“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等信息分析可知田庄规模大,生产生活上自给自足。2(xx广安高三诊断)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解析:选A。左图是耕地的场景,右图是播种的场景,所以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A项符合题意。B、C、D无从得出,排除。3(xx河北邯郸调研)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唐代农户除了要交租外,还要交纳一定的绢、绵等手工业品,还可以手工业品代替徭役,由此可知这项规定可以推动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中手工业品是为交纳赋税和代役,故排除A项;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用于皇室和贵族享用,其生产者是专门的匠户;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参与市场流通获取利润,故排除B、C。4“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此诗最可能出自()A屈原B李白C杜甫 D王维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解,根据材料中“豪放”“雄奇”“浪漫主义”可知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排除C、D,屈原的诗歌是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多用“兮”字,题干作品显然不属于楚辞。故这首诗出自李白。关联古代中国文明与雅典文明的比较古代中国文明雅典文明政治特色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建立了直接奴隶主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后来造成了政局的动荡地理环境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海运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典题训练1(xx乐山诊断) 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罗马万民法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B都保护了自由民的私有财产C都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D都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选D。梭伦改革时期的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故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本质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排除B、C项,梭伦改革使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参政,罗马的万民法使被征服地区的贵族得以参政,隋唐的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故本题应选D。2(xx浙江台州高三质量评估)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解析:选C。由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唐朝的西市胡商云集,“胡姬”是唐代对西域女子的称呼,“金市”即西市,是按照五行方位的叫法,所以C项符合题意。,学生用书P28)主题一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热点综述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命题考查,主要从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知识通关一、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按家世门第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里克利的权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等。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吸收古代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备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对点训练1(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解析:第(1)问,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面概括。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主题二行政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热点综述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由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迈进,政治制度创新成为热点话题。借鉴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创新经验,无疑会对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有很大帮助。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区域。知识通关一、图示三省六部制职能及工作流程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趋势1“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一直到清末。2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废中书省,其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削弱、分割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其实质是强化皇权。对点训练2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B保证了吏治清明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解析:选D。由材料中“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可以看出封驳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的错误和失误而采取的措施,A、B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课后达标检测5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5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兰州诊断)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皇帝另行任命官员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2(xx广安模拟)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解析:选C。依据“隋唐时期”“权力制衡”等信息可以推断出题干所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行政效率,故C项符合题意。3(xx遂宁模拟)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选A。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本质上”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故正确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4(xx乐山高三调研)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受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解析:选C。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国家掌握土地所有权,对于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拥有使用权,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唐朝”这一限定,故答案为C。5(xx泸州调研)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第二组史论部分应为()组别史料史论第一组(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史论2: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以来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第二组“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会要卷八六)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ABC D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可知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参与经商活动,从而可以推断出存在官员依靠手中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经商的限制。唐代政府实行的是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所以严格推行重农抑商说法不准确,所以选C项。6(xx山东济宁高三检测)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故B项正确;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A项错误;“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所以答案选B。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解析:选A。题干中是唐朝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因此本题选择A。B、C、D反映的均不是唐朝的瓷器。8(xx成都石室中学月考)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陶、李二人都有明显的道家出世思想,故是受了老庄哲学的影响,选B项。9.(xx高考上海卷)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 B西汉C.唐朝 D北齐解析:选D。鲜卑语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语言,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不会出现题干中的情境,故A、B、C项错误;北齐属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正确。10(xx广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A心学 B理学C阴阳五行 D佛教解析:选D。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从佛教中找到了心理慰藉,故而D项符合题意。11(xx郑州四中调研)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A张旭 B颜真卿C怀素 D欧阳询解析:选B。柳公权是生活于盛唐时期的楷书大家,与颜真卿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故选B项。A、C都是草书大家,D项是初唐书法家。12(xx河北邯郸调研)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解析:选B。历史研究资料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而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一手史料指的是直接真实反映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但是必须谨慎使用。所以B正确。A、D过于绝对;在中国以诗证史的方法早就有了,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xx江西赣州模拟)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8分)(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8分)(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6分)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材料,答出秦国较之东方六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然后联系史实答出由此造成的变法的新特点。第(2)题考查解读材料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作用是减小了改革的阻力,然后从北魏和汉族文化两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考查比较能力,根据材料三,可以概括出最大的问题在于民族关系,并据此联系所学知识,答出影响改革效果的因素。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4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李白估客乐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夜看扬州市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材料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8分)(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10分)解析:第(1)题“海客乘天风”说明唐朝时期海上贸易发达,“将船远行役、一去无踪迹”说明唐朝时期商业贸易极其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离家乡。“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非常好,但其实唐朝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不像材料中所说的那么好。毕竟唐朝时对商业的管理仍然很严格。第(2)题“耕种山田三四亩”和“西江贾客珠百斛”,“苗疏税多不得食”和“船中养犬长食肉”,通过对比就不难发现,一是赋税负担沉重,二是贫富分化加剧。而从“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不难发现当时出现了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而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的现象。“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则可以看出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通过农民的日益贫困和商人的奢侈生活的对比,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也就显而易见了。第(3)题“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看出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从“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则可以看出商人虽然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却得不到任何保障,富商往往成为劫杀的对象。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答案:(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了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3)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