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902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 Word版含解析时段特征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统一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141945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列宁主义诞生、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绘画、现代立体画派两次世界大战间世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建立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这为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同时,政治上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也必然要求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以探索符合苏俄(联)国情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成为当务之急。(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当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危害巨大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了巨大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应对,但是西方国家的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破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苏俄(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会出现这种迥然不同的状况,究其根源,在于其不同的生产关系,苏俄(联)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西方国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应该是人民获得土地和退出战争,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由此可见,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2 1924年12月,在俄共“十四大”上斯大林首次给新经济政策下了一个定义:“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斯大林的这一定义()A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C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完善D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答案B解析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是指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发展生产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表明斯大林强调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要削弱资本主义成分,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成分发展生产力的内容相违背,故C项错误;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是通过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途径,材料强调与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是为了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3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 。以此奠定了1945年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A客观评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C否定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D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答案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1918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可知材料强调的是30年代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成就,没有否定列宁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发展重工业和军事科学,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为二战胜利和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4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 印度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目的是希望印度回到原始的文明状态C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美国从此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答案D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印度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反对印度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西化,坚持发展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同时也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与英国殖民政府抗争,获得印度民族独立,故B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体现国家对经济干预,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美国实行的是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道路,故C项错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序幕,故D项正确。二、二战后的世界文明时段特征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后初期到50年代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德、日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电视大规模普及,互联网产生20世纪6070年代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20世纪80年代至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动荡并存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的诞生、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夫改革、世界贸易组织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二战后,世界政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冷战”。政治军事上的“冷战”使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两个互不联系的经济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苏联也针锋相对,推出“经互会”,斯大林逝世后,致力于长期的经济改革等。(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逐渐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这些因素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3)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但战争的影响却永远烙在人们的心中,战争带来的大动荡、大变革,使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盛,影视艺术发展迅速。1右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答案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这是美国的目的,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从经济上援助西欧,控制西欧,与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践踏西欧国家主权不一致,故C项错误;图片实质上体现了苏联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敌视态度,反映了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局势,故D项正确。2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C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答案A解析“三环外交”政策是二战初期英国的外交战略,企图通过英国在与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故A项正确;“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恢复英国在二战前的国际地位,不是为了对抗苏联,故B项错误;“三环外交”在欧洲问题上不是与西欧加强合作,是想发挥英国在欧洲的大国作用,故C项错误;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与“三环外交”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C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名存实亡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冷战”,故“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故B项正确;苏联1991年解体,80年代名存实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与史实不符,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苏联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后期经济发展停滞,各种矛盾滋生,故D项错误。4二战后,出现了世界性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调整或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企业经营思想发生变化 D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答案A解析二战时期,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变化,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材料中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等生产力领域调整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企业经营思想变化不是导致世界性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劳动者素质也不是导致世界性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三、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491952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教育奠基,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53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1965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八字”方针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二五”计划建设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文艺都出现了曲折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19761978年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复高考1949年至1978年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1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一国际会议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B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答案D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开始确立,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在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为了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和“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可知受冷战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与中国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3 “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时间中苏关系及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国奉行“ 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A. B C D答案B解析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地位,故错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路线,故错误;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故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4 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答案D解析学术领域实行的是“百家争鸣”而不是“百花齐放”,故A项错误;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人口之间的科学关系,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政治运动的扩大化,错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是批判者“左”倾错误的表现,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对该观点进行了客观评价,故D项正确。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时段特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78199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提出“二为”方向1992年至今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战略提出、香港和澳门回归、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载人航天、互联网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领域贯彻全会精神,全面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对外开放也有序展开。(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邓小平理论的萌芽时期,随后,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走向成熟。1 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地推动中国的改革那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A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B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D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时发表的南方谈话,时间晚于题干,故A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晚于题干,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扎实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故C项错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中心转向城市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2下图是新周刊xx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实验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答案B解析图中时间是1978年12月,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故B项正确;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第三节中共政权的演变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1两岸关系的发展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A国际因素B中共对台政策C台湾内部因素3两岸交流的现况4当前的两岸问题焦点:统独之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建议1: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建议2: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台海分裂程度。建议3: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解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理由美苏全面“冷战”,台海分裂;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