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603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唐诗五首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3多角度赏析名句。(难点)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 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仁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2字词积累东皋(go)薄暮(m)徙倚(x y) 落晖(hu)驱犊(d) 萋萋(q)鹦鹉(yng w) 征蓬(png)候骑(j) 燕然(yn)3自读前三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5提出不懂的问题。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赏析野望。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首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泠)、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作用: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已,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4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二、赏析黄鹤楼。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三、赏析使至塞上。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记事之中微露失意情绪。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3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这一句描绘了西部边塞的奇特壮丽景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2)这句诗被誉为千古名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美在哪里?构图美:烽烟夕阳大漠长河苍茫辽阔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碧水红日青烟鲜明优美4主旨归纳。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产生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步骤四知识拓展当堂演练1任选一首诗,联系背景,加入合理的想象,将诗歌改写成散文。2背诵默写三首诗。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第2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背诵前三首诗,并说说每首诗的主题思想。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2写作背景渡荆门送别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的。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作所。3自读后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悟。5提出不懂的问题。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赏析渡荆门送别。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朝气蓬勃的形象。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山的美景的?描写明月映江水、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月下”写夜晚,描绘近景,“云生”写白天,描绘远景。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5从整体构思、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本诗的写作方法。从构思上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从表现手法看:“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二、赏析钱塘湖春行。1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2读诗,赏美景。(1)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并说明理由。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可以看出。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的?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3品读诗,赏妙笔。(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请举例说明。示例: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多、颜色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2)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4精读诗,悟诗情: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步骤四当堂演练拓展迁移1渡荆门送别中景物描写非常优美,将它改写成一个写景小片段。2西湖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请说出。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