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5个解答题之2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211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5个解答题之2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5个解答题之2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5个解答题之2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原理综合题历年真题集中研究明考情1(2018全国卷)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SiHCl3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SiHCl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H148 kJmol13SiH2Cl2(g)=SiH4(g)2SiHCl3(g)H230 kJmol1则反应4SiHCl3(g)=SiH4(g)3SiCl4(g)的H为_kJmol1。(3)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_%。平衡常数K343 K_(保留2位小数)。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_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k逆xx,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_(保留1位小数)。把脉考点第(1)问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2)问考查利用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热第(3)问考查转化率及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考查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考查反应速率大小比较、根据信息进行相关计算解析:(1)SiHCl3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等,结合原子守恒推知SiHCl3与水蒸气反应除生成(HSiO)2O外,还生成HCl,化学方程式为2SiHCl33H2O=(HSiO)2O6HCl。(2)将题给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3可得:4SiHCl3(g)=SiH4(g)3SiCl4(g),则有H3H1H2348 kJmol1(30 kJmol1)114 kJmol1。(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曲线a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则曲线a代表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变化,曲线b代表323 K时SiHCl3的转化率变化。由题图可知,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22%。设起始时SiHCl3(g)的浓度为1 molL1,则有2SiHCl3(g)=SiH2Cl2(g)SiCl4(g)起始浓度/molL1 1 0 0转化浓度/molL1 0.22 0.11 0.11平衡浓度/molL1 0.78 0.11 0.11则34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43 K0.02。在343 K时,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移去产物,使平衡向右移动;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需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反应物压强或浓度、改进催化剂等。答案:(1)2SiHCl33H2O=(HSiO)2O6HCl(2)114(3)220.02及时移去产物改进催化剂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大于1.32(2017全国卷)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填标号)。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通过计算,可知系统()和系统()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 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H2S的平衡转化率1_%,反应平衡常数K_。在6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2_1,该反应的H_0。(填“”“B3.(2016全国卷)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olL1。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离子SOSONONOClc/(molL1)8.351046.871061.51041.21053.4103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e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ClO2SO2SO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aq)=SO(aq)H2O(l)H1ClO(aq)SO(aq)=SO(aq)Cl(aq)H2CaSO4(s)=Ca2(aq)SO(aq)H3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H_。把脉考点第(1)问考查化学用语规范第(2)问考查压强对转化率的影响考查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问考查根据图像分析气体的平衡分压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第(4)问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考查利用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热解析:(1)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化学名称为亚氯酸钠。(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生成Cl和NO,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4NO3ClO4OH=4NO3Cl2H2O。该反应中只有NO是气体,增加压强,有利于NO的吸收,NO的转化率提高。由于吸收SO2和NO过程中生成H,溶液中c(H)不断增大,溶液的pH逐渐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时间内,c(SO)比c(NO)增加得多,说明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其原因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外,还可能是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SO2和NO的平衡分压pe对应的lg pe逐渐减小,说明SO2和NO的平衡分压pe逐渐增大,则脱硫、脱硝反应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均减小。反应ClO2SO2SOCl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4)利用Ca(ClO)2替代NaClO2,形成CaSO4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转化率高。将题给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标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则有HH1H2H3。答案:(1)亚氯酸钠(2)4NO3ClO4OH=4NO3Cl2H2O提高减小大于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3)减小K(4)形成CaSO4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转化率提高H1H2H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是高考必考题型,常与生产、生活、科技等紧密联系的物质为背景材料,把热化学、电化学及四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制,题目设问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多,多数题目含有图像或图表,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高考题点逐一研究清盲点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是考生主要失分点,要想顺利突破此点,需从两方面着手:一要抓住两条知识主线:一条是能量线,由此可串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电化学知识;另一条是平衡线,由此可串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特别注意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四大平衡进行分析比较,以加深对平衡的特点、本质及平衡移动方向等的理解,还可以借助图表来直观理解平衡移动原理,达到一提一条线,一串串一片。二要从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信息图像题的综合分析四个命题角度掌握解题技法,做到举一通百,万变不离其中。命题点一反应热的计算(一)求反应热的几种方法1从宏观角度分析计算HH1(生成物的总能量)H2(反应物的总能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计算H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从活化能角度分析计算HE1(正反应的活化能)E2(逆反应的活化能)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1)计算步骤(2)计算方法(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比较1同一反应的比较(1)反应物状态不同例如:S(g)O2(g)=SO2(g)H10S(s)O2(g)=SO2(g)H20因为等量反应物S(g)比S(s)所具有的能量多,反应放出热量就多,所以H1H2。(2)生成物状态不同例如:H2(g)O2(g)=H2O(g)H10H2(g)O2(g)=H2O(l)H20因为等量产物H2O(g)比H2O(l)所具有的能量多,反应放出热量少,所以H1H2。(注意:H为负,放热越多,H越小)(3)化学计量数不同例如:H2(g)O2(g)=H2O(l)H102H2(g)O2(g)=2H2O(l)H20有2H1H2且H1H2。2不同反应的比较(1)根据反应物的本性比较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与同一种物质反应时,越活泼的物质反应放热越多。例如:H2(g)Cl2(g)=2HCl(g)H1H2(g)Br2(g)=2HBr(g)H2因Cl2比Br2活泼,故H1H2。(2)根据反应程度不同比较例如:C(s)O2(g)=CO2(g)H10C(s)O2(g)=CO(g)H20反应间存在关系,各步转化都是放热反应,第一个反应程度大,放热多,故H1H2。注意比较H的大小时,要将其数值和前面的符号“”“”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不能只比较数值的大小。对点训练1(2017全国卷节选)砷(As)是第四周期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已知:As(s)H2(g)2O2(g)=H3AsO4(s)H1H2(g)O2(g)=H2O(l)H22As(s)O2(g)=As2O5(s)H3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H_。解析: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23可得:As2O5(s)3H2O(l)=2H3AsO4(s)H2H13H2H3。答案:2H13H2H32化学反应的焓变既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根据理论计算。(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工业炼铁的原理。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H126.7 kJmol13Fe2O3(s)CO(g)=2Fe3O4(s)CO2(g)H250.8 kJmol1Fe3O4(s)CO(g)=3FeO(s)CO2(g)H336.5 kJmol1试写出CO气体还原固态FeO生成固态Fe和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H1和H2。物质石墨H2COCH4燃烧热/(kJmol1)393.5285.8283.0890.3化学键HHC=OHOCHE/(kJmol1)4367991 076465413CO2(g)4H2(g)=CH4(g)2H2O(g)的H1_kJmol1;CH4(g)H2O(l)=3H2(g)CO(g)的H2_kJmol1。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32)得FeO(s)CO(g)=Fe(s)CO2(g)H(H13H2H32)7.3 kJmol1。(2)H12E(C=O)4E(HH)4E(CH)4E(HO)(2799443644134465)kJmol1170 kJmol1。根据燃烧热写出如下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3890.3 kJmol1;H2(g)O2(g)=H2O(l)H4285.8 kJmol1;CO(g)O2(g)=CO2(g)H5283.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H2H33H4H5(890.33285.8283.0)kJmol1250.1 kJmol1。答案:(1)FeO(s)CO(g)=Fe(s)CO2(g)H7.3 kJmol1(2)170250.13(2018贵阳摸底)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是N2(g)、H2(g)与NH3(g)之间转化的能量关系图,则: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过程和过程的反应热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g)、3 mol H2(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量为2.8 mol,则该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_,H2的平衡转化率为_。(2)用NH3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反应:4NH3(g)3O2(g)2N2(g)6H2O(g)H1a kJmol1反应:N2(g)O2(g)2NO(g)H2b kJmol1反应:4NH3(g)6NO(g)5N2(g)6H2O(g)H3c kJmol1则反应中的b_(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反应中的S_(填“”“”或“”)0。解析:(1)由题图可确定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 kJmol1。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所以过程和过程的反应热相同。设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有x mol N2发生反应,根据三段式法得N2(g)3H2(g)2NH3(g)起始/mol 1 3 0转化/mol x 3x 2x平衡/mol 1x 33x 2x由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量为2.8 mol,可得(1x)(33x)2x2.8,解得x0.6。则平衡时c(N2)0.4 molL1,c(H2)1.2 molL1,c(NH3)1.2 molL1,平衡常数K。H2的平衡转化率为30.63100%60%。(2)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反应)3,得N2(g)O2(g)2NO(g)H2 kJmol1。反应中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是熵增反应,S0。答案:(1)N2(g)3H2(g)2NH3(g)H92 kJmol1相同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60%(2)4(2018黄冈调研)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如图所示。物质燃烧热/(kJmol1)氢气285.8甲烷890.3乙烯1 411.0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如上表,写出甲烷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根据H2、CH4和C2H4的燃烧热数据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285.8 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C2H4(g)3O2(g)=2CO2(g)2H2O(l)H1 411.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22得2CH4(g)C2H4(g)2H2(g)H202.0 kJmol1。答案:2CH4(g)C2H4(g)2H2(g)H202.0 kJmol1或CH4(g)C2H4(g)H2(g)H101.0 kJmol1题后悟道反应热计算中的注意事项1.物理变化也会有热效应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变化,虽然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但在进行相关反应热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发生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或物质的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2.不可忽视化学键的物质的量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时,要注意弄清各种化学键的物质的量,既要考虑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又要考虑物质中各种化学键的个数,再进行计算。反应热(H)等于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即HE反E生(E表示键能)。如反应3H2(g)N2(g)2NH3(g)H3E(HH)E(NN)6E(NH)。3.严格保证热化学方程式与H变化的一致性(1)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命题点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一)化学反应速率问题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纯液体和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它们的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导致接触面积的大小发生变化,故影响反应速率。(2)对于固体、液体物质,由于压强改变对它们的体积影响很小,因而压强对它们浓度的影响可看作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3)升高温度,不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也不论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4)使用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由于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能达到最大,故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温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5)“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强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2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v(X),即v(X),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V,盲目地把n当作c代入公式进行计算。(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于反应“mA(g)nB(g)=pC(g)qD(g)”,有v(A)v(B)v(C)v(D)mnpq或。(二)化学平衡问题1化学平衡的标志(1)直接判断依据(2)间接判断依据对于有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如2NO2(g)N2O4(g)等,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的反应,如N2(g)3H2(g)2NH3(g),若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如2HI(g)H2(g)I2(g),反应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体系的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故体系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均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的影响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点训练1(2017全国卷节选)砷(As)是第四周期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298 K时,将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aq)I2(aq)2OH(aq)AsO(aq)2I(aq)H2O(l)。溶液中c(AsO)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1)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填标号)。a溶液的pH不再变化bv(I)2v(AsO)cc(AsO)/c(AsO)不再变化dc(I)y molL1(2)tm时,v正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tm时v逆_t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4)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解析:(1)溶液的pH不再变化,即OH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当v正(I)2v逆(AsO)或v逆(I)2v正(AsO)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中的速率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故b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c(AsO)逐渐减小而c(AsO)逐渐增大,故c(AsO)/c(AsO)逐渐增大,当c(AsO)/c(AsO)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有c(I)2c(AsO),观察图像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c(AsO)y molL1,此时c(I)2y molL1,故d项错误。(2)tm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v正大于v逆。(3)从tm到tn,反应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而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tm时v逆小于tn时v逆。(4)根据题意,起始时c(AsO)c(I2)x molL1。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c(AsO)y molL1,则此时c(I)2y molL1,c(AsO)c(I2)(xy) molL1,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c(OH)1 molL1,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答案:(1)ac(2)大于(3)小于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4)2污染性气体NO2与CO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为2NO2(g)4CO(g)4CO2(g)N2(g)H0,某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 NO2和0.2 mol CO,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个大气压,5 s时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反应从开始到平衡NO2的转化率(NO2)_,平衡常数K_(只列代数式)。(2)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C2v逆(NO2)v正(N2)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的是_。(填字母)A及时分离出CO2B适当升高温度C减小容器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D选择高效催化剂解析:(1)反应前容器内有0.3 mol气体,容器内的压强为1个大气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即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所以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 mol0.29 mol,相对初始物质的量减少了0.0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关系可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有0.02 mol NO2发生反应,故NO2的转化率(NO2)100%20%。根据三段式法可求出平衡常数K。(2)该反应体系中只有NO2为有色气体,其余均无色,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合题意;v逆(NO2)2v正(N2)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故气体密度一直不变,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3)及时分离出CO2,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B正确;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减小容器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1)20%(2)CD(3)B3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2、3 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回答下列问题:(1)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下同)。A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B体系中n(CO2)/n(H2)的值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有n mol HH键断裂,同时有n mol OH键生成(2)下列措施能使n(CH3OH)/n(CO2)的值增大的是_。A升高温度B恒温恒容下,充入HeC使用高效催化剂D恒温恒容下,再充入2 mol CO2、3 mol H2(3)反应10 min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O2的转化率为25%,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H2)_,反应的平衡常数K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使K的值变为1,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A增大压强B恒压下加入一定量H2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解析:(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的投料比不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和体积恒定不变,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不变,无法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HH键的断裂和OH键的生成都表示正反应,无法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2)反应正向移动时,n(CH3OH)/n(CO2)的值增大。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恒温恒容下,充入He,平衡不移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D项条件可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3)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25%,即CO2反应了2 mol25%0.5 mol,则 CO2(g)3H2(g)CH3OH(g)H2O(g)起始/mol 2 3 0 0转化/mol 0.5 1.5 0.5 0.5 平衡/mol 1.5 1.5 0.5 0.5 平衡时c(CO2)c(H2)0.75 molL1,c(CH3OH)c(H2O)0.25 molL1,v(H2)0.075 molL1min1,平衡常数K0.198。K只与温度有关,若使K的值变为1,则应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应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答案:(1)AB(2)D(3)0.075 molL1min10.198C4(1)在400 时,向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 mol CH4,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H202.0 kJmol1,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20.0%。则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_。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图1中画出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p1p2)的关系曲线。(2)在制备C2H4时,通常存在副反应:2CH4(g)C2H6(g)H2(g)。在常温下,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 mol CH4,然后不断升高温度,得到图2所示C2H4与C2H6的体积分数关系。在200 时,测出乙烷的量比乙烯多的主要原因是_。在600 后,乙烯的体积分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1)设平衡时转化的CH4的物质的量为2x mol,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2CH4(g)C2H4(g)2H2(g)起始/mol 1 0 0转化/mol 2x x 2x平衡/mol 12x x 2x则100%20.0%,解得x0.25,则平衡时CH4、C2H4、H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0 molL1、0.25 molL1和0.50 molL1,则K0.25。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C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据此画出图像。(2)题图中200 时乙烷的量比乙烯多,这是因为该条件下乙烷的生成速率比乙烯的快。在600 后,乙烯的体积分数减少,主要是因为乙烯发生了分解反应。答案:(1)0.25如图所示(2)在200 时,乙烷的生成速率比乙烯的快在600 后,乙烯开始分解为碳和氢气题后悟道1.判断平衡状态的技巧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间接标志是“变量不变”,可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对比反应前和完全反应后该物理量如何变化,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给出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对于某恒容容器中的反应C(s)H2O(g)CO(g)H2(g),未反应时,气体的密度最小,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气体的密度最大,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除利用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外,还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确定,当QK,平衡正向移动,当QK,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都增大,如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但O2的转化率减小。浓度变化一般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但有特殊情况,如对于反应H2(g)I2(g)2HI(g),当容器的体积缩小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都发生改变,但平衡不移动。命题点三转化率及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一)化学平衡常数1注意事项(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化学平衡常数公式。(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比例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如N23H22NH3Ka,则有:2NH3N23H2KN2H2NH3Ka2具体应用(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2)若用任意状态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用Q表示)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即:对于反应mA(g)nB(g)pC(g)qD(g),Q。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达到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4)计算转化率。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二)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计算1明确四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和差量)N23H22NH3n2起始量 1 3 0变化量 a b c c平衡量 1a 3b c(1)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2)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3)各物质变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4)化学平衡前后,同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2掌握三个百分数(1)转化率100%100%(2)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大,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大。产率100%(3)平衡混合物某组分的百分含量100%3牢记一个万能模式(“三段式”法)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mA(g)nB(g)pC(g)qD(g)起始/(molL1) a b 0 0变化/(molL1) mx nx px qx平衡/(molL1) amx bnx px qxK对点训练1(2018全国卷节选)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时N2O5(g)分解反应:2N2O5(g)4NO2(g)O2(g) 2N2O4(g)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t/min040801602601 3001 700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1)已知:2N2O5(g)=2N2O4(g)O2(g)H14.4 kJmol12NO2(g)=N2O4(g)H255.3 kJmol1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H_kJmol1。(2)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p(kPamin1)。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2.9 kPa,则此时的p_kPa,v_kPamin1。(3)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 ,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 )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4)25 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解析:(1)把已知两反应按顺序编号为a、b,根据盖斯定律,a式b式可得:N2O5(g)=2NO2(g)O2(g)H53.1 kJmol1(2)由方程式2N2O5(g)=4NO2(g)O2(g)可知,62 min时,p2.9 kPa,则减小的N2O5为5.8 kPa,此时p35.8 kPa5.8 kPa30.0 kPa,则v(N2O5)210330.0 kPamin16.0102 kPamin1。(3)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4)时间无限长时N2O5完全分解,故由2N2O5(g)=4NO2(g)O2(g)知,此时生成的p2p235.8 kPa71.6 kPa,p0.535.8 kPa17.9 kPa。由题意知,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63.1 kPa,则平衡体系中NO2、N2O4的压强和为63.1 kPa17.9 kPa45.2 kPa,设N2O4的压强为x kPa,则 N2O4(g)2NO2(g)初始压强/kPa 0 71.6转化压强/kPa x 2x平衡压强/kPa x 71.62x则x(71.62x)45.2,解得x26.4,71.6 kPa26.4 kPa218.8 kPa,Kp13.4 kPa。答案:(1)53.1(2)30.06.0102(3)大于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4)13.42(2019届高三襄阳调研)用天然气与CO2反应可制备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10 L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H4与1 mol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1)1 100 、p2下,气体混合后反应经过10 min至x点所对应的平衡,用CO的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v(CO)_。(2)由图可知,压强p1_p2(填“大于”或“小于”);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y点对应的反应的平衡常数K_。解析:(1)x点对应的CH4的平衡转化率为80%,反应消耗CH4、CO2的物质的量均为0.8 mol,生成CO、H2的物质的量均为1.6 mol,v(CO)0.016 molL1min1。(2)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相同温度下p1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大,故p1p2。压强为p2时,y点对应的CH4的转化率小于平衡转化率,即反应正向进行,故v正v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y点对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与x点对应的平衡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