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187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1.B2.C 解析第1题,从动物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盛行。第2题,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而森林生长于湿润的环境。(2018浙江地理选考总复习)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第34题。3.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4.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大气三圈环流A.B.C.D.答案3.B4.A解析第3题,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质。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温较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的多,积累少,B项对。不能体现植被稀疏,A项错。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不是有机质分解快的主要原因,C、D两项错。第4题,该图有降水、径流,体现的物质循环有水循环,对。有植物、腐殖质、微生物,体现了生物循环,对。没有岩石转化,不能体现地质循环,错。不能体现大气三圈环流,错。A项对。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6.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5.B6.C解析第5题,自然带由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带由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曲线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6题,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图至图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时期到图时期的变化过程(图时期到图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读图,完成第78题。7.依据图中信息,从到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8.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答案7.B8.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从到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第8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浙江绍兴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10.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答案9.C10.B解析本组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第9题,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图中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植被。故选C项。第10题,从图中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青藏高原是高山高原气候,降水少,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A项错误;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B项正确;海南岛中部属于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含量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C项错误;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森林,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且较深厚,符合图,D项错误。(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1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11.D1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D项。第1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增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变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受海拔影响小,B项错;每一层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的,物质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2)简述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3)简要说明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河流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2)降水丰富,支流较多,河流径流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易积水。(3)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剧;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易出现洪涝。解析第(1)题,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图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以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与水网密度方面分析。第(3)题,该地区降水条件好,因此植被的主要作用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剧,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易出现洪涝。14.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1)题,地形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导致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阔叶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和荒漠。第(2)题,降水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