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153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问题导学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活动与探究材料一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1)从材料一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材料二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颁,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记(3)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魏书高祖纪下(2)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有利的社会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鲜卑族从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3)个人因素:孝文帝的个人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2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1)积极影响:以汉化为中心的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权的统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北魏整个社会面貌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为日后隋唐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消极影响: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汉化政策使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丧失了,而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孝文帝推行的全盘汉化,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当堂检测1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鲜卑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2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D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4“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兴宅中土(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措施的历史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答案:【问题导学】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鲜卑族是个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大。北魏依靠军事力量迅速崛起,统一了北方。(2)提示:北魏统治者采用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3)提示: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理由:与汉族“文轨未一”,即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平城是个“用武之地”,不适于改革政治;“移风易俗”非常困难;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迁都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客观原因: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强大也威胁着北魏;平城保守势力强大。(2)提示: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强制官员讲汉话,否则受罚;南迁的鲜卑人死后就地埋葬等。【当堂检测】1B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由“征调赋敛,靡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3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通过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4C解析:题目材料中的“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5参考答案:(1)推行均田制和与之相关的租调制。根本前提: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只对国家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2)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的融合;租调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3)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解析:本题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从当时我国北方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方面分析问题。材料一为北魏孝文帝颁布的“均田令”的内容;材料二为孝文帝的迁都计划遇到很大阻力,遭到旧贵族的反对,说明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