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2 近代世界与中国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918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2 近代世界与中国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2 近代世界与中国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2 近代世界与中国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2 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线索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线索二西欧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线索三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线索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主干整合发展历程具体内容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期殖民扩张(1718世纪)(1)荷兰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垄断东西方贸易,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香料贸易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中期,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黑奴贸易 深化理解1.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推动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一步。(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频繁,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练1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物价则平均上涨2倍到2.5倍。这一变化()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练2 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推动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于美洲的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番薯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经济结构。(3)思想文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技知识等。练3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殖民地生产的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突破高考考法1依托图表或文献材料,考查对早期殖民扩张的理解例12018全国卷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式1 下图是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考法2以历史发展线索为情境,考查与之关联的历史背景与理解例22015全国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式2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是因为()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 主干整合发展历程具体内容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深化理解1.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1)对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引起了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工厂时代的转变。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对政治民主化: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法、德代议制逐渐确立。(3)对社会主义运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4)对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东方从属于西方。(5)对西方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取代了重商主义思想。(6)对社会环境:工业时代的平民更加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出现了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等。练1 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的变革B.大量移民的涌入C.女权革命的发生D.医疗卫生的改善练2 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例如18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推动B.自由主义的传播C.世界市场的形成D.社会主义的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练3 下面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表,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增加的人口(万人)英国4256600法国3502600德国1001300俄国50650比利时90850(注:1英里1.609千米)A.整体世界的形成B.殖民扩张的需要C.工业文明的发展D.资本原始积累练4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带自己生产的12捆“荣记湖丝”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获得金奖。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突破高考考法1依托主干知识,从史学研究等角度认识工业革命例12018全国卷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式11825 年,英国利物浦议会就曼彻斯特利物浦城际铁路修建案展开辩论。控制议会上层的运河公司代表提出了“修铁路会导致男人不育、奶牛发疯”等多条反对理由,企图维护既得利益。希望通过修建铁路降低运输成本的棉纺织业主坚持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民众的环保意识较强B.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C.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D.产业发展影响政治生活考法2依托图表信息,深刻理解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例22017全国卷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式219世纪末期,美国时尚服装杂志向女性推介宽松的灯笼裤(见右图),这种服装以它的创始人阿米利亚布卢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为“合理化服装”。灯笼裤的问世反映了()A.贵族式休闲大众化B.女性生活方式变化C.希腊复古风格流行D.战争影响民众生活主题5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主题串讲1.世界工业化进程与环境问题(1)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实现了工业化。随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蒸汽机的使用,使煤炭开采业发展迅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泰晤士河的污染)。(2)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随着石油、电力成为主要能源,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3)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环境污染得到遏制。但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就全球而言,环境问题更加恶化。2.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1)中国近代工业化探索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并在一战时期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2)中国现代工业化探索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施“一五”计划,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既有成功的探索,如: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但未能贯彻;1960年冬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但也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又有重大的失误,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多快好省”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以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一定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纠正“左”倾错误。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3.启示:借鉴历史,实现可持续发展(1)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科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综合突破练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朱熹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吕氏春秋义赏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秦代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的禁令;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的职责是“冬春之交,罝(捕鸟兽的网)罛(捕鱼的网)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摘编自严火其等中国古代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议会在进行大规模环境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环保思想,并简析古代环保思想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异同。 探究突破练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些国家、组织实施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组织年平均浓度(g/m3)24小时平均浓度(g/m3)备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值10252005年发布 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目标13575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目标22550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目标31537.5澳大利亚825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 美国15352006年12月17日生效,比1997年发布的标准更严格日本15352009 年9月9日发布欧盟目标值25无2009年发布目标值2015年1月1日强制标准生效 中国35752016年实施 上表为世界各国或组织PM2.5标准的实行情况表,从表中提取有关PM2.5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专题六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一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制内阁。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线索二西方代议制的拓展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颁布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线索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主干整合发展历程具体表现1688年“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背景:英国很早就有国王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深化理解1.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移、四大特点、四个趋势(1)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民主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2)四大特点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3)四个趋势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制内阁;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并逐步实现普选。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练1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统治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责任制内阁不断完善D.君主立宪制在逐步完善练21841年,保守党第一任领袖罗伯特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其组阁,这被后世学者认为是责任制内阁确立的标志。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政体确立B.代议制不断完善C.政党政治开始形成D.王权已完全丧失2.近代化下英国制度创新的意义(1)政治方面: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序幕;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由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2)经济方面: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创造了政治前提,并成为英国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文化方面: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练3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在大选中获胜的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文官制度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练41839年,保守党领袖皮尔应邀组建内阁,但他坚持要求女王的内务人员也换成保守党的人。女王愤然回绝,皮尔也拒不组阁。后来在女王丈夫的调停下,采取折中办法,换掉了宫内的一半侍从,“寝宫危机”才宣告结束。这反映了英国()A.女王权力受到内阁制约B.民主政体的日趋完善C.践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突破高考考法依托历史现象,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例2016全国卷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式1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式2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去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这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主干整合发展历程具体表现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19世纪后形成两党制(完善)(1)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2)意义:美国两党制在推进美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理解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与妥协(1)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91年颁布宪法修正案,增加了10条内容,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共和制原则:宪法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2)妥协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允许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白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练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进口税或间接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制B.共和制C.分权制D.权力制衡练2 下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1)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以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2)所有问题的决议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A.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C.保证会议如期完成制宪任务D.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2.英美资产阶级政体的异同及出现差异的原因(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都实行普选制;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2)不同点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王后)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3)主要原因英:原是君主专制国家,有王权受议会限制的传统;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达到新旧势力妥协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美: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有反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传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形式创建(开国元勋反对君主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练3 学者亨廷顿认为:美国是个将都铎式(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立法、司法职能混合,国王和议会互相制衡,等)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的国家;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地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意作表明()A.美国现代政治制度深受英国的影响B.欧美的政治制度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C.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欧洲国家D.现代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突破高考考法1结合史实,考查美国共和制的权力结构例12017全国卷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式1 按照美国宪法,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能生效,而总统则有权否决法案,或在规定的十天期限内不签字。如果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法案自动成为法律,这样的运作程序表明()A.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形成有力的制衡B.国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有力限制C.国会在立法实践中起最终决定作用D.参、众两院协调一致是立法的关键考法2创设新情境,考查对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的理解例22018海南卷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国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式21786年,美国国会建议,国会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不缴欠款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 这表明美国()A.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B.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C.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考点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拓展 主干整合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发展历程具体表现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17891875年)(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反反复复。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2)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1)内容: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2)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历程具体表现德国统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1871年)(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深化理解1.法国共和制艰难确立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是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主张君主专制的传统势力较为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特点法国共和政体历经曲折和反复最终确立,是一种不太完善的代议制。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的基本特征。练11792年4月反法战争开始后,法军节节败退,法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各地纷纷成立义勇军,开赴前线。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政体。9月2日,法国军队在凡尔登附近两次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最终把敌人赶出法国领土,法国革命得救了。材料旨在强调()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B.人民群众推动了革命进程C.法国消除了君主复辟危险D.外国武装干涉势力的强大练2 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发生了变化,格雷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这一规定说明()A.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B.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C.议会开始成为法国权力的中心D.法国实现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2.近代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2)原因德国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行使对皇权的制约与监督权,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缺位”,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练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员素质较低,议会无实权的事实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特征C.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传统仍然浓厚练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官吏任命权、条约缔结权和国家防卫权,是帝国事务运转的总枢纽;帝国议会按普遍、秘密、直选的方法产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说明()A.议会立法权的不完善B.议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C.联邦议会权力高于帝国议会D.帝国政治的专制主义特征 突破高考考法1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及其影响例12016全国卷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式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D.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考法2依托历史史实,综合考查对德意志帝国政治特征的理解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式2 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普鲁士贵族操纵德国联邦议会考点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主干整合历史阶段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深化理解对共产党宣言的正确理解(1)基本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也说明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标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以及革命斗争的策略。批判了种种假社会主义思潮,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生产力,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2)历史意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良。练1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C.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D.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练2 共产党宣言的序言多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B.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突破高考考法依托历史现象,深刻理解马克思革命理论的发展与影响例2018全国卷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式 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D.对共产主义理论自我反思主题6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变革 主题串讲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路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植根于农耕文明和宗法关系的土壤中,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传承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始终围绕“一元论”的权力中心展开,具有突出的“人治”特征。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权力一元、国家一统、家国同构的观念贯穿始终。(2)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路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是源头,古希腊由集权制到民主制,古罗马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完备法律体系和其中蕴含的自然法理念,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小国寡民的希腊培育出直接民主和城邦利益至上的公民精神,罗马共和国发展成广土众民的罗马帝国,贡献给世界的是宽容与法制精神。(3)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不同从路径上看,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起源和形成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即专制主义路径和民主主义路径。前者演变为“主权在君”,具有任命制、终身制和集权制等特征;后者演变为“主权在民”,具有选举制、任期制和分权制等特征。从政府起源和权力上看,中国古人认为政府起源于“受命于天”的君主,“君权神授”要求“君主专制”;西方古人认为政府起源于人们为了摆脱混乱的“自然状态”而达成的“相互约定”,权力具有“公共性”特征并以权力的相互制衡为主。从政府制度主体地位上看,中国古人认为君主是“天之子”,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官吏只是为服务君主而设立的“事君之臣”,民众只是“君父”的子民,必须仰仗君父之爱而安乐;西方古人认为各级统治者只是选举出来的“执政官”,官吏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职人员”,民众是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公民。从政府制度设计上看,中国古代的制度设计是把个体置于依附关系的网络中,网络关系的核心是家庭关系中人伦“情理”规则的放大,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权力;在古代西方,制度的设计是把个体看成独立的个体,个体在制度中的地位是由个体的能力和财产决定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契约以及法的形式来约束和保护。2.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传承与创新的路径(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完善,以代议制为核心,依据各自不同的国情实行了不同的民主政体。将传统惯例和现实需要相结合,形成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新崛起的美国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联邦制共和制。(2)全面理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以权力约束权力。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说是西方权力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方式。作用:近代法制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制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3)无产阶级民主的构想与实践: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文明走向整体的同时,也导致社会分化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为人类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美好理想的道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民主政治发展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高度。3.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尝试(1)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中,先进中国人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积极学习西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由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资产阶级为捍卫和发展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民主政治制度苏维埃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等。(2)新中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和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借鉴各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经历“左”倾错误的冲击、破坏,但最终走上了“依法治国”的健康道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展示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坚定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相统一的特色。 综合突破练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材料二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