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中南大学).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4120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0.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中南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中南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中南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主体 是指具有思维能力 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形式客体 社会形式客体 精神形式客体 实践中介 各种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无畏的宇宙人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西红柿 狼桃 第一只被吃的螃蟹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伟大的实践 黄鼠狼是偷鸡的 专家 吗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检验标准讲话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坚持从思想 感觉再到物的认识路线 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 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 中国 王阳明 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 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王阳明 致良知 慧能 既非旗动 亦非风动 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 笛卡尔 天赋观念说 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泛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德谟克利特 影像说 恩培多克勒 流射说 亚里士多德 蜡块说 洛克 白板说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 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一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三种形式 感觉 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形式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 知觉 红 甜 硬 表象 知觉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判定与断明的思维形式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 判断和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 日本富士通电气公司工人小野 有一次在路旁发现一张湿淋淋的卫生纸 头脑中一闪念 便在卫生纸前琢磨 沉思起来 他想 天晴时卫生纸都是皱的 而被雨水淋湿后自动展开了 如果利用这个原理 不就可能搞出自动控制吗 他不顾同伴们的嘲讽 在老师的辅导下成功地制成了 救纸型自动控制器 并获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曾经猖獗一时的天花病毒 种牛痘 防天花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班 达依尔 陛下 我只要 舍罕国王 当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 一个残废 真美 有伤风化 感觉 这花是红的 判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如果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就会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唯理论 教条主义 经验论 经验主义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 深入调查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 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二 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特区的崛起 深圳特区的崛起 从认识到实践 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这是因为 1 实践出真知 3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为群众所掌握 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发展总过程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实践 所谓具体的 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 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主体 客体 真理 谬误 正确认识 歪曲认识 一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即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有用就是真理 糟得很 好得很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即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 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但多元真理论者却主张 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真理 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 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真理相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绝对主义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否认真理相对性 必然导致经验论者 教条主义者 洧水甚大 郑之富人有溺者 人得其死 富人请赎之 其人求金甚多 以告邓析 邓析曰 安之 人必莫之卖矣 得死者患之 以告邓析 邓析又答之曰 安之 此必无所更买矣 吕氏春秋 三 真理与谬误 其次 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互为条件 互相依赖 牛津大辩论 再次 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任何真理 如果把它说得 过火 加以夸大 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 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不是贫油国 首先 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以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即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 也不能是客观事物 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社会实践 其次 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实践的这种特点 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 具有最高的权威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 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二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 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价值及其特性 一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二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四 一 价值及其特性 1 何谓价值 哲学上的 价值 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二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与人民 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的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三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而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则起着错误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 相互引导 相互促进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当代中国 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又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什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