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2468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 1 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概述 一 问题的概述即疑难或难题 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解决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它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 初始条件2 目标3 障碍4 解决方法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问题解决 二 问题的种类1 界定清晰与界定含糊的问题2 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问题3 有固定答案与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三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 按照一定的目标 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 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第一章 绪论 4 第一节问题解决 二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一 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从发现问题开始 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有的问题明显 容易被发现 有的问题比较隐含 不容易被发现 有人善于提出问题 有人不善于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问题解决 1 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性越高 接触越广 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思考 凯库勒是怎样发现 苯 的 2 主体的求知欲望 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常能在别人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 思考 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问题解决 3 主体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越丰富 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如屈原在 天问 中一口气问了172个问题 二 明确问题即认清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把握问题的实质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一章 绪论 7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三 提出假设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方法和策略 如 学生提出的解题设想等 没有假设 问题就无法解决 对于同一个问题 个体往往会提出多种假设 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以确定最佳方案 最佳方案的产生不在于假设的数量而在于质量 但良好的假设是从众多的假设中挑选出来的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1 灵活性2 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一章 绪论 8 第一节问题解决 四 检验假设即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 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其方法 1 直接检验 实践2 间接检验 推论 第一章 绪论 9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上述四个阶段 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并不明显 往往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就明确了问题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它们是明显存在的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 尝试错误桑代克 猫打开迷笼门的实验指随机搜索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到找到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 第一章 绪论 10 第一节问题解决 二 探试搜索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如果事先知道关于问题解决的某些信息 个体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向有利于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搜索 故称探试搜索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三 手段 目的分析法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 并用某种操作来缩小这种差别 逐步接近要达到的目标状态 第一章 绪论 12 第一节问题解决 四 逆向搜索法从目标状态出发向初始状态搜索以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如 解几何题此外还有 算法 爬山法算法也称算法策略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爬山法 类似于手段 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 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3 第一节问题解决 四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一 有关的知识经验 二 问题情境 三 定势 四 功能固着 五 动机 六 情绪 七 个性差异 八 人际关系 第一章 绪论 14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 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创造有两种 真创造和类创造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二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 流畅性 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 变通性 指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 3 独特性 指产生新颖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见解的能力 4 敏感性 指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 三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 准备期2 酝酿期3 豁朗期4 验证期 第一章 绪论 16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四 创造力与智力 人格的关系创造力与智力 1 低智力者难有创造性 2 高智力者未必都有高创造力3 低创造力者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 高创造力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其之上常在100 130之间 也就是说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一章 绪论 17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高创造力者的人格特点 1 好奇心强 兴趣广泛 思维灵活 喜欢钻研抽象问题2 自信而又进取心 看问题有独到见解 不满足于书本知识 3 独立性强 常独自活动 有较强的责任心 4 主动性强 不排斥新信息 5 有较强的坚持力和恒心 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坚毅精神 6 好胜心强 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和抱负 能摆脱传统的习俗 不怕风险和压力 希望面对复杂的工作 7 谨慎 不盲目乐观 创造意识对科学家而言是第一重要的素质 第一章 绪论 18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五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1 智力2 知识3 个性因素4 环境六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的重要动力 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 学习中缺少主动性 积极性的人 难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考 对某一事物感兴趣的人 第一章 绪论 19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兴趣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之一 一个人若是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 就会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 坚持不懈地探索 发现创造的秘密 因而兴趣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思考 求知欲旺盛的人 学习上会有什么表现 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第一章 绪论 20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求知欲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之一 求知欲旺盛的人 总是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 而是积极地去思考的答案 做出新的解释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为学生创造变化的新异的学习环境 认真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思考 传统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有何弊端 第一章 绪论 21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二 改变传统的评定成绩的观念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传统的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 往往强调学生循规蹈矩 死记硬背 以便考试得高分结果造成学生在固定答案的圈子中解答问题 使整个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 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怎样做 第一章 绪论 22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领会或发现事物间的联系 而不是用注入式给学生灌输知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 对与错的绝对权威 第一章 绪论 23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 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或无权威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 第一章 绪论 24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 发散思维具有独创性 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点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应从以上这 三性 入手 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 如 数学教学中的 一题多解 作文教学中的 一事多写 等 就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 第一章 绪论 25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抽象 概括 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将分析的内容 要点写在黑板上 跟学生一起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 这是培养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考 什么是聚合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 第一章 绪论 26 聚合思维 也称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 有方向 有范围的收敛性的思维 追求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 试图沿着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分析问题 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 绪论 27 四 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1 头脑风暴发 或脑激励法 鼓励解决问题的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甚至包括离奇 荒唐可笑的想法 只要它还有一点合理的成分 有一线导致创造的希望 都不拒绝 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产生大量的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更主要的还可以产生新颖的独创性方案 如 快速说出报纸的用途 第一章 绪论 28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运用此法需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推迟判断 不要妄加评论 不急于反驳 二是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 广开思路 以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 第一章 绪论 29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2 吉尔辐特的创造行培养方法 1 拓宽问题 能为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解决方法打开方便之门 2 分解问题 问题越具体 越明确 就越有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提取信息的线索 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一章 绪论 30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3 常打问号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征是不断发问 通过训练学习者可以形成提问的习惯 4 快速联想 暂不评价 面对问题 学习者可自由联想 提出各种各样想法 先不做好怀评价 第一章 绪论 31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 持续地努力思考 延长努力思考得时间 研究表明后面产生的观念要比前面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 6 列举属性 通过列举事物的各种属性 可对事物重新分类 从而明确它们适用的场合 第一章 绪论 32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7 形成联系 迫使自己把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建立一种以前从未听到或想到过的联系 这是产生新奇观念的有效途径 8 捕捉灵感 为了捕捉灵感 常需暂停实际的工作 但仍保持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 奇妙的想法 第一章 绪论 33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3 远距离联想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之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远距离联想能力高的人能够根据某些标准把互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新的联想 如 狗 箱子 联想成什么 第一章 绪论 34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4 类比推理能够发现两种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是创造性思维发达的一种表现 例如 用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关系 类比原子结构中电子围绕原子核的关系 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第一章 绪论 35 5 功能改变法人类很多发明史都是功能的改变 如 多功能拐杖 6 材料改变法7 模拟法 第一章 绪论 36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五 形成和发展 心理安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 心理安全 和 心理自由 因为 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与众不同 在一般人眼中是 异常的 所以 有创造力的人 必须在心理上有 自由 和感到 安全 其中 心理自由 是 心理安全 的结果 第一章 绪论 37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罗杰斯认为 心理自由的人有下列特征 1 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身份 而不怕被人笑话或奚落 2 他至少能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冲动和思想 而不必压抑 歪曲或隐瞒它们 3 他能幽默地和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处理印象 概念和词句 而不会感到内疚 4 他把未知的和神秘的东西或者视为要应付的严重挑战 或者视为儿戏 第一章 绪论 38 七 影响创造性 力 的因素 一 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观念1 过分追求成功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 考试得高分数就是好学生 学生只为获得高分数而学习 不去独立思考 其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而不是内部 导致其缺乏创造的动力 第一章 绪论 39 2 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教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学生向同龄人学习 这样每个学生就必须小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 即让学生没有个性 没有自我 没有勇气总觉得自己不行 导致学生觉得自己不能进行创造 第一章 绪论 40 3 权威式教育传统上教师一直强调师道尊严 教师要求学生读课本并相信自己所教的内容 不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即不鼓励学生反对权威 压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章 绪论 41 二 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其主导作用 所以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 日本学者恩田彰提出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师应具有以下特征 1 自己本身具有创造性 2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章 绪论 42 3 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 4 创设宽容 理解 温暖的班级气氛 5 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 6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7 注重对创造活动的评价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第一章 绪论 43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三 酝酿研究表明 酝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在问题解决时 定势等因素可能阻碍着问题的解决 这些因素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排除 然而在休息一段时间后 这些因素的干扰可能自行消退 因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 社会因素研究表明 当人们知道自己正在被评估或将被评估时 人的创造性会降低 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或者创造者为了得到某种奖励 或者在创造过程中 他人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造性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