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基础模块上二 金大力.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42087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二 金大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二 金大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二 金大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 金大力课文分析本文是汪曾祺先生写人系列散文故乡人中的一篇。在故乡人中,作者以纯洁的童心和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三组人物:打鱼的一家、金大力和他的乡邻们、钓鱼的医生,向我们展示了故乡一带的淳朴民风,塑造了一群善良、朴实、勤劳的平凡劳动者形象。本文是第二篇,描写了一位叫金大力的乡村瓦匠头儿,拙于言辞,拙于技术,但他在与乡邻们交往中,在与同行师傅们一同劳作中,表现出了善良、朴实、勤劳、知足的品德,赢得了乡邻的认可和同行的尊重,表达了作者对至美人性、淡薄生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金大力名字的由来。作者开门见山介绍主人公,说明“金大力”只是主人公的外号。接着作者饶有兴味地介绍他的身高力气,又与舞台人物相比较,最后归结为他只是一个“老实人”。这一定位很准确,为下文展开他的故事张本。前面的三个定语各有作用:“块头很大”是他的外在形象特点;“家里开着一爿茶水炉子”为写他活动的第二个场景做引子;“瓦匠头儿”的身份则自然转入下文,衔接自然,不着痕迹。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金大力怎样当瓦匠头儿和他家兴旺的茶炉生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7自然段):写金大力怎样当他的瓦匠头儿。第2自然独句成段,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3自然段写金大力手艺不行,但有一个好人缘。作者先说他手艺一般,当一名瓦匠都“很不够格”,又“拙于言辞”,说明他当瓦匠头儿是不够格的。接着,话锋一转,说“他有一个好人缘”,回答了第2自然段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看似是对金大力有好人缘的疑惑不解,其实是赞叹他“人缘”到了非常好的程度。第4自然段写金大力接瓦匠活,展开写他的“人缘好”。在乡邻们,有大的瓦匠活“就会把金大力叫来”,是相信他;在金大力自己,虽然“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手钱的好处”,是诚实正派。尽管他算工算料什么也不会,但他会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这就是金大力人缘好的主要原因:善良、正直、知足、不贪。第5自然段写工程开工,金大力破土、喝酒、点鞭。这一段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遵循着生活的自然规律,人们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安然地过着日子。第6自然段写工程过程。金大力早来晚走,照应工程,体贴同行,关照主人,进一步刻画了他勤劳、朴实和善良的本性。这一段是场景的进一步描画,增加了人的行为,显得更为逼真、亲切。第7自然段写金大力很知足。金大力与同行师傅和睦相处,同行师傅们要给他加工钱,他拒绝了,说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拒绝;第二句是他的价值观;第三句是以己度人,关心人;第四句是他的人生观知足。话语实在、质朴,体现了他善良、知足的品德。第二层(第8、9自然段):写金家兴旺的茶炉生意。这是金大力活动的第二个场景,也充满着生活气息。“三口大水缸”“二十四担水”,这些具体的数字很有震撼力,一方面说明金家茶炉生意好,一方面写出金大力的勤劳。铺路砖一边“深黑色”一边“浅黑色”,同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眼前有一幅中国水墨画。而金大力“坐在一根搭在两只水桶的扁担上休息,好像随时就会站起身来去挑一担水”的姿势,更像一尊劳动者的雕塑,栩栩如生,如在目前。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金大力经年不变地重复着古老的生活,逐渐老去。本文发表达技巧是:1.语言亲切朴实汪曾祺的作品,最为人称道之处就是平淡朴实,不刻意雕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却饶有兴味。如叙说当瓦匠头儿,“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均是短句,读来朗朗上口,亲切朴实。如果将“能压众”改为“有领导才能”,则与文章风格不符。平凡而亲切质朴的语句显示的是主人公善良、正直、不贪的美好人性。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有时恰当地点缀古汉语和四字词语,如“想当然耳”“高大结实”“沉默寡言”“墨里藏针”等,这就增加了文章的书卷气和厚重感。2.生活气息浓厚如写金家茶炉也是,茶炉形状的描述,“老虎灶”的称谓,还有金大力挑水,老婆烧灶,成堆的稻糠灰,一边“深黑色”一边“浅黑色”的铺地砖等,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日常生活简单、人际关系和睦、人与人真诚交往的古朴环境。作者描写乡邻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也充满生活气息,如造屋主人家的开工摆酒、同行师傅们的瓦匠手艺,虽着墨不多,寥寥几句话、几个动作,但都体现出他们是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为人诚实之人。环境为人物性格的展现提供了背景,人物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形成。乡邻们的品德又与金大力互相映衬,凸显出他的善良、朴实、勤劳、知足的人性美是淳朴乡风长期熏陶浸润出来的,是完全真实的,可信的,也是作者赞美和向往的。教学建议本文可用2课时教读。1.这篇课文有一定的故事性,语言亲切朴实,没有多少阅读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阅读品味,感受主人公在他高大的身形上,在他朴实的言语里,在他干活儿的行动中,在他与人交往时,一一体现出来的善良、朴实、勤劳、知足的人性美;感受他和乡邻们所生活的简单古朴、人与人交往真诚和谐的环境,体会人物生活环境中洋溢着的人情美,从而准确把握课文内涵,让其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2.作者曾说:“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仔细品读。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多阅读汪曾祺的作品,感受其亲切朴实的语言风格,理解其作品总的基调:以纯真的童心和诗意的笔触描摹家乡一带淳朴的民风,赞颂善良、朴实、勤劳的平凡劳动者。3.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文,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德对于我们今天立身处事的意义。允许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但教师把握课文基调、强调社会主流价值的立场不容改变,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最终促使学生获得认知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县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过小学校的钟声复仇等。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文革中曾参与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从1979年起,重新燃起创作热情,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赞誉颇高。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四卷,1993)、汪曾祺全集(八卷,1998)等,受到广泛的赞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根据有关资料整理)2.汪曾祺论创作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我为什么写作: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摘自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沉默的力量读汪曾祺的故乡人“故乡人”是汪曾祺三篇小说的总题,三个故事中的人物互为彼此,他们的职业互换后,各自对应的处世态度、命运故事、人生境界也可以互换,作家强调的正是小百姓的几种人生可能。不论是医生、瓦匠,还是打鱼人,汪曾祺笔下的人物部不乏诗意的闪光。打鱼的作为汪曾祺“故乡人”小说之首篇更像是作家人文情怀的起点,另外两篇金大力钓鱼的医生与它有一种难以拆分的、连贯成体的“文气”,三者结合才能看清“故乡人”这组小说的真意、深意。因为主题的深邃性和开放性,打鱼的经常被用作中学生的语文考题,“参考答案”里少不得“巧用了对比手法”“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伤”“着力描写下层百姓勤劳、坚忍的形象”“寄寓了作家对贫苦人家辛酸生活的深深同情”之类。如果这篇小说的情节恰巧被弗洛伊德看在眼里,他也许会说:“强迫重复的各种表现充分地显示一种本能的特征,并且当他们的活动与唯乐原则相对立时,就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一种魔力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两个机械的人,两个对生活缺少要求、热望的人,他们生存的动力来自一种惯性,来自一种机械的重复。生活的无情挤压已使人丧失了绝大部分社会性,只余下本能。小说有意模糊了时代印记,这样的生命几乎被榨干了水分,并且不止今天,还有明天;不止这一代,还有下一代认定小说主旨是“寒凉”不能算错,但有偏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品中人物的力量只够“活着”,他们本本分分、尽心尽力埋头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去麻烦他人,不去惊扰世界。他们的沉默不是唱歌,却也不是抱怨。这同样是不小的胜利。打鱼的起首一句:“女人很少打鱼。”这也似汪曾祺的许多作品一样第一句交代一下人物,第二句便开始把目光移开,或陶醉在养育人物的乡风民俗,或临摹五味杂陈的生活实况如果汪曾祺小说职业写的是呐喊的沉默,那么打鱼的写的就是沉默的呐喊,两篇作品涉及的是同一个绝不轻松的话题职业。职业讲到一个因贫穷而过早出来工作的孩子每日走街串巷卖小吃,不断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刚散学的一群同龄孩子则常尾随着,模仿他的腔调高呼“捏着鼻子吹洋号”。有一天这个孩子空着手从熟悉的街巷穿过,见前后无人,他自己突然痛痛快快地喊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打鱼的写的是一家人,打鱼的先是丈夫和妻子,后是父亲和女儿,他们终日寡言,这篇小说很像里面的人物因为一种沉默而不大引人注意,名气要比职业小了不少,但是,有时沉默比呐喊更有力量。金大力中的金大力也是“拙于言辞,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没有什么出奇的本领,“墙都砌不直”的他做瓦匠也“不够格”,因为尽职尽责,做事老实,“有一个好人缘”,他成为瓦匠头儿,得到主人家的礼遇和同行的爱戴。他拿同小工差不多的工钱,大家很不安。他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应该说,打鱼的一家人还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与外界缺少联系。敦厚、乐观、知足的金大力却能很好地融入人群,这是一种进步。他对金钱的淡看,对众人的关心,纵使是从至为粗朴的语言和行动中透出,也一样令人心生感佩。汪曾祺的小说总是不动声色地苦守着一抹诗意,阅读者只有超越红尘、穿透庸常,以一颗赤子之心靠近才能彻悟这种诗意。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平凡的生活注定要隐于自然或社会的哪个角落,在那里上演着各式的悲欢,这并没有什么,顺境能进逆境能退,冷也过得热也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打不败的奇迹。平凡得如同草芥的人物,他们的生命中包孕着某种顽强,这种顽强能够战胜一切,有了它,任何干枯的生活都会绿意盎然。他们一直在翻找,他们心中也必有一个目标是常人所不知道的,却正是他们的快乐所在。人物极像简笔画,甚至我们只能看到背影。他们的生命是否有色彩,是否有价值,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判断。“故乡人”标题也可改作“人生”,人物显然来自我们之中,或者小说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地段,小说并不缺乏厚重的历史感,并不缺乏那种普遍的、极具指代性的意义。我们有把握说,“理解”“敬重”可能比“悲悯”更接近于汪曾祺的本意。他们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明天;沉默也不是对命运的顺从,而是大音希声的抗争,比呐喊更震撼人心。三篇作品先抑后扬,形成一个梯度向上的,向恬淡的,向诗意的梯度。打鱼的情节简省,更多地是把事件托付给特定的风情民俗。“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人物耐住了生活的压迫与蹂躏,他们面对卑微和辛酸时表现出感人的平静。金大力中的金大力对生活没有任何苛责,不乱发脾气,这是一份无需大声说出的刚强、安稳与坦然。钓鱼的医生中的王淡人乐善好施,优雅恬淡,超然脱俗,特别像一首完整的抒情诗。三篇作品遵循“本分守己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脉络,文意是向上攀升的趋势,是诗意的递进。由郁结阻滞到豁然开朗,由慷慨悲凉到平和温暖,由低沉晦暗到明艳热烈,一条鲜明的抒情线索足以证明和谐安适才是汪曾祺真正的美学旨趣与人文理想。孔子激赏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人格大境,在汪曾祺的文学世界俯拾即是。其实,只要乐天知命、急公好义,我们就都有机会修成自己的诗人、圣人。(选自语文建设2012年第12期,有删节。作者林超然)【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腌制(yn) 和泥(hu) 冲坍(tn) 笨拙(zhu) 逞能(chng)二、1.特殊含义。“破土”一般指种子发芽,长出地面。文中指造屋动工。2.直接引用。3.特殊含义。“聪明人”意思是说此人不厚道,是反语。4.强调。强调说话、写文章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楚。三、金大力“拙于言辞,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没有什么出奇的本领,做瓦匠也“不够格”,却做了瓦匠头儿。他有一个好人缘,他与乡邻们和睦相处,承接造屋工程,从不多占一手钱;与同行师傅们相处,早来迟走,照应工程,照顾同伴,关照主家,和小工拿差不多的工钱;每天为自家茶炉辛勤挑水。正是因为金大力善良朴实,勤劳知足,尽职尽责,“有一个好人缘”,他成为了瓦匠头儿,得到主人家的礼遇和同行的爱戴。学生谈启示,要立足课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结合自身或社会实际谈认识。四、人物生活的环境很有乡土气息,如“破土”、请酒、上梁,喜庆的门对、大红的斗方,还有造屋的现场、劳作的一天,一切都显得简单、古朴、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遵从着自然规律,和谐相处,真诚相待,安然地过着日子。这种洋溢着人情美的环境,造就了勤劳、善良、朴实、知足的品德。五、1.“不变样”指金大力高大结实的外形和沉默寡言的态度,经年不变;也指他善良、朴实、勤劳、知足的品德始终如一。“他也老了”指金大力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同时,这也是作者的慨叹,慨叹岁月的流逝,也慨叹生活的些许沉重。2.表达了作者赞美平凡劳动者美好人性的情感。同时也委婉地告诉人们,这种美好人性往往隐藏在生活的长河里,隐藏在一个人朴质的外表下,须悉心体会。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提示:这种感情,是作者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章中的自然流露,与社会“扬善”、人们“向善”本质相一致。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在与人交往中,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健康成长。精选word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