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027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重点精讲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1)佃农: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措施结果影响集中军权(1)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2)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1)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2)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集中财政权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历史认识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思维点拨北宋恩荫制度,经常且广泛,这使得北宋官员迅速增加,冗官现象日益加剧,更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积贫”现象日益突出。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 、富弼等人进行改革。3措施(1)吏治上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严格 “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农桑。4结局(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2)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归纳总结庆历新政的特点(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史论要旨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3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和借鉴。知识图示主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史料一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于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史料二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史料解读 “盗贼”的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朋党”指守旧官僚。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提示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措施:“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提示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史论总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不断增加赋税,这使得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积贫”: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3)庆历新政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1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对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是()A抑制 B禁止 C放任 D鼓励答案C解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2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 B西夏 C金 D元答案A解析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纵容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庆历新政”何以夭折?材料二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1)依据材料一,将“庆历新政”的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答案(1)归纳:政治上,整顿吏治,改革科举;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整修武备,严明军纪。成效:冗官现象得到遏制,政治面貌焕然一新。(2)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解析第(1)问要依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基础达标1(xx宜宾高二检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C解析依据“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在宋代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故此题应选C。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机构臃肿答案D解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臃肿,并由此引起“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困难。故本题选D。3(xx临沂高二检测)“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冗兵现象突出 D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西戎已叛”“北虏愈强”“岁币”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夏、辽对北宋的威胁,以及岁币的负担,故选D。A、B、C都是北宋内部的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4张岂之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指出,宋代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冗员隋唐至五代形成的机构,宋代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同时伴随着皇权的加强和政府职能的调整,宋代又新设了很多机构。宋代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A冗官 B冗兵C冗费 D土地兼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宋代采取分权的方式设置机构,许多职位出现了重叠,也就造成了冗官现象,故A正确。5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A发展经济 B减少徭役C整顿吏治 D增强军事答案C解析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故选C项。6. 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能力提升7(xx邢台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保护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无致争讼”“今后客户起移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据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等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