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367978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宋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考试内容及要求 1 宋朝的建立 北宋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北宋与辽 西夏以及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A 2 文官体制 C 3 科举制度的完善 1 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 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A 2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B 一 宋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建立方式 都城 意义 960年 赵匡胤 陈桥驿兵变 开封 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 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统一 二 北宋制度的创设 文官体制 文献选读 宋太祖 一日召赵普问 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地 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计 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 上曰 卿无复言 吾已喻矣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篇 卷二 二 北宋制度的创设 文官体制 1 原因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 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 2 改革内容 1 加强中央集权 2 建立文官体制 杯酒释兵权 建立枢密院主军政 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新体制 实行 内重外轻 的方针 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 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采取更戍法 轮流变换驻地 防止将领拥兵割据 以 重文轻武 为基本国策 统治集团由科举选拔的文官组成 中央及地方要员 大都由文官担任 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实行官 职 差遣分离的制度 二 北宋制度的创设 文官体制 1 原因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拥兵自重 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 2 改革内容 1 加强中央集权 2 建立文官体制 3 评价 1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于解决藩镇拥兵割据 维护国家统一 起了重要作用 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和地方藩镇的矛盾 却种下了 积弱积贫 的祸根 2 重文轻武的国策和文官制度 暂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官 职 差遣分离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宋初的政局 但是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 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 带来了冗官冗禄的弊病 官吏众多 使政府难以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 总之 北宋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文官制度的这些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但是后来就逐渐走向了反面 科举制度 1 含义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2 发展 开创于隋朝 健全完善于唐朝 3 基本内容 考试形式 分为制举 临时设置的皇帝特旨召试 和常举 定期考试 科目有秀才 进士 明经 明法 明书 明算等 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经史 时务策 诗赋等 二 北宋制度的创设 科举制度的完善 1 在考试制度上 增设殿试 分为解试 省试和殿试三级 2 在考试规则上 创设了 弥封 誊录 等制度 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3 在考试内容上 从宋朝中期开始 废除了 帖经 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 增加策论考试 1 改革措施 2 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 使庶族中小地主以至出身寒微的平民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需要 扩大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抑制了地方门阀势力 消解了地方离心因素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它是我国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政治 社会 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直沿用至清末 17 18世纪 科举选官方式西传 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借鉴 科举制度仍然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吏选拔制度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 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在进一步加强 这样严重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 隋朝 唐朝 宋代 完备明朝 鼎盛 清朝 严格考试程序 增加录取名额 提高被录取人待遇 早期进一步加强清末 1905 被废除 开创 发展确立 实行八股取士 在考试方法上 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 弥封 誊录 等规则 它们的推行 防范了考官 考生徇私舞弊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为此 欧阳修称赞说 其无情如造化 至公如权衡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起了积极作用 史料 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 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历史叙述 是指对历史的描述 记录历史评价 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 史料解释 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 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 不能有预先的设定 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历史评价 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 必须有鲜明的立场 比如是从唯心主义 或者唯物主义 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史料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 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常用的史料的种类 文字史料 史书 档案文书类 思想或学术著作 文学作品 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报刊杂志 口述史料 其他 如碑刻 墓志 家谱等等 非文字史料 图像类 实物类 风俗类 在考试方法上 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 弥封 誊录 等规则 它们的推行 防范了考官 考生徇私舞弊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为此 欧阳修称赞说 其无情如造化 至公如权衡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