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530517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始终是围绕“素质”和“能力”而展开的。素质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能力则是内在素质的外向体现。高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底蕴、职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究学习是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推进考试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能力 探究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突出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为高职大学生构建以知识底蕴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导的综合能力结构框架,其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围绕“素质”和“能力”而展开的。素质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能力则是内在素质的外向体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关键已不单是学习或掌握某个知识要点,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法策略,并加以创新。因此,探究学习是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高职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有的综合能力是:具备较扎实的职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好的开拓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一)综合能力的基本内涵综合能力由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高度概括和融合。知识技能是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它包括学科内、学科间综合以及以社会问题为核心的综合等。方法策略是综合能力的核心,方法策略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学习策略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方法策略学习比掌握知识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迁移性和适应性。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是综合能力发展的保障,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知识技能的综合与方法策略的应用有机结合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首先,它对知识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结构和功能要求,也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它找到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即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探究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职业能力就是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其本质应该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因此,可以把综合职业能力理解为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获得知识的策略,形成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因素1 被动学习成为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进人大学后,他们并没有即刻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尤其是大一新生囿于应试教育的成见,仍然习惯于灌输式学习,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习惯了老师有层次、有步骤的教学内容,做具有确切答案的作业,是在“学”知识。而作为大学生则是一个学习的“探求者”,对于知识则是理性和审视的态度,是要“做”学问。他们心理上要经受一个转折期。2 高职学生缺少学习规划。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体是高考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少大学生不会学习,仍然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无所适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高的学习需要,对未来职业生涯很少考虑,导致学习自信心缺失,低估自己的智力,完全按个人兴趣来学习,不感兴趣的就不想干,出现了畏难情绪。3 信息应用素质普遍偏低。高职学生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鉴别能力,不能独立自主筛选信息,缺乏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来查阅相关文献的自主性,不知道对信息如何分析、收集、积累以及对信息的管理利用。面对社会实践活动或具体实训操作时,些大学生不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不积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领域,不愿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知识,又缺乏相应知识方法论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与韧性。4 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较差。他们思想活跃,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自我意识和个性较明显,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定,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上不善思考、不求甚解,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对于毕业后如何工作,今后如何发展却茫然无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保证多数学生考核及格,或保证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采取复习时划圈,缩小考试范围,好让学生考试过关。这种做法更助长了学生平时不学习的不良风气,造成恶性循环。二、高职院校开展探究学习的可行性(一)探究学习切合高职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认知风格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造就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的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总不尽如人意。总是似是而非,学得快,忘得也快,职业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求甚解,往往“压缩(简化)信息”,表现出认知风格的粗放性。粗放型认知风格不利于高职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职业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难以达到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设法改进教学策略,帮助其采取措施消除粗放型认知风格对学业成绩的不良影响。(二)探究学习切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沿袭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培养定位的差异,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探究学习不但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而且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探究学习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使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可以尽早形成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使其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实用性。(三)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充满探究欲望和探究激情,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分析比较、课堂互动,体验从未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形成对探究对象的判断以生成新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培养高职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了解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学内容要与当前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关注热点问题,针砭时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自我修炼、奋发向上。(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技能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实践教学过程来完成的,也就是借助实践教学获得与现实的生产实际相同(实际的岗位实习)或相近(模拟的生产实训)的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迁移,并通过对技术、工艺的应用和再现,实现技术创新或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以课题的形式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它强调的是独立操作、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同时,要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符合学校专业实习条件的单位作为相应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部分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亲临生产现场,系统全面地了解整个生产的所有基本环节,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三)推进考试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努力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大胆地对专业所有课目科学地进行优化整合,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大幅度增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增加实验、实训、认知实习、毕业设计等技能考核项目,评价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课程考试不及格,可用相近学分的课程成绩替代,只要完成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即可。2 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探究学习目标,精心计划,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鼓励学习大胆质疑、争辩、互动,利用集体思考、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相互启发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 把侧重期末考试改变为侧重过程考核。改革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采用学分制及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实施“双证书”制度,选择部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社会认可度,能反映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