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征文六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52299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家教征文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家风家教征文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家风家教征文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 风 家 教 征 文 六 篇家风家教征文六篇【篇一】“蹲墙根”是小弟的网名,在一次全家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得知这个名字,全家人哄堂大笑。我笑着问弟弟:“蹲墙根?你在等谁呀?”弟弟瞟了一眼弟妹,风趣地说:“在等红杏出墙。”弟妹呸了一声说:“出墙的红杏也是烂杏!”全家人笑得很开心,可是我知道,在这笑声中饱涵了弟弟多少的酸辛啊!难得全家团聚在一起,患脑血栓的父亲诧异地问什么网名呀?蹲墙根呀?我的女儿说:“姥爷,你不懂啊,那是网上的事情。”七十岁的父亲疑惑了。饭后,我对父亲说:“我的老爸,你是最懂得蹲墙根含义的,因为你是个退休的老警察,四十年的警龄里你不是一直在蹲墙根吗?弟弟现在继承你的事业,每天早出晚归的蹲坑、遛线、追逃、缉捕,在十几年的警察生涯中不知道蹲了多少的墙根,这就是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网名叫蹲墙根了。”说到这里,年迈的父亲眼睛湿润了,是啊,两代人的警察生活,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耐人寻味啊“蹲墙根”二十三岁穿上警装,寒来暑往,已经蹲了二十多年的“墙根”了,如今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的他,始终还是辛勤地工作在公安的前线,默默无闻地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而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每当万家灯火映照夜空,忙碌了一天的男女老少幸福地围在自家的餐桌前,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们的“蹲墙根”此时此刻正为了一个棘手的案件,还和他的同事们废寝忘食地在异乡的路上为了追捕逃犯而奔波着。在破获全国特大杀人抢劫银行的“一一一五案件”中,是这些可敬的“蹲墙根”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了六十个昼夜:在严寒的季节,熬陷了双眼,通宵达旦地“蹲墙根”。作为警察世家的我们,看到电视屏幕上人民银行国库的血泊中横躺着五具“保安”尸体,年迈的双亲、妻子儿女为这些在外的“蹲墙根”们的生命安危绷紧了心弦。这些普通的公安干警,他们在外舍生忘死,亲人在家因他们而寝食难安。难忘那六十个日日夜夜啊,全家老少都进入了案情之中,电话铃声一响亲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抢听,第一句话就是:“有线索了吗?破案了吗?”公、检、法办公大楼彻夜不熄的灯光是全市人民注视的焦点。人们恐惧惊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往日繁华的大街小巷死一样的沉寂狰狞,人们惧怕犯罪分子的嚣张,惊诧于这个不为人熟知的北国小城的平地风波!被枪杀的五个鲜活的生命和被劫走的三百多万元现金,在人们和平的脑海中深深地画上了一个个惊叹号,触目惊心啊!在国家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正确的指挥下,在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全体公安干警的奋力苦战,终于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案件宣布告破!是我那双眼布满了红血丝的弟弟“蹲墙根”第一个冲进了第一号罪犯的家中,在被窝里将这个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缉拿归案。公安干警用自己的行动告慰了全市的百姓,还给了人民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当庆功的锣鼓和鞭炮响起来的时候,当新闻的镜头摄下这一功绩的时候,当我们全家守在屏幕前努力寻找我们引以为骄傲自豪的亲人的身影的时候,日夜惦念的“蹲墙根”啊,此时此刻你在哪里呢?啊!我敬爱的弟弟,在全市人民奔走相告的喜庆声中,你裹着大衣,在办公室冰冷的凳子上香甜地睡着了虽然在光辉灿烂的屏幕上没有摄下你的身影,可是眼前这令人触景生情的场景却永远刻录在我脑海的屏幕上中华大地喜气洋洋,举国上下欢度春节!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为了人民的平安,“蹲墙根”迎着北国凛冽的寒风,在霓虹灯的变换和群星的闪烁里听着老母亲和妻子怜爱的叹息声上岗了,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家已经延续了四十多年了。在这四十多年里,我们家就没有好好地吃过团圆饭,我们小的时候是父亲披星戴月地风里雨里的出出进进,这个既普通又和普通家庭不同的家,没有普通家庭的节假日的团圆温馨,有的是普通家庭所没有的担惊受怕和无休无止的悬心和牵挂。六十多岁的母亲伴随父亲四十年,就是她老人家和父亲四十年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身为“蹲墙根”的妻子儿女们早已经习惯了守着经常缺席位的餐桌,刚强贤惠的妻子们经常对孩子絮叨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又吃不上饭了,没时没晌的饥一顿饱一顿的,胃病什么时候能养好啊?等爸爸退休了,我们的心里就平静了作为警察的妻子没有人比她们更能体味“牵挂”“辛勤”“平静”的内涵了。“蹲墙根”的父亲是退休了,儿子又穿上了父亲的警服,就连小侄儿也与众不同,大人们问:孩子,你长大了做什么工作啊?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我长大了当警察,抓坏蛋!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已是两鬓霜银,感慨地搂着孙子,自豪地说:好啊,好啊,我们家后继有人。亲爱的老爸,您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咱家里是喜事连连:“蹲墙根”的儿子警校毕业了,报考公务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公安系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刑警;您的外孙子报考公务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人民检察院;您的大孙子正在报考律师的道路上冲刺,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您的大儿子早已是一名优秀的律师,“蹲墙根”还在一如既往地蹲墙根。想念的爸爸,我们家三代人在公检法司的岗位上前仆后继地为国家贡献着青春和生命,也算是我们家家风的传承吧。我这里告慰您的魂灵:您老人家该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一切都是值得您骄傲自豪的!【篇二】我出生和生长在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读过几年书,顶多就算小学文化程度,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对我的教育程度却远远的超出他们文化水平。对我感受最深的是,过日子要勤劳节俭,要孝敬长辈。很小的时候常常听电视里面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这家风正与否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也可以说,一个家庭的家风正与否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一说我家的家风家规。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家,是一个 17口人的大家庭,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剩饭,不能浪费,要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家的家风家规也很多,勤俭节约就是其中一条,爷爷,奶奶,从小就教导我们勤俭节约,让我们平时不要乱花钱,要爱惜粮食、珍惜自已的物品,不要轻易损坏他们,要尽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他们的好作风也影响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父亲和母亲平时生活很俭朴,记得小的时候家里面的食用调料只有盐和油,其余的食用调料从不买,母亲常说钱省下来供你上学用,要上好的学校,家里的电灯永远都是暗红的,因为用的都是 15 瓦的,长大时我才知道父母是为了节省电,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我们家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上小学时候,那个时候的我最爱吃的菜就是母亲做的炒鸡蛋,家里面养了几只鸡每天都会生蛋,一周可以吃个两次到三次,有一次在邻居家的草堆玩耍,无意中发现草堆里有很多鸡蛋,我找来个袋子装了进去,非常开心的拿给母亲看说是我捡到的,母亲沉下脸对我说:“从哪拿来的还送到那里去。”我不肯,妈妈大声训斥,我依然不动,妈妈扬起手,打我,一下又一下,我哭了。妈妈毫不手软,巴掌越来越密集,我哭了很久,以为妈妈会夸我,没想到换来的是小屁股上火辣辣的痛。我哭累了,返身走到捡鸡蛋的地方哭哭啼啼地把鸡蛋送回草堆里,我是父母的长子,他们对我百般疼爱。那一次,妈妈却狠下心肠。后来,我一辈子都记住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我的姥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还有上学的我和弟弟,经济负担比较重。尽管日子清贫,但父母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带给我和弟弟的永远是阳光般心态,是正能量。对姥姥更没有一丝的不敬情绪,反而是把家里最好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都给了他们。姥姥脑血栓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就全天伺候,喂饭,擦洗身子,接屎接尿,有时候,姥姥都觉得自己拖累了母亲,可是母亲却对姥姥说:“妈,是你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兄弟姐妹 20 年,反过来,当你老了,需要人照顾,我们子女也要像父母照顾子女一样照顾你们。妈,我敢保证,我一定会尽心伺候好你的。”当时我还很小,但我记住了一个事,那就是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妈妈照顾姥姥一样照顾她。现如今我长大了,大学毕业了,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能够负担起我的家庭,有了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可以说我的生活很幸福,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父母。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如今,我的儿子 5 岁了,我也要像我的父母教育我一样教育他,让我家的好家风在他身上得以传承。【篇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风气和人员素质来自于每个家庭;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为今后做人做事打下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接到单位关于开展“廉洁家规家训家风”征文的通知后,也感觉到了习总书记讲的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并按照组织要求把自己从小生长经历做了简单的回顾。以具体事例看出家风教育的重要性,也勾起了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党员干部。爸爸经常出差,在家基本是小事情不怎么管我们,都是妈妈管教。妈妈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因为当时穷也因为当时学习成绩好跳级,没念多少书,但她人非常要强、倔强,我经常听她说的几句话就是“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你越说我不行我偏行,就拿出行的样子给你看”。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希望我们学习好,长大能成为好人。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在我们姊妹四个当中,特别是对姐姐和我两个女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尤其是品德教育,规矩特别多,很多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一是说话不能撒谎。“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做人从小就要诚实,讲信用;二是不能拿人家东西。她经常说的就是人家东西再好是人家的,“人穷志不短”“穷要有个穷志气”。她还经常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家境如何穷,有钱的亲戚如何瞧不起,但她从不低头奢求的事讲给我们听,还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我们,如:当年有个叫王学章的(年龄大点的黑河人都知道),当年因为偷东西被枪毙了,临上刑场前要吃妈妈最后一口奶,结果把妈妈乳头咬掉了,恨妈妈在他小的时候没有教育好他。妈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她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女孩子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要端庄正派,特别是不能贪小便宜,不能因为别人给点好东西就随便接受,“吃人东西嘴短,拿人东西手短”;四是要懂得尊老爱幼,甘于付出。我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哥哥、姐姐,小的时候,哥哥姐姐吃饭没凳子坐,我要主动让座。我们有好东西要先紧着老人吃,分东西要自己留小的等等。妈妈常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宁肯让人欠我们的,我们也不欠他人的,这样活得心里踏实;五是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食不言,寝不语”。吃饭不能满盘子挑,吃自己跟前的;饭桌上咳嗽要转过身去;拿锅盖、杯盖要口朝上不能口朝下,讲究卫生等等。总之就是规矩多。等我到了参加工作的时候,妈妈经常和我讲要“少说话,多干活”,还给我们讲如何做人的道理:“坏话当面说,好话背后说”。遇到别人之间有矛盾时要往好里做工作。两头做工作时要多说他对方的好,批评在当面,多传递他对方说的好话,这样两个人才能消除隔阂,关系达到融洽。到我结婚以后,妈妈教育我“人都有双重父母”,“要按照婚姻法规定孝敬公婆,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每当我与丈夫发生矛盾回到娘家时,妈妈都极力地把我往回撵。当时自己还不理解,感觉妈妈要求我们有点苛刻,甚至有时有点不近人情,正统教育使我们变得循规蹈矩,在社会上根本吃不开,这不是让我们当傻子吗?但是,随着自己在社会上的经历越多,年龄越大,自己越发感到妈妈当时的教育有多么的重要,好人是一生的,不是一时的,虽然当时有可能让人不理解,但时间久了还会有个公正的评价,所以,近些年和姐姐说起这些,都感觉到感谢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好妈妈,让自己能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受益终身,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好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如今,到了自己做母亲的时候,我就经常把妈妈当时教我的好传统传递给我的儿子。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就严格要求他,如:在品德教育上经常给他讲故事,在学习要求上给他定守则并贴在他的学习桌对面。对孩子成长期间出现的点点滴滴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培养教育孩子长大成为品学兼优的人。孩子长大后,我告诉他要“老老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以用如何处理一些矛盾和事情等。特别是我现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而他们小两口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我就经常把别人育儿的好经验传递给他们,如: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从小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把这些教育融入到技能教育教学当中去,让孩子从小接受全面的、立体的、正面的教育,同时,也为他们将来做父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婆家我们是老大,进婆家门已经 30 年了,自己从来没有与公婆红过脸、吵过嘴。公公婆婆也都是党员干部,所以在交流方面我们从来不吃力。我时刻牢记妈妈的教导,什么事都想在丈夫前头,给公婆东西、钱等从来不心疼,因为那也是在替丈夫尽孝,并且这种传统是一辈传一辈的。公公婆婆对我也非常好,关心我、信任我,其他子女说的听不进去,但他们特别尊重我的意见。遇到意见不同时,我们及时沟通,所以公婆很器重我们两口子在家族中老大的作用。我们两人也时常互相提醒对方,做好家中老大的榜样带头作用,树立好的家风,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影响和带动家人,遵纪守法,不做有害人民的事情。现在,自己也当婆婆了,所以,又从过去儿媳的身份转入到婆婆的身份当中。自己将时刻以婆婆为榜样,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关心儿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把儿媳当女儿对待,扮演好婆婆娘的角色,让好的家风、家教、家训、家规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近几年,每当儿子儿媳年节回家时,都亲眼目睹了我们如何孝敬公婆,吃完饭后为老人家穿衣系扣,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响教育和带动着他们。同时也要教育好儿子儿媳学会独立,勇于担当,担当好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完成好自己在家庭中家风家教的传承作用。【篇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在戒子书中对八岁的儿子的谆谆教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儿子治学的劝勉告诫。无论是诗文中教子的古训,还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身体力行,无不向后人昭示着好的家风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游子前行的道路;家风是一把火炬,传承着家族的火种;家风是一艘大船,于无形中载着家族抵达平安的彼岸; 家风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一种传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家教家风,自西汉时期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时至今日仍需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说起我的家风,这里边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曾有一个真实的关于“秤砣倪”的历史故事流传甚广,说的是山东登州府文登县的倪氏父子,因打抱不平,严厉谴责了一个欺辱妇女的恶少,恶少怀恨在心,中举就任县吏后恶意报复,罗织罪名,将倪氏父子抓捕入狱并定为死罪,虽受尽凌辱,但始终坚强不屈,正气凛然。在临刑前,父子抓住机会,用秤砣将狗官砸死后,带领倪氏家族隐性埋名四处逃亡。这就是“秤砣倪”的来历,而我就是“秤砣倪”的后代,时至今日,先祖留下的那种匡扶正义、疾恶如仇,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淳厚家风,在无形中影响和激励着倪氏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世代传承,终身受益。我们倪家自爷爷那辈起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爷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要行得正、做得直,千万不能让别人看轻了咱。”爷爷性格非常刚强。我爸爸那辈姊妹 8 口,奶奶在我小叔很小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人世,爷爷只能靠土里刨食,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大家人,那份辛苦可想而知。爷爷脾气直,是村里有名的犟老头。在那个年代,公社给记的工分多了他不要,短了的千方百计也得要回来。爷爷一生勤劳俭朴,是勤俭持家的典范。爷爷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春种秋收、养猪养鸭从不落后,是种地的好把式。爷爷家是村里最早盖上砖瓦房、最先用上大型农机具的家庭。记得从我打小懂事时候起,一到爷爷家,爷爷就领我到他的大库房,向我讲解他那一件件宝贝、一个个农机器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爷爷直到 80岁都一直闲不住,总是把家里的大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在他的带动下,我的父亲和叔叔姑姑们都成了勤劳致富的好手。我的父亲在县委上班,是一名党员干部。我小时候上的是政府机关幼儿园,父亲时常带我到政府大院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记得有一年父亲单位组织庆七一大合唱活动,排演的曲目正是社会主义好、跟着共产党走,少不更事的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唱,“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这美妙的旋律至今仍时常在我心中回荡,永远也无法忘怀。父亲经常教导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听党的话跟党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勉奉献,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父亲性情耿直,刚正不阿,曾当面向一位做事不讲原则的领导提出过意见,正因为他的“犯颜直谏”,此后多次受其“打压”,但从未低头。事实证明父亲是正确的,最终那个领导受到了组织处理。父亲还有着很深的亲民情怀,他曾下派支边到边远乡村工作三年,期间帮村里干了许多好事实事。印象最深的是曾帮扶一户贫困户,他从有限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贫困户的孩子上学,直至其完成学业。三年后,孩子完成学业光荣入伍,父亲亲自给带他上了大红花,我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合影。我还有一个同姓非亲的哥哥,是我父亲下乡时遇到的一个来自唐山逃难家庭的孩子,父亲不仅认了干亲,还把他接到家中吃住。当时我们家也并不富裕,但爸爸妈妈始终保证我和弟弟有的,哥哥也会有。就这样一直供了三年,直到哥哥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今天,虽然爷爷和父亲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已经渗入我们这些晚辈的骨髓。如今的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祖辈传承给我的优良家风,始终像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着我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我的儿子也已渐渐长大,“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如今,儿子已经是一名高三学生了,淳厚、善良、学习勤奋、健康阳光。良好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也必将继续激励着我和我的家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也让我懂得,良好的家风,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熏陶。你无法拒绝至爱亲朋对你的影响,你不能阻碍父母亲人对你的熏染。家风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深刻到无法替代!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的细胞充满活力,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充满希望。只有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家业兴旺、家风良好,我们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篇五】我小的时候,父亲很少给我讲大道理,但是,他却用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想起儿时的老房子,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那高高的书箱。在我的眼里,那是家中最神圣的所在。因为,书箱里装着的,都是父亲的宝贝。父亲喜书爱书,也把读书做人的道理,一点一滴地传给了我。故事启蒙,爱书如狂儿时最崇拜的人,自然是父亲。父亲个子不高,可是,在我心中,他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人。因为,他的肚子里,总是装着有趣的故事、新鲜的知识、丰富的学识。在每天只知道疯跑傻淘的童年记忆里,每天最喜欢的时光,是父亲心情大好,给我们讲故事的夜晚。母亲给我们讲故事,往往是哄着我们帮她扒苞米干农活,讲的也多是牛郎织女一类的神话故事。而父亲讲的故事丰富得多,水浒传、岳飞传、一千零一夜,古今中外,都有涉猎。一会儿是飞毯,一会儿是神灯,有时是英雄,有时是好汉。记得小时候最爱听大喇叭里放的评书,后来家里买了收音机,跟父亲一起守着听岳飞传。每个人物出场,只要稍微介绍几句,父亲就能准确地说出那个人物的名字。只要父亲有时间,我们就缠着他讲故事。父亲口才极好,故事讲得特别生动,每每听完,都意犹未尽,吵着要再听一个,不肯睡觉。为了哄我,父亲常常说:你快长大,长大了自己看书,会的故事比我还多。原来,父亲一肚子的学问,都是看书得来的,怪不得父亲那么爱看书。书,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变得神秘而又神圣。我对父亲看书的样子开始着迷。耳濡目染,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吧!庆幸我有一个爱读书的父亲,让我在人生之初就接触了书香,就懂得了阅读之美,让我从此和父亲一样,爱书如狂。字如其人,端正到底读书要先识字。识字,从写字开始。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两三岁的我,常常看到父亲伏案挥毫的身影。在那个温饱尚且是梦想的年代,我们家里却奢侈地拥有几管毛笔,父亲珍爱它们,从不让我们碰。有一天,父亲拿来画着九宫格的本子,把我放在小凳子上,拿过毛笔,对我说:“你已经大了,我现在教你识字,先来学习写毛笔字,从你自己的名字开始。”父亲把我的小手握在他温热的大手里,随着他手腕有力地运转,毛笔的笔锋在纸上流畅地写出了漂亮的汉字。我惊讶于书写的神奇,带着对毛笔的好奇,我开始了自己的“涂鸦”。可是,写字的过程并不那么愉快,在父亲手中听话的毛笔,到了我的手中却十分调皮,不是横写歪了,就是竖写偏了。写了几个字,我开始泄气,看到自己歪歪扭扭的字和扭曲的线条,竟乱画了起来。正在胡乱涂抹时,父亲走了过来,头上吃了一记爆栗,我委屈得直要掉泪。父亲坐在我旁边,压住火,把印着九宫格的那张纸拿过来,在纸上指点着说了一番话:“写字就是写规矩,九宫格上有红色的线,你的字不能越过这条线。红色细线围成的就是字的轮廓。写字要有规矩,规要圆,矩是方。横要平,竖要直。你的字就是你的人,字写歪了,人也站不直。”我握着毛笔,按照父亲的要求,挺直脊背,正襟危坐,开始凝神屏息,认认真真地学习写字。从那以后,写毛笔字,就是我的生活中最隆重的一件事。那时的我也许还未曾意识到启蒙的意义,可是,在成长的经历中,父亲关于书写的这番话,一直在脑海中回响。如今,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事,我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写自己名字时的情景,一笔一划,从头慎重,端正到底,不能有一丝苟且。高高的书箱,我一生的仰望在儿时住的小村里,最让我自豪的是,我家的书最多。父亲的书,装在他自己亲手做的几个木头书箱里,书箱外面,父亲还画了花纹,分门别类地做了标记,那些书箱撂起来,足足摆满了一面墙。小小的我,仰起头才能看到最高处的那排书箱。小时候家里每天都能看到的画面,就是父亲伏案读书的身影。好奇的我,总是想不明白,父亲端端正正对着一本书坐在那里那么久,在看什么?我搬来小凳子,放在父亲的脚旁,站在凳子上歪头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再扭头看看他的书,那里面到底有什么,让一向慈爱的父亲如此着迷?识字多了,我对父亲的书更加好奇了。父亲爱惜书,把他的宝贝看得可紧了。孩子们怎么淘气都可以,就是不能碰他的书。如果有谁不小心弄破了他的书页,那他可是会生气的,后果自然很严重。晚上,父亲会搬来凳子,站在上面,从高高的书箱里,挑选他爱的书来读。每到这时,我都仰着头,盯着父亲,看他挑书时嘴角噙着的那抹微笑,像一个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那般,有满足、有幸福。夜里,一灯如豆。我从睡梦中醒转,朦胧中,父亲灯下凝神读书的剪影,就会映进我的眼帘。后来,我上学了。父亲允许我可以挑自己能看懂的书来读。每天放学后,写完了作业,我立刻搬来高凳子,站在上面伸直胳膊,打开父亲没有上锁的书箱,小手摸到一本书,不禁欣喜若狂,捧着书就读起来,连小伙伴喊我去玩都不理会了。也许就从那时候开始,父亲一本又一本的书打开了我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大门。看我这么喜欢书,父亲也很开心。他变着法儿地省俭,拿钱给我买合适的书。这在那个还要为温饱发愁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大手笔。初中时,就读完了父亲书箱里的家、春、秋、水浒传、飘、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还读了许多中外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从小读好书,濡养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内心更丰盈更知性。现在,我已人到中年。想看什么书就能随时邮购,不必为买书节衣缩食了,自己的家中,最珍视的,便是书架上的那些书。我把这些书,当成人生最大的财富,传给了我的孩子。我经常拿过一本书静静地读,我也试着用身教的方式,像父亲影响我那样,影响我的下一代。希望我也能给孩子一个让他仰望的书箱,让爱读书的习惯生生不息,作为林家的传家宝,世代传递下去,辈辈养成读书习惯,腹有诗书,行得远。【篇六】俗话说的好“家是温暖的港湾”,当你身心疲惫时,回到家中你可以抛下一切烦恼;当你遭遇挫折时,回到家中你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家是社会组成部分,家风作为我们深入骨髓的思想理念,一直指引我们前行。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姐姐的,因为我打心里由衷的佩服她,她也是我们好家风中的榜样,姐姐的名字叫韩冬菊。也许她是一个不幸的人,但确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姐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二十岁出头便嫁给姐夫,小两口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婚后的日子里,姐姐孝顺公婆,悉心照顾他们直至病故。然而多年后噩耗再次降临家中,2013 年一场车祸将她的丈夫变成了植物人,开始在医院接受了半年治疗,最后医生已经放弃了,只能将姐夫接入家中,那段日子姐姐终日以泪洗面,却是背着家人的,但是我们也能看的出来。有段日子家里人劝她放弃吧,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冬菊姐始终不离不弃,因为她始终坚信姐夫会醒过来的。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夏天傍晚我和爸妈正在院子里乘凉和邻居闲聊着,忽然有人急匆匆的来到我家院里呼喊着“你家侄女家里出事了”!当时我们都愣住了,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冬菊姐身上,那是一个多么平静而温馨的小家庭,然而噩耗却无情的降临了。那时我们都觉得她只是个弱女子,因为有姐夫的呵护,她什么都不用去想,日子虽清贫,却很幸福!他们是一对令人羡煞的夫妻!然而事情却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姐夫当时骑着摩托带着儿子去看望岳父,都已经到了岳父家门口,一个黑色的轿车飞驰过来,剧烈的撞击使他和儿子摔倒在水泥路上,姐夫立即护起儿子,确保儿子没事。当时在场的人还问他呢,他说没事,可是过一会就渐渐神志不清了,姐姐和家人带着姐夫立即赶往县医院进行救治,医生告诉冬菊姐你们抓紧时间转院吧,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时间很紧迫,冬菊姐连夜带着姐夫赶往北安医院进行救治,北安的医生告诉姐姐必须要进行开颅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但是术后不能保证能够醒来,就是说可能会变为植物人!那时冬菊姐想都没想就说:“马上手术,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不会放弃的,即使是成了植物人,我也会照顾他!”手术进行着,冬菊姐的心,却是悬着的,遇到这样的事,本以为以她这种柔弱的性格,整个人会全线崩溃的,结果却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姐姐的坚强和执着令全家人很震惊,姐姐强忍着泪水,直到姐夫手术结束。然而一天二天 姐夫久久没有醒过来,似乎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了!看着姐夫一直这样,冬菊姐心里更加忐忑,眼看着自己的爱人在身边,却不能和自己说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的交流都没有,那种酸楚是无法体会的!冬菊姐经过四处打听,带着姐夫去了哈市的一个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希望姐夫可以醒过来。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花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姐夫依然沉睡着,没有一点意识,也没有丝毫好转。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姐姐决定回家,亲自照顾姐夫。开始了照顾病人的日子,而且家里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冬菊姐一个人身上。姐姐在疗养院期间向护工学习了一些护理常识,回到家里亲自照顾变成植物人的姐夫,每天姐姐需要将食物打碎制成流食通过食管为姐夫提供能量支撑。由于姐夫脑部受伤,需要定期点滴和针灸,时间长了,为了节省开支,冬菊姐也学会了护士的本事,自己能给丈夫点滴、针灸、换胃管了。注射是冬菊姐自学的,她用自己当试验品,一次一次,满手的针眼,现在姐姐的注射手法堪比医院的护士了。姐夫虽然听不见,也没有知觉,但是姐姐相信他可以听得到,每天冬菊姐都会和姐夫讲话,也会把一天的事情说给他听,同他讲讲相识时的场景,会给他播放他最爱听的歌,也会亲自唱歌给他听,姐姐觉得这就是她和姐夫最好的对话。房屋虽简陋,却被冬菊姐满满的爱包围着,相信姐夫虽然昏迷,但是可以感受到这份满满的爱意。在姐姐的悉心照料下,姐夫状态很好,姐姐一直期待着他会醒过来!也许有一天奇迹会出现!上天也会被冬菊姐感动!就是在这 1500 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坚守着这个家,坚守着自己的爱人,每天为姐夫清洗、做饭、喂饭、按摩、侍候大小便繁杂又有条不紊的忙活着。姐夫病重,家里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庭重担全部落到冬菊姐一人身上。冬菊姐不仅要照顾成了植物人的姐夫,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要操劳。农忙季节姐姐要去地里去播种、打药、收秋,这些姐夫没出事前,她从来都不过问,但是现在她都需要亲自去,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生活固然坚辛,但为了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她始终坚持着,支撑她的是那一份对家庭的坚守,对亲人的爱。由于姐姐的事迹感动乡里,2015 年她入选黑河市“龙江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2016 年评为县级最美家庭。可见,姐姐的故事不仅是我们全家人家风建设的楷模,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爱家、爱长辈、爱亲人、爱爱人,以爱持家,把爱传播下去,让我们优良的家风铸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耳旁又回想起姐姐最爱的歌,有点心酸,又充满力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