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整齐:徽派建筑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8** 文档编号:52202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式整齐:徽派建筑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格式整齐:徽派建筑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徽派建筑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9 年 1 月 14 日调查地点:xx,xx 文化艺术村调查人员:xx 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和班主任调查目标:1、了解以 xx,xx 老街为主的徽派建筑特点及人文蕴含。2、了解徽派建筑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促进作用。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采访,网上搜寻资料调查过程:同学们先后来到了 xx 和 xx 文化艺术村,采访了 xx 导游部的 z 经理和 xx 文化艺术村的总设计师 x 老师,咨询了 xx 的建筑概况,承办的活动,接待游客次数及数量;调查了 xx文化艺术村的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对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然后分别跟随 z 经理和 x 总设计师参观了 xx 和 xx文化艺术村。在 z 经理和 x 总设计师的详细解说中,同学们对 xx 和 xx 文化艺术村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蕴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调查结果:本次实地调查,同学们收获颇丰:一、知道了徽派建筑的一些相关知识。(一)、徽派建筑起源发展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 明朝中叶,徽商崛起,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商贾大帮之一。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 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应运而生了。(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1、建筑样式结构: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徽派建筑其精华体现在三个方面:门楼、天井明堂、中堂。2、材料结构、装饰工艺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 )或圆形 (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州三雕是中华文化园里一颗璀璨明珠。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州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到了明清年间,徽州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三)、徽派建筑的文化寓意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其自然文化作底蕴,呈现出其居住建筑的人文意蕴有以下六个方面:1、色调上素雅淡秀。徽州民宅的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单纯得一目了然,又神秘得高深莫测,表现出历史悠久的东方美学“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平淡自然的美学理想,从理论上赋予道以美的属性,深深渗透在民居建筑艺术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自我完善以达到内心平衡、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思想观念,对于徽州建筑文化及其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具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2、布局上紧凑通融。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主要指两侧山墙原本就是封闭的,前后两面高墙从正面和后面堵住其两侧山墙构成的两面坡,不得由屋前脊泄雨水,而势必使得雨水从天沟顺水枧汇入天井明堂前,即民俗文化所称的“四水归堂”。这一徽派民宅用以采光、通风和泄雨水的天井,到了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人们才又赋予它以“肥水不流外人田”、招财进宝、天降洪福的俗文化寓意。3、结构上奇巧多变。徽派建筑结构一般是: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以一明堂二暗室的三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横向延伸。这最能体现徽州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讲求“亲亲”的思想:每进一堂便递升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另外,木结构的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雀替、斜撑等构件,相互勾连迂回的巧妙结合使得技术工艺和艺术相渗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这些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清淡柔和而格外古朴典雅,是徽州居民们高格调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反映。4、装饰上古朴优美。徽州民居是朴素简洁的,配置各种精美的雕刻,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艺术格调。在徽州的一些村落间,仿佛置身于建筑雕刻的艺术画廊,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可用来雕刻,每一建筑构件都可加以雕刻。砖、石、木“三雕”艺术对于主体建筑的细部装饰可谓绮丽多姿、精美绝伦。仅就门罩门楼作为徽州民居大门装饰的一大特色便见其一斑。作为封建宗法制度下产生的一座座建筑,特别是徽建三绝中的祠堂、牌坊及名宅,又是一件件体现封建宗法统治森严的精神产品。一座座宗祠从外形上表达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封闭性、保守性和神秘性。徽州村落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的乡土文化的特色,值得研究和发掘。二、了解到 xx 和 xx 文化艺术村这样的徽派建筑对我们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影响。1、xx 。xx 是从徽州地区移建来徽派建筑群,含有徽文化元素的藏品,建筑面积 4000 平米,由 3 栋古民居和 8 个院落组成。设计者将徽派木雕、砖雕、石雕浓缩于一园,寓情于景,小中见大。全园以木为本,深宅大院,重脊高檐,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古旧木屋瓦舍,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是典型的徽州文化景观建筑。自 xx 建成以来,接待了来自铜陵本地及周边城市旅游活动若干次,免费为本地中小学生提供游学服务,也承办了若干次文化艺术活动。如近两年里,铜陵团区委组织铜陵童学馆学童“七夕”游 xx;全球中华小姐选美暨 xx 影视基地揭牌活动在义安区西联镇 xx 举行;全球中华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启动仪式及 xx 影视基地揭牌活动隆重举行;美丽旗袍秀活动;泥塑、木雕体验等。2、 xx 文化艺术村。xx 文化艺术村占地 180 亩,总建设面积40612.6 平方米。村内小桥流水、水榭长廊、飞檐挑台、仿古建筑既具有江南水乡风韵,又彰显古建筑群落风光。在充分利用水乡犁桥的自然景观,保护原有生态的基础上,通过移建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落,建设皖南民俗文化博物馆集群和保护水乡生态的涵养观光亲水带等。艺术村建设集民俗文化展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旅游区。这里有全国一流的影视基地;纯正传统的徽菜;极具传奇的古徽州民俗博物馆;富有古朴文化内涵的人文风景街xx 文化艺术村展现了古徽派建筑的精髓和徽州的民俗文化。这里开展的“稻田文化艺术季”活动,让西联镇走出了铜陵,走出了安徽,走向了全国;这里举办的全球中华小姐选美比赛,开拓了乡民的眼界。让他们感觉艺术不再那样遥远。xx 和 xx 文化艺术村里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当地居民精神生活,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搞活了当地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