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写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2112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3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精编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精编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写1.1 放大镜下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使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生物更多的细节。(2)感受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2.科学探究(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对生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选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放大镜组合进行观察。3.科学态度(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验获取被观察物的信息与观察具有关。(2)体验探索微观生命世界奥秘的快乐并了解其重要意义。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 1 用放大镜观察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瓢虫,描述并记录自己的发现观察、比较和描述活动 2 还能放大吗 尝试用放大镜组合观察蝴蝶和花的细微结构,描述观察、分析和描述并记录自己的发现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妍妍和琪琪在花园里发现一株植物的顶端有一只小瓢虫。用肉眼观察,不能发现瓢虫的细节,如何才能观察到飘虫更多的细节?学生就会想起用放大镜进行观察。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产生问题:用放大镜是不是能看得更清楚?驱动任务:通过放大镜看到瓢虫的细节,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活动 1 用放大镜观察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还要能进行有顺序的观察。此外,教科书还要求学生比较用放大镜和用肉眼直接观察瓢虫所看到的图像有什么不同。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科学语言对瓢虫进行细致的描述。21 教育网本活动还有一个重要提示: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又会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指向让学生知道放大镜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并探究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图像各有哪些特点。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让学生对同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指导学生做出归纳:放大镜中心厚度越厚,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放大镜中心厚度越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小。21cnjy.com活动 2 还能放大吗 当学生利用放大镜去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时,会有许多的发现,包括动植物的外形特点、形态细节和运动方式等。但是,能否利用放大镜将观察对象的细节放得更大呢?学生就会根据生活经验想出许多可能的方法。21cnjycom教科书给学生一个提示:将两个放大镜叠加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这个操作学生基本上很少进行过实践,因此,对学生来说,这是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www.21-cn-jy.com四百多年前,人们无意中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最早的显微镜。这个活动意在引领学生经历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本活动需要准备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放大镜组合。首先,固定其中一个放大镜。然后,上下移动另一个放大镜,反复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至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用纸筒和胶带将两个放大镜固定。最后,用这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身边的生物,探究是否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以便发现更多的细节。1.2 用显微镜观察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显微镜是人类观察微观生命世界的重要工具。(2)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组成。(3)知道使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2.科学探究(1)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2)能用文字、图画等不同形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3.科学态度(1)感知人类发明、使用显微镜能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学习科学家对未知事物不懈探究的精神。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 1 认识显微镜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观察和认识活动 2 显微镜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永久装片使用、模仿和操作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在实验室里,实验台背后有一排实验仪器柜。彬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特写图显示的是彬彬所看到的细胞图像。21cnjy.com产生问题:波波对显微镜充满好奇,思考“怎样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这么小的结构”。驱动任务:学生在使用放大镜组合的时候,已经发现放大镜组合具有放大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物体的细节。如果改进放大镜组合,设计一种新的观察工具,能否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更方便我们进行观察?这就是本课的任务,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学习其使用方法。21cnjycom活动 1 认识显微镜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动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但由于受到观察工具的限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www.21-cn-jy.com1590 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科学家不断设计和制造新的观察工具,利用多块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解决了观察工具的难题。人们通过显微镜逐渐发现了植物、动物等不同生物的内部构造和形态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微小生物。21cnjy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前,应当先认识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镜座:大多是马蹄型,使显微镜放置稳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载物台: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压片夹:用于固定载玻片。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板,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作光圈。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镜筒和物镜转换器:镜筒上端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可控制镜筒升降,调节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可控制镜筒升降,调节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目镜和物镜:分别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如 5表示放大 5倍。常用的目镜有 5、10、15x,常用的物镜有4、10、40等。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活动 2 显微镜的使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后,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但是,光学显微镜是精密的仪器,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出显微镜的性能,帮助学生观察到生物体的细胞。21 教育网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着镜座,右手握着镜臂,轻拿轻放。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对光。转动显微镜的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如果视野中有异物,应用擦镜纸擦净目镜或物镜镜头。在后面的观察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圈大小,使视野亮度合适。3.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4.调焦。提示学生掌握焦距调节和物镜升降的关系。然后,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向后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物像清晰就可以仔细观察。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来源:21世纪教育网】经过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上述的步骤进行操作,使用苍蝇翅膀等固定装片,看看能否观察到生物的细胞。让学生直观感受借助显微镜,人们发现了一个绚烂多彩的微观生命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微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微观生命世界的了解越来越丰富。www-2-1-cnjy-com1.3 植物的细胞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借助显微镜,发现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了解不同植物细胞具有各自的特点。2.科学探究(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能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方法,制作更多的植物器官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3)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进行对比和描述。3.科学态度(1)激发学生借助显微镜不断探究微观生命世界的热情。(2)体验探索微观生命世界奥秘的快乐并了解其重要意义。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活动 1 制作洋葱表制作洋葱表皮的装片,学会制成简单临时装片的方法制作活动 2 观察植物细胞制作洋葱、番茄、葡萄、菜椒等植物表皮的装片,学会制成简单临时装片的方法,制作、描述和归纳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波波和彬彬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实验台上摆放着洋葱、显微镜、书本等物品。波波将一瓣洋葱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产生问题:为什么看不到洋葱的细胞?我们是否要制成装片才能观察到细胞?驱动任务:学生知道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生物的细微结构。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必须要把观察对象制作成透明装片,才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这个情景,驱动学生不仅关注显微镜的使用,还知道制作装片的重要性。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 1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本课的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植物表皮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本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洋葱表皮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对观察对象有特殊的要求:观察对象需要薄而透明。但实际观察的对象大多厚且不透明。因此,对这些不便于观察的物体,要进行加工切片。21 教育网教科书中“工具与材料”栏目介绍了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右边的插图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方法。其步骤是:21cnjy.com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表皮。3.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小心地将表皮展开。4.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活动 2 观察植物细胞本活动主要是用显微镜观察已经制作完成的洋葱表皮装片。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并能仔细观察洋葱的表皮。教师要提示学生利用显微镜找到洋葱的表皮细胞,观察并描述它的形态特点。还要与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图像进行比较,发现所看到的现象有哪些不同。21cnjycom观察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并描述所看到的洋葱表皮,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他们看到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并帮助学生简单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这里对学生的要求只是了解,不要求学生认识细胞的每一个结构。www.21-cn-jy.com本活动的最后,教科书还给学生留下一个新的任务:收集身边常见植物的茎、叶、果实等器官,尝试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方法制作各种植物器官的装片。这个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制作更多植物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不同植物细胞,发现并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特点。第 4 课 细胞组成了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人体细胞装片,并进行描述和比较。(2)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科学探究(1)通过显微镜从微观上观察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和描述,发现细的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3)利用文字、图画等的形式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图像。3.科学态度(1)体会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 1 观察动物细胞 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动物细胞,了解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观察、比较和描述活动 2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通过对几组照片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1)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妍妍和琪琪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桌面上摆放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和书本等物品。琪琪正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产生问题: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吗?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驱动任务: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装片。通过观察,初步发现植物体的不同部分都由细胞组成。同时,学生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动物是否也像植物一样由细胞组成呢?这节课的设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解决学生的这个疑问。活动 1 观察动物细胞 本课主要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生物的细胞。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细胞学说是在对各种生物做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建立的。要让学生认识到,仅仅观察植物的细胞是不够的,需要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建立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概念。本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蛙卵细胞和动物表皮细胞的装片。活动包含了以下的内容:(1)继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2)观察动物的细胞装片,丰富学生对细胞的认识;(3)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细胞。21 教育网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人血细胞的装片。引导学生描述人体细胞的特点,并能初步在外部形态上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进行比较,借助关键词说出这些细胞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1cnjy.com活动 2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自罗伯特虎克发现软木细胞以来,人们利用显微镜等设备广泛地观察了各种动植物的细胞。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装片。如人和动物的神经、骨骼、血液、肌肉细胞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细胞等。只有在观察大量的生物细胞后,学生才能发现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21cnjycom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装片。如受条件限制,也可以收集大量的细胞图片供学生观察。通过观察生物细胞,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生物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种器官的细胞,由于属于不同的组织其形态功能也会不同。只有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发现和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的。时,帮助学生感受到细胞学说的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不断寻找证据才总结出来的。1.5 微小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水体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2)知道生命世界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认识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如木耳、蘑菇等。2.科学探究(1)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认真细致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并进行记录和描述。(2)能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微生物的外形特点和运动方式;能通过资料进行简单的识别。3.科学态度(1)对微生物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感受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21cnjy.com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 能力要求问题活动 1 水滴里的生物从池塘中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描述、和分类活动 2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通过几组微生物图片,认识更多微小的动植物观察、比较和描述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妍妍和琪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茶几上摆放着金鱼缸、科学课本和微观世界的课外书。产生问题: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会有什么发现?驱动任务:在前面几课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果用显微镜去观察自然界的水体,又会有什么发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用显微镜观察自然水体中微生物的任务。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 1 水滴里的生物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数量远远多于我们能看到的。为了解更多的生物,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本活动就是收集自然界的水体,制作微生物的临时装片,观察水中微生物的形态及其运动特点。21 教育网教科书的文字提示:从金鱼缸或池塘里取一些水样,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你能看到水样里的微小生物吗?从水样中取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什么现象?描述你的发现。其指示包含以下的任务:一是到自然水域采集水样,选择长有水草和藻类的绿色池塘水进行观察;二是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三是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水样中的微生物,并能用科学的语言对微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描述。21cnjycom2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水中的微生物。www.21-cn-jy.com(图片说明:左上图为水绵,左下图为草雁虫,右上图为衣藻,右下图为硅藻。)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只有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才能被清楚观察到。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主要是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活动的难点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和追踪水中活动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21cnjy教科书把水中的微生物分为两大类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其中一部分是分布广泛、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如绿藻、水绵、衣藻等。另一部分是微小动物,这些微小动物种类繁多,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如变形虫、草履虫等。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围绕形状、颜色、外形特点、运动方式等对所发现的微生物进行描述。【来源:21世纪教育网】绿藻多见于淡水中,常附着在沉水的岩石或木头上,或漂浮在死水表面,是一些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氧气来源。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最多,故呈绿色。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 2 或 4 条等长顶生的尾鞭型鞭毛。21世纪*教育网衣藻是常见的单细胞藻类。观察过程中,可先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再转为高倍镜进行观察。从目镜中,可以发现有些细胞呈卵形、椭圆形或圆形,其细胞壁较厚,而且细胞体的前端有两根鞭毛,能游动的,这就是衣藻了。www-2-1-cnjy-com在低倍镜视野中,还能发现草履虫一种自然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运动迅速,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如果将显微镜的光线调暗一些,可以看到草履虫的虫体满覆纤毛,不停地在摆动。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他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进入细胞质。2-1-c-n-j-y水绵也是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水体的微小植物。在显微镜下,水绵藻体是由一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每个细胞中有一至多条带状叶绿体,呈双螺旋筒状绕生于紧贴细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一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核周围的细胞质和四周紧贴细胞壁的细胞质之间,有多条呈放射状的胞质丝相连。水绵在相对清洁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非常普遍,在水中呈片状或团状,摸起来手感黏滑。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它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接成各式各样的群体。1.6 酸奶的秘密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酸奶是由乳酸菌使牛奶发酵而成的。(2)了解人类合理利用微生物能使食品更易保存。2.科学探究(1)经历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2)通过完成“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的实验,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科学态度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养成创新精神。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活动 1 动手做酸奶动手做酸奶,找到牛奶变成酸奶的关键观察、制作、比较、推理和判断活动 2 控制酸奶形成的条件设计控制变量实验“探究酸奶形成 的合适条件”,了解乳酸菌的作用观察、推理、分析和归纳2.活动指引生活情境:波波和琪琪在妍妍家里做客。妍妍从冰箱里拿出自制的酸奶请大家品尝。产生问题:小朋友饮用酸奶,感觉酸奶真好喝!同时提出“酸奶是怎样制成的呢?”驱动任务:学生对酸奶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酸奶是怎样制成的。通过这个情境,引出让学生研究酸奶制作过程的任务。21cnjy.com活动 1 动手做酸奶酸奶是利用新鲜牛奶作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如果掌握了方法,学生可以自己制作酸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酸奶的制作过程,从中找出酸奶制作的关键步骤加新鲜酸奶;理解牛奶制成酸奶是由于细菌(乳酸菌)在起作用,感受细菌的存在。(图片说明:左图为牛奶与酸奶,中图为加热牛奶,右图为往牛奶中加入酸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实验前应让学生洗净双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准备一些一次性口罩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www.21-cn-jy.com1.认识制作酸奶的主要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盒酸奶,勺子( 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碗(用于调和),保温瓶(用于发酵)。【来源:21世纪教育网】2.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 35 左右。在 3540的温度下,更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但这不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为避免出现事故并提高课堂效率,建议由教师统一把鲜牛奶煮开并凉至适宜温度。天气较炎热的地区可以用冰箱迅速降温,避免污染。3.在牛奶中加 入 2 勺酸奶,搅拌均匀。通常 500 毫升的鲜牛奶配 125 克原味酸奶,加入后要搅拌均匀,使菌种均匀分布,有助于酸奶发酵完全。学生在操作时应避免手与酸奶或鲜牛奶碰触,更不能品尝。4.放入保温瓶中,保温 10 小时左右。放入保温瓶中是为了让乳酸菌能始终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也可用其他密闭容器代替保温瓶,在容器外包上毛巾等保温物品。如果条件允许,还能使用酸奶机等小家电设备。但决不能使用实验室仪器代替,一定要使用干净卫生的食用餐具。21 教育网5.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在学生操作完第 4 步之后,教师可以把提前 10 小时左右用同样方法制作的酸奶,供学生观察、品尝,比较与鲜牛奶有什么不同。观察时,引导学生着重从颜色、气味、形态(浓度)、味道等方面进行比较。21cnjycom活动 2 控制酸奶形成的条件在本活动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酸奶的制作过程,猜测哪个步骤是最关键的,并说出理由。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制作酸奶最关键的步骤添加酸奶。牛奶能变成酸奶,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合适的条件下,乳酸菌能让牛奶变酸,形成酸奶。酸奶的口感酸甜,比牛奶更易保存。21cnjy接着,教科书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探究任务:在怎样的条件下,制出来的酸奶口感更好?请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21世纪*教育网设计“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对照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酸奶制作活动中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如:改变添加酸奶时鲜牛奶的温度;改变加入酸牛奶的量;改变放入保温瓶中的保温时间等。因为是对照实验,一定要强调在改变其中一个条件的同时,要保证其他条件一致,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www-2-1-cnjy-com1.7 发酵与发霉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酵母菌能使面团发酵。(2)知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3)了解破坏霉菌生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2.科学探究(1)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2)通过调查生活中霉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3.科学态度(1)对发酵和发霉的生活现象产生探究兴趣。(2)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活动 1 发面团 尝试发面团,比较加了干酵母粉和不加干酵母粉的面团观察、制作比较和解释活动 2 发酵的秘密了解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属于真菌类。探究发酵的过程有气体生成观察、推理、分析和归纳活动 3 霉菌生长 设计和实施对照实验,观察 设计、观察、的环境 温度、湿度、光照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了解身边常见的防霉方法推理和解释2.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在妍妍家的厨房,妈妈在发面团。妍妍和琪琪在旁边观察。产生问题:小面团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驱动任务:发面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行为,但是,学生不了解面粉为什么会“发”起来,更不会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就产生让学生经历发面过程,了解发面原理的任务。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 1 发面团本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发面团”的对照实验,发现面团发起来的秘密酵母菌在起作用。(图片说明:左图为加干酵母粉,中图为加水,右图为搅拌。)准备好工具与材料,按照下列步骤,尝试发面团:1.准备两个小盆,每个小盆分别放 100 克面粉。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小盆不加。2.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3.将两块面团充分揉捏,直至面团成型。4.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小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将面团放置一个晚上后,用尺子量一量两块面团的直径和高度有哪些不同,并观察这两块面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时要尽量保证除“添加干酵母粉”这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要相同,例如:面粉的量,加入温水的量,揉捏的时间,面团揉捏成的形状大小等。在实验时,可以通过填写实验记录表辅助观察。21 教育网约一个晚上后,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地膨胀起来。指导学生观察: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21cnjycom没有加干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通过对比充分感知面团发酵后与发酵前的不同,从而发现是干酵母粉使面团发了起来。www.21-cn-jy.com活动 2 发酵的秘密学生在活动 1 中,知道发面团的过程需要加入干酵母粉。在本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发面团的现象,知道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变得松软可口。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酵母菌有球状、卵圆、椭圆、柱状和香肠状等。酵母菌和高等植物的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酵母菌无害,容易生长,在空气中、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图片说明:左图为发霉的草霉,中图为蘑菇,右图为木耳。)教科书除了介绍酵母菌是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外,还介绍了自然界中一些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大型真菌,例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的简单分类。21cnjy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 ,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来源:21世纪教育网】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蘑菇有非常多的种类。大部分蘑菇可以作为食品和药品,但毒蘑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1cnjy.com木耳,状如耳朵,是寄生于枯木上的一种菌类。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21世纪*教育网活动 3 霉菌生长的环境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www-2-1-cnjy-com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家里或周围环境里能看到的霉菌,研究它们的生活环境特点。本活动共分两个环节:1.指导课后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所观察到的霉菌生长环境特点;2.分析整理调查报告,归纳出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特点。第 2 个环节的活动指导很关键。通过生活中常见霉菌的图片进行引入,让学生说说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家中较久不穿的衣服、家具里晒不到阳光的角落、放置较久的蔬果食物等都可能发霉,然后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有些家庭清洁比较彻底,不易找到霉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适当的条件下自行培养霉菌,以便观察,如把一些已经腐败的蔬果放置在阴暗的地方等。在指导学生观察霉菌生长环境特点时,注意引导学生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通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也可将教科书中的调查表进一步细化。2-1-c-n-j-y1.8 网络课堂:身边的发酵食品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身边的发酵食品,知道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使食物更易保存。(2)了解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发酵食品及简单的制作流程。2.科学探究(1)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发酵食品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调查研究。(2)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至网络,并与他人交流,从而进行分析与汇总。3.科学态度(1)在发酵食品的过程中,体验技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环节 1 选定主题选定要调查的主题 分析和交流环节 2 搜集信息搜集发酵技术的原材料、条件控制和制作流程等信息调查、整理和统计环节 3 上传资料登录网站并上传资料 计算机操作和上传资料环节 4 交流分 了解和分析人们借助微生物 整理和分析享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作发酵食品2.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波波在彬彬家做客,饭桌上摆放着一坛泡菜、一盘毛豆腐和几盒酸奶。产生问题:饭桌上摆放的都是经过发酵的食品。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是经过发酵的?驱动任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调查到有关发酵食品的情况上传到小学科学网,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活动 1 选定主题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加工制造出各类发酵食品。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是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身边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首先,通过“任务驱动页”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主题。接着,了解发酵食品的常见种类,选定一个主题,收集身边相关的发酵食品。最后,通过网络课堂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发酵食品。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 2 搜集信息在教科书的提示下,教师帮助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调查。主要是对当地传统的发酵食品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搜集这些发酵食品的原材料、条件控制和制作流程等信息。由于学习的任务还包括通过网络课堂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地区传统的发酵食品,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活动做出提示,并要求学生要做好过程性的记录。21 教育网环节 3 上次资料登录小学科学网,上传当地发酵技术的照片和调查情况。环节 4 交流分享古代的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进行食品加工。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良,人们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实现了发酵食品的大规模生产。发酵技术的应用不但丰富了食品的种类,还解决了食物保存的问题。21cnjy.com阅读各地同学们上传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发酵技术的特点。2.9 各式各样的桥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常见的桥梁,知道桥梁能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使通行更便捷。(2)桥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结构可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和桁架桥。2.科学探究(1)知道分类是认识不同桥梁的有效方法。(2)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3.科学态度(1)认识到桥梁是多种多样的,并对不同种类的桥梁所涉及的科学道理产生疑问和探究的兴趣。(2)体会到工程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二、教学指引1.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 1 常见的桥梁描述并画出印象中的桥梁,并通过与同学交流,加深对桥梁的了解描述活动 2 桥梁的类型古今中外的桥梁干姿百态,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可按建筑材料分,可按用途分,可按结构分。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标准给桥梁分类。观察和分类2.活动指弓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一条河流上有多座不同类型的桥梁,由远及近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