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2581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PICC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PICC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什么是PICC?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 Catheter,3,国外在60年代开始研究使用,现已被广泛使用。 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2000年以前呈缓慢增长。 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如:肿瘤病人化疗、普外科、新生儿病房肠外营养、重症监护等。 2002年开始在放射肿瘤科使用,并在全院推广。,PICC概述,4,PICC的优势 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 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特别有助于高危和免疫抑制人群 感染率3% 可由护士操作 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5,PICC的适应症 需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 化疗 胃肠外营养 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家庭病床的病人 早产儿,6,PICC的禁忌症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乳癌术后患侧臂静脉,7,拔管困难,08,局部穿刺点过敏,07,局部穿刺点渗血/水肿,06,导管断裂,05,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堵塞,04,导管移位及导管脱出,03,与导管有关的感染,02,静脉炎,01,8,静脉炎分级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对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跟踪。 1级:输液部位发红、肿、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发红、肿、疼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3级:输液部位发红、肿、疼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静脉炎,9,机械性静脉炎,原因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与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有关; 穿刺者技巧; 导管尖端位置。 头静脉进入。,10,预防 提高穿刺技巧;合理型号选择;避免直接碰触导管。 处理 立即处理; 休息抬高患肢; 避免剧烈活动; 热湿敷:20分钟次,4次日; 轻微活动(握拳/松拳); 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建议进行理疗。,机械性静脉炎,11,化学性静脉炎,原因 刺激性药物 PH值/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不合理的稀释 快速输注 微粒 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12,化学性静脉炎,预防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充分的血液稀释; 合理的药物稀释; 滤器的应用 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 原则拔管,考虑费用问题,应先进行处理。,13,细菌性静脉炎,原因 不正确洗手 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未遵循无菌技术 穿刺时污染导管 敷料护理不良 预防 严格无菌技术,14,细菌性静脉炎,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 根据成因处理 培养、抗生素应用 拔除导管或更换,15,血栓性静脉炎,原因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导管外周形成血栓) 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有关(血管内膜形成血栓) 与封管技术有关(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 表现:患肢肿胀,臂围置管前2cm 处理 热敷 尿激酶溶栓 拔管,16,穿刺点感染,症状 分泌物、红、肿、痛、无全身症状 原因 与无菌技术有关 皮肤消毒不良 敷料护理不良 洗手技术 免疫力低下的病人,17,导管相关性穿刺点感染,处理 严格无菌技术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加强换药 细菌培养 必要时拔管,18,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症状 寒颤、发烧 疲乏 精神不适 白细胞增多 血培养阳性 导管培养阳性,1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原因 皮肤细菌 导管内外的细菌 纤维蛋白鞘 因其他原因发生的感染 差的皮肤护理,20,治疗 血培养 根据病因治疗 拔管 抗菌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21,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预防 无菌操作 监测敷料状况 观察导管及输注液体的性质 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导管留置者,如: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严重下降、糖尿病、大剂量使用激素等病人应重点检测。,22,导管移位,外量导管长度增加,过度活动;胸腔压力的改变;不正确的导管固定;疏忽中导管外移.,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观察导管长度;通知医生,X线定位 ;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能更换导管。,症状,原因,预防处理,23,PICC操作程序 - 固定,24,临床表现,原 因,护理对策,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无法冲管 输液时上肢肿胀 输液时液体外渗,1、不正确固定 2、换药不当 3、病人躁动 4、未缝合固定,1、妥善固定导管 2、换药方法正确 3、动作轻柔 4、护士患者宣教 5、专业护士操作,导管脱出,25,导管阻塞,原因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间不相溶; 未正压封管致血液返流,采血后未正压封管;(尽量不从导管内抽血)。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患儿体位导管打折;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26,导管阻塞,症状 给药时感觉有阻力 输注困难 无法冲管 无法抽到回血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27,处理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导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酌情拔管,导管阻塞,28,预防 尽量减少穿刺时损伤 采取正确的封管技术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导管阻塞,29,导管再通,禁忌使用小规格注射器(10ml以下)直接推注,以免导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尿激酶溶栓的方法 用物准备:0.9%NS100ml20ml注射器1支1ml注射器1支 三通1个 尿激酶浓度:1万单位的尿激酶加2ml生理盐水(5000u/ml),30,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方法 PICC接口连接三通管,直的一端连接稀释的尿激酶1ml注射器且关闭,另一端连接空20ml注射器,回抽后关闭。开放直的三通,稀释的尿激酶进入导管,关闭。 30分钟后,将空的20ml注射器抽回,若见回血,导管再通成功;若无回血,再反复一次。,31,正确连接注射器和三通,20ml注射器回抽,尿激酶负压吸入,30分钟后回抽20ml注射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32,再通后连接输液,溶栓治疗的观察,注意有无继发出血症状皮肤黏膜的出血注射部位的青紫血肿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头疼、头晕等症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33,导管断裂,原因 体外部分断裂:未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 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所致 体内部分断裂: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所致 预防 不要用力冲管;使用10ml注射器;正确固定;不要在导管处缝合和使用缠绕胶带;避免使用利器,34,处理 体外部分断裂:修复导管拔管 体内部分断裂: 快速反应处理 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病人制动 确定位置 行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导管断裂,35,穿刺点渗血/红肿,1、穿刺点红2、穿刺点有硬结3、 疼痛 4、有斑纹,临床表现,1、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2、凝血机制异常3、穿刺位置不好4、化疗病人,原 因,36,穿刺点过敏,临床表现,原 因,预防与处理,1、与季节有关 2、对消毒液或敷料或敷贴过敏 3、过敏体质患者 ,1、脱敏 2、采用纱布换药 3、刺激小的消毒液 4、较严重需每日换药 5、对导管不耐受拔管,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红、痒、丘疹,严重者出现水疱,37,拔管困难,原因 导管置入时间过长和静脉壁粘附 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痉挛、化学性静脉炎对血管的刺激 感染、静脉蜂窝组织炎,由于软组织炎症引起肿胀导致拔管阻力 输注冷的注射液 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害怕,紧张所导致的血管痉挛,38,处理 血管痉挛:稍等再拔。典型的痉挛是由于静脉壁受某种因素激惹引起的,这种痉挛持续时间短。 当出现拔管有阻力或病人感到疼痛时,应用X线确定目前导管的位置。 拔管时要稍用力,但力要均匀。 对静脉部位进行20-30分钟的热敷后再拔管。 若第二次拔管仍有阻力,12-24小时后再拔除。,拔管困难,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