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1375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安全管理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及生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机具、设施、环境等诸要素,人是最关键的。而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承载于教育。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首先要管人,最根本的也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即使有更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更好的安全设施也不能确保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的临时性、流动性行业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不稳定因素,确保对安全生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安全生产需要诸多因素的协调才能实现,而在众多的因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意识、行为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随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人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可以主动避险和自防,主动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纵观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人为的,即使是意外事故,如果对其偶然性也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完全可以避免。企业领导对安全重视,才能确保在资金、人员、设施等对安全方面的有效投入;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和到位;工人有了安全意识,并把各种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减少违章操作。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中的每个人,安全管理责任制要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在安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要从人的方面找原因,安全隐患的整改要具体落实到个人,安全隐患的整改结果,要安全检查负责人复核。三、教育为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应分层施教,从领导到管理者到操作者都必须接受与其职务、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层次从上到下形成金字塔结构,基层的安全教育关系到结构的稳定。目前建筑从业人员85以上是民工,民工的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自我防护意识的欠缺,造成绝大部分的工伤、安全事故出于民工,追根溯源,在于教育。对民工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1、安全培训: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明文规定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我集团公司规定,新工人在上岗前,必须先到建筑协会接受安全培训,在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人必须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2、三级教育:经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新工人,在上岗前还需要分别接受公司、工程项目部、作业班组对应的安全教育。3、班前教育:及时有效,适用性强。因应当天的工作内容、作业环境,由班组长指出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要求,在每天班前对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4、安全标语:视觉性强,内容简明扼要,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在心上。5、宣传栏: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内容可经常更新,能吸引人反复观看,看后能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6、阅览室:让员工随时学习,查阅安全知识书籍、安全类报刊,安全法规、案例分析等。为员工自学创造条件。7、知识竞赛:寓教于乐,有奖问答,把安全知识融入竞争抢答的游戏之中,场面热烈,员工参加的积极性高,增强员工对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8、多媒体教育:用VCD机、大屏幕投影机及电脑幻灯,播放安全教育录像片、图片。能使受教育者的听觉、视觉高度集中,特别是事故案例录像片,通过震憾和血淋淋的声像效果,使对安全生产存有麻痹、侥幸的心理受到强有力的冲击。9、反面教育:用数码相机把施工现场的违章行为即时拍照、在适当的场合,连同违章处罚进行曝光。10、现场教育:召开违章现场会或安全事故现场会,参加者亲临现场,气氛严肃,感受和记忆深刻,有强烈的警示作用。11、人性化教育:民工是弱势群体,在对民工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了解与同情、尊重与关爱。使他们的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四、结束语实践证明,安全管理以人为本,责任到人,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安全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要确保安全生产首先要抓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教育需要因时、因地、联系实际、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做大量工作,才能收到成效。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