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厅无害产品认证监管方案.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063023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厅无害产品认证监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厅无害产品认证监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厅无害产品认证监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厅无害产品认证监管方案为了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进程,实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情况地处东北,黄河中游西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45-1101510,北纬374147-382324之间,海拔高度675-1339.5米。全县总土地面积2028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12乡、653个行政村、总人口27.3万,其中农业人口24.7万。(一)土地及土壤资源。根据地貌特征,全县分为北部丘陵片沙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西南丘陵沟壑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我县现有基本农田78万亩。土壤种类较多,以黄土性土壤为主,土层深厚,宜耕性强。(二)气候资源1、光能:年平均日照为2687.4小时,年际差为600.6小时,4月至10月农事活动季节日照为1920小时,完全能满足作物需要。光能资源丰富,适用于农林牧综合发展。2、热能:年平均气温10.2,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4.4,4-10月份,气温平均日较差为12-14,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积累,获得较高产量。平均无霜期199天,最长为229天,最短为172天,年际差为57天,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于大秋作物,不利于越冬作物。3、降水与蒸发:年平均降水量386.6mm,年最大降水量576.3mm,最小降水量235.7mm,年际差为340.6mm。主要雨季7-9月份降水量190mm,占总量的49%,全年大于10的作物有效生长季节降水量为353.6mm,年蒸发量为22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三)水资源。全县水资源包括佳芦河水源和黄河、车会河、店镇河、坑镇河、乌龙河、秃尾河、螅镇河(全县较大河流)水源以及地下水。佳芦河在县境内流长62.8公里,流域(境内)面积8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30万立方米,中、下游淤灌面积0.73万亩左右,保证灌溉面积2.3万亩,拥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42座,小二型6座,淤地坝3200多座,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灌溉回归水,蕴藏量为2.48亿立方米/年。(四)种植业资源。全县粮食作物主要有豆类、马铃薯、玉米、谷子、糜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向日葵、胡麻等;瓜菜作物主要有西瓜、甜瓜等。截至XX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为78万亩(豆类32万亩、马铃薯30万亩、玉米10万亩、特色蔬菜0.65万亩、瓜类0.35万亩、油料0.6万亩,其它4.4万亩)。(五)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4万亩,其中有林地27.1万亩,疏林地0.6万亩,灌木林20.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0.5万亩,苗圃地243亩,宜林地106万亩,辅助生产林业用地16亩。农田经济林60.5万亩(红枣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9.3%。(六)养殖业资源。全县生猪饲养量20万头,羊子饲养量40万只,家禽饲养量40万只,奶牛存栏580头,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43.1万亩。羊子以白绒山羊、小尾寒羊等品种为主,生猪以约克、杜洛克等品种为主,奶牛以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为主,蛋鸡主要以新罗曼、海赛等品种为主。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药肥,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生产,生产出优质、营养、安全食品,真正起到“示范、引导、实用、高效”作用,让城乡人民吃上放心、安全、健康食品。三、目标任务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有效改善和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县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即:XX年全县种植业基地面积稳定在78万亩,其中豆类32万亩、马铃薯30万亩、玉米10万亩、油料0.6万亩、特色蔬菜0.65万亩、瓜类0.35万亩,其它4.4万亩;农田经济林面积达到81万亩,其中红枣80万亩;养殖业规模达到130万只(头),其中生猪饲养量25万头,羊子饲养量45万只,家禽饲养量60万只,奶牛存栏0.1万头;农产品加工经国家和省级无公害认证12个;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实现在全县范围内从农田、养殖到加工、餐桌全过程质量监控,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基本无害化。四、工作重点(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1、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镇生产、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营造一个安全无污染的生产环境。2、制定出基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我县常规10多种农作物和4种畜禽品种,农业部门要制定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生产者按规程进行操作。3、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限制使用限用农(兽)药,推荐使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兽)药和生物农药(制剂),推广应用诱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先进防虫技术,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创立名优品牌的目的;按照省农业厅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要求,使基地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真正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农产品,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二)加强对农(兽)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1、开展专项整治高毒残留农(兽)药执法检查工作,禁止销售甲胺磷等18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合配制剂,禁止销售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2、教育广大农民不使用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兽药,并严格按照安全期使用农药,严格执行休药期。3、加强蔬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工作,依托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加强对生产基地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抽检和例行监测,对生产基地即将上市农产品经检测农(兽)药残留超标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出禁止采收通知单或延期收购通知单,责令生产者限期整改直至禁止进入市场。(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以及在生产基地、村委会等设立宣传栏(窗)、墙报,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通告等多种有效形式,重点宣传禁止使用农药和禁止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五、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为了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业、畜牧、林业、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环保、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统一组织领导,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逐级签订合同,实行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办公,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推进。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要做好产品认证申报、产地现场检查、无公害农产品相关知识培训的工作;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积极配合,严格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生产、加工企业操作规程的审定与发布。工商部门要做好市场流通环节监督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审批与商标注册工作。商贸部门要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控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所需资金组织和落实工作。各乡镇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目标,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领导、实施、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监测、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体系,按各自职责协同组织实施。要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抓好相关检测工作和强制性的技术推广,引导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搞好市场准入。(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1、加强规章制度和扶持政策的制定工作。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业投入品有关规定,抓紧制定无公害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业投入品准入制度等制度,为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工作的推进和全县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2、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镇生产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加强对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水、土、气的监测与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污染物,在合理调整农业用药、用肥、用料、用水结构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农化学物质的使用,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符合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禁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品种和生产季节,适时公布农业投入品的禁用范围,鼓励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扶优打假,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禁禁用农业投入品上市,实行质量安全控制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3、健全管理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和有关执法部门要定期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发现使用禁用或超量使用限用投入品等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生产问题,及时通知生产者限期整改。对拒不接受整改意见以及情节严重的,要建议发证部门取消标志的使用。工商、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业务,依据国家反不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无公害食品市场的执法力度。农业行政法工作要逐渐从农业投入品转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农产品全过程监督,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销售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严肃处理。(三)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生产体系1、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县、乡(镇)、村三级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人共同负责基地生产管理,逐级按农户、地块、作物、品种和产前、产中、产后、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每个农户都要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管理记录。做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标准、统一质量标准。在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建设上,要详细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统一编号。农户档案主要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要统一制定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畜禽饲养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由农户如实填写,并在农产品出售后10日内将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畜禽饲养管理记录提交县农业局存档。2、净化产地环境。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争取引进现代农业环境检测设备,对全县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进行检测,保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并限期整改。3、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突出抓好5类农作物和4类畜禽无公害基地的认定。4、抓好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一是邀请省级有关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队伍人员技术水平;二是组织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三是向农民发放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是在作物关键生产季节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四)推行市场准入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1、完善检测检验体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强现有检疫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检测手段,尽快提高检测能力。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基地和批发市场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引进国内外快速检测的方法手段,培训技术人员。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以产地检疫为核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相结合的检疫体系建设,完善检疫手段,提高检疫能力。2、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出台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分类管理、分批推进的原则,从专柜、专营店、专业市场开始,以鲜活农产品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对专销区实行挂牌经营,对专营区自产和外进农产品,都要提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部门、标志批准年限、执行标准等有关证明材料。建立追溯制度,从生产到销售每一环节都要建立纪录档案。组织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的对接和互认。建立承诺制度,生产者向经营者、经营者向消费者要做出承诺。积极探索研究不合格产品召回和理赔制度。3、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覆盖范围。对获得认证的无公害食品要逐步实施分级包装,在生产包装上表明产品的产地或来源,以便追究责任和溯源产地,方便消费者选择并监督。适时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都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标识或标注。(五)加大投入力度,搞好流通服务1、增加投入。财政部门要增加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技术推广及检测认证标识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检测检验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确保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2、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培育流通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农户、“订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要求,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培育创造无公害品牌农产品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作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的重要内容,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质量、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繁荣市场。六、时间安排(一)宣传发动。XX年1月底至4月底,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宣传发动工作,搞好实施方案落实和前期基础工作。(二)技术培训。5月初至6月底,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工作培训班。组织举办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班2-3期,保证工作小组每个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后根据各个生产季节和实际情况组织进行技术培训。(三)例行监测。从XX年7月开始,每月由市、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组织对生产基地农(兽)药残留快速定性例行抽样监测;每季度对生产基地农(兽)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由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抽样送省农业厅检测。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