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体育之区指导方案.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055562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体育之区指导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体育之区指导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体育之区指导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体育之区指导方案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健身需求,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内涵,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XX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为指引,以丰富“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城市内涵为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生活理念,推进全民健身,完善体育设施,丰富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擦亮“五连冠”体育品牌,用三年时间把打造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宜居宜游的“体育之城”。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的体育之城创建活动,使我市体育事业形成体制健全、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地设施较好、体育科技发展、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繁荣、赛事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跃、对外交流广泛、体育队伍形象良好的新局面。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XX年-XX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要求,力争使体育锻炼参与率等10个一级指标和经常参加体育铍炼人数比例等57个二级指标达到B类以上标准;使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率达到8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实现市、县、乡(镇)体育场馆建设全覆盖;实现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全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0%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住宅小区建有健身球场或休闲广场或健身路径;竞技体育水平处于全省中上水平;体育产业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三、工作任务(一)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根据“两城”建设和创建体育之城的目标,为满足市城区100万人口健身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需求,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范围内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1建设“五中心”。在城区东、西、南、北、中形成整个城区体育设施骨架主体。加快城东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完善城北体育中心的游泳跳水中心、网球场、羽毛球场、高尔夫练习场馆设施;拓宽城西体育中心的南岭生态园及体育休闲中心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西油山全国顶级赛车基地;扩大城中体育中心的国家女排训练基地影响力和带动力;结合城南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城南全民健身中心,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2建设“五基地”。郴江河健身长廊基地;环东江湖300公里自行车赛基她;苏仙岭、王仙岭、骆仙岭、南塔岭、东塔岭和五盖山、飞天山、莽山户外健身运动基地;城区所有公园、游园休闲健身场所基地;市、县两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健身场所基地。利用我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山湖改造、道路建设工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江、湖、山、园、院”体育健身场地特色,提升城市品位。3建设“三路径”。以大道为纵轴,以郴永宜大道为横轴,以至宜章90里骡马古道为辅线,建设自行车、徒步行体育健身三大路径。结合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健身步道连接沿途各行政村、社区、居民住宅小区,适当建设体育休闲健身中心和健身场所,带动沿途两边的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独有特色的体育休闲健身路径。4建设便民健身锻炼场所。社区、乡镇建设健身中心(1个灯光篮球场、10件健身器材、2副乒乓球台)和体育健身休闲广场。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个篮球场、2副乒乓球台、6件健身器材)。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健身球场或休闲广场或健身路径覆盖率达80%。所有院校和单位已建体育场馆应当向社会开放。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各类民办健身场馆命名为全民健身中心(站、点)。通过以上健身场所的建设、盘活,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有健身场所锻炼,最大限度地满足街道、社区居民健身需求。5建设县级体育场馆。每个县市区建设1座综合性体育馆和1个全民健身广场。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建设小型、多样、便民的全民健身设施,为方便群众就近健身提供场地设施保障。(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满足群众体育文化的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兴办的原则,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开展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1大力倡导健身理念。通过广泛宣传,使“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把被动健身变为主动健身,把崇尚健身变为个人自觉行为,不断提高经常锻炼人口比例。2定期举办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市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众体育运动会,将全市运动会、大众体育运动会与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有机结合,通过运动会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3开展多样性体育赛事。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定期不定期举办有特色的、群众参与度高的各类体育项目赛事活动;各单位、社团、体育协会、俱乐部要经常性地举办各具特色项目的体育比赛;乡镇、街道、社区、村委会举办小型多样的运动会。大力推进运动进家庭活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4全面推广气排球运动、工间操活动和自行车运动。在全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推广和开展气排球运动、工间操活动和自行车运动,改变上班族缺少锻炼的状况。5积极打造“五大运动健身品牌”。打造国家女排训练基地、环东江湖300公里自行车赛、至宜章90里骡马古道徒步行、国际国内顶尖汽车赛、气排球运动五大品牌。在东江湖环湖岸边链接、新建一条环湖路径。通过举办国际国内“环东江湖”自行车大赛、“90里骡马古道”徒步行、国际国内知名场地汽车越野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形成独有知名品牌,从此带动沿途、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体育文化实力。运用女排基地的影响,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积极向上争取2-3个国际知名、观众喜爱的体育项目特别是排球项目落户。通过世界级比赛实况转播,大力宣传推介,形成我市独有品牌。大力推广适合老、中、青、少人人参与的气排球运动。(三)推进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满足多层次、多人群健身需求。1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健全由政府引导、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各级各类(包括乡镇、街道、社区、村委会)体育社会团体、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活动站(点),成立30个以上市级体育协会、俱乐部,形成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组织的网络。2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XX年,市、县两级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省驻郴各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委会应当配备1名体育指导员,负责本单位的体育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四)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系统,满足人民群众科学锻炼和健身需求。以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各县市区国民1本质监测站和社区、乡镇、街道监测点,使国民体质测试覆盖全市80%的人群,不断健全惠及民众的优质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五)突出精品工程发展战略,满足竞技体育发展要求。1调整项目结构和布局,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建立田径、举重、水上、游泳、摔柔跆、球类6个项目管理中心,按省运会的项目设置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项目的发展战略。加大对优势项目的投入力度,确保优势项目更强,稳步提升潜优势项目反其他项目,不断增加各项目夺金点,扩大各项目的夺金面。2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增强我市竞技体育实力、加大对上级训练部门的人才输送力度为出发点,重点扶持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做好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梯次结构的合理衔接。大力实施“2515”工程,即每个项目中心注册管理200名运动员,突出抓好培养50名省级重点运动员,重点培养10名国家级尖子运动员,3年向上输送5名国际级尖子运动员。3改革和完善训练体制。改进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和业余体校考核评估标准,健全专职教练员管理办法,形成动态竞争的激励机制。4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体育人才,全面提高竞技体育队伍素质。加强体育人才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训与考核体系,优化队伍结构,改善体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强化奖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制定体育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教学、训练、科研、运动等领域的高水平体育人才。5加强体、教、校三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学校寐!青工作和业余训练经费的投入,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业余训练长年开展。全市建立20个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密切体育与教育的合作,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六)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增长。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挖掘市场潜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规范、有序、健康的体育产。1树立体育产业意识,加强体育产业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管理,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体育产业的科学发展。2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包括体育产业组织、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等政策,引进国内外体育知名品牌,培育体育企业集团,增加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表演业,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的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3培育体育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利用我市优势项目和普及项目及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拓展体育健身、培训、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市场,大力发展体育劳动力市场、体育技术信息市场、体育资金市场等要素市场,继续保持发展体育彩票发行工作良好势头,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化。4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从业行为的管理。加快体育执法队伍建设,依法对全市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等进行监督、管理,使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市场更加规范。四、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XX年1月-6月)1做好全面调查工作,摸清体育设施现状,确定体育设施建设项目。2根据创建要求,制定创建规划,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组建工作班子。3翟开全市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分解创建工作目标任务。4通过新闻媒体、横幅、宣传窗口等各种形式,宣传创建意义,扩大创建影响,营造创建氛围。(二)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1各级各部门根据各自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认真组织、抓紧实施项目建设。2加强督查,强力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三)验收总结阶段(XX年11月-12月)1各级各部门进行自查自评。2创建领导小组组织验收。3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创建体育之城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向力力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瞿海任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张爱国,市政府副市长张希慧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制定实施计划,建立考核制度,落实1名联络员与市体育局联系协调有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层层发动,营造氛围。创建活动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在创建工作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是重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关键,健全群众体育组织、落实体育事业经费是保证。各级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有效手段,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提高全市人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三)突出重点,协调联动。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合理布局体育设施,确保体育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在旧城改建中要保障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采用土地盘活政策,改建落后设施,提高旧城区体育设施利用率。要妥善安排市本级重大体育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人口规模在3000以上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审查阶段,应征求体育主管部门意见。新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区以及学校必须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并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四)加大投入,保障经费。为确保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创建工作专项经费。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公众健身场馆建设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投资兴建,各单位的健身场所由各单位投资兴建,小区的健身场所由开发商投资兴建。对可以实行社会化运作的场馆设施,要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从XX年起,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将人均2元的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人均5元的健身设施建设经费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年初预算,且每年增长比例为1%以上。(五)精心管理,强化督查。加大对健身设施的管理力度,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定期对健身设施进行检查、检修,确保健身设施正常运转,发挥应有作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应建立督查机制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及时整改并通报批评。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