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Q** 文档编号:50553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 4次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市委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 4 次会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交流研讨年度重点党建项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市党建工作,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展示新气象、新作为,以党建工作激发的组织力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奋力冲刺全年目标、实现明年工作开门红。刚才,王向红、李银江两位十九大代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冒着热 气” 的十九大盛会,听了之后深受启 发。市委宣传部汇报了全市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载体,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组织实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和 7 个县区分别交流了各自牵头实施的年度重点党建项目实施情况,其他项目进行了书面交流。总的来看,各地各单位抓党建项目态度端得正、责任压得实、推进抓得紧,进展达序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活动成果、制度理论成果、宣传品牌成果,在项目引领示范中提升了全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要收“纲举目张” 之效。党的建设历来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党建项目,让职能部门、县区书记领办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大家组织动员能力强、整合资源效果好的优势,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真正实现党建项目做一个成一个。下面,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市党建工作强调几点意见:一、聚焦首要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的意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力量决定发展力量,人才优势决定发展优势。谁能够抢占人才先机,谁就能够赢得发展先机、赢得区域竞争主动权。目前,荆门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实现“缩差领跑” 的目 标,必须牢固树立新的人才观、用人观、竞争观。第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既要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也要注重挖掘、培养、引进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草根人才。不能狭义地理解人才,认为人才就一定是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一切为建设“四个荆门” 创造性地付出 劳动、奉献力量的人,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一些愿意为“四个荆门” 建设服务的人,我们都要尽力帮助其成才。比如,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四个荆门” 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第二,要树立新的用人观。荆门要建成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节点城市,要在这一轮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抢占先机,必须要有在全球全国选人才的眼光、胸怀和胆略。第三,要树立新的竞争观。我们必须明白,城市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各个城市之间比较优势的发挥。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一个城市相对于另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潜在竞争优势。这个比较优势是动态的,要随着城市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实现动态升级。人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产业;一个城市能够吸引什么层次的人才,就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如果说荆门能够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就能成就“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的梦想。从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我市的人才工作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这几年,我们柔性引进“两院” 院士,引进海归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建成了全省最多的院士工作站,建成了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并在全市实施专业技术官制度,为推动荆门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提升荆门的产业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人才工作与 “加速转型、缩差领跑”这一战略目标还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才氛围不浓。在引才的过程中,政府热、企业冷,上面热、下面冷,没有形成政府与企业互动的机制。二是顶层设计不够。对全市人才引进和培养,缺乏统筹谋划,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战略思维。三是政策落地整合不够。这几年,我们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研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都比较分散,没有集成,没有统筹,没有形成合力。政策宣传也不够,有的政策没有落地。四是政府与企业对接不够,信息不对称。院士工作站数量不少,但发挥作用极其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不够,院士带项目、带成果与企业对接不够。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尤其是党委、政府的“一把手” ,一定要履行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相关部门必须围绕人才工作履行职责,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形成荆门人才的比较优势,提升荆门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助推荆门“缩差领跑”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推动人才高地和人才强市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要突出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第一,要进一步研究差异化的人才政策。一个地方能不能够成为人才建设高地,关键取决于人才政策的差异化。所谓人才政策的差异化,就是一个城市所制定的人才政策较其他城市更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荆门虽然是地级市,但属三、四线之间的城市,在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方面,有一些先天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劣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荆门的区位、产业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要吸引一些海归人才、行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前来落户,必须解放思想,必须要有更宽阔的胸怀、更长远的眼光,必须制定个性化的、突破性的、对高端人才有吸引力的、比其他城市更优惠的政策,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要研究:一是要针对引进海归人才制定突破性的政策。以现在出台的海归人才政策,以目前的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环境,很难引进海归人才来荆门创业。因此,在海归人才引进上,一定要有突破性的政策。二是要对近年来出台的引进人才政策进行整合集成。现有的引进人才政策有好几个版本,没有进行整合。要形成统一的政策,要有引进各层次人才的政策指南。三是要研究最新的人才需求。要研究人才的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到一个地方创业最需要什么。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住房;二是资金,就是配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的资金。我们一定要研究各类人才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政策。差异化的人才政策集成之后,还要总结、提炼,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外宣传发布,让各类人才知晓荆门有人才计划、有人才品牌,尤其是让其知晓荆门引进人才政策的兴奋点。第二,要下决心创造人才引进、人才成长的环境。人才能不能留得住,关键取决于一个地方有没有成就事业的平台,有没有适合居住的环境以及产业配套的环境。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提供量身定做、成就事业的平台;要下决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荆门城市形象,为他们创造宜居的环境。第三,要构建人才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一是要加快建立创新创业的平台。按照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加快建设海归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这些载体和平台不能仅仅是一个概念,市、县两级都要投入实际运营。二是要加快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训平台。要加快推动与软通动力成立创业学院,与中国农科院联手建立职业农民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学院,并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三是要加快建立引才的平台。要依托海外湖北商会、美国湖北工商会以及市政府驻北京、深圳等招商联络处,设立引进人才的工作站,把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第四,要扩宽引才、育才的视野。既要引进高端人才,又要引进实用型人才;既要引进创新创业的人才,又要引进创新创业的团队;既要引进经济领域的人才,又要引进社会领域的人才,包括一批文化人才。重点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引才视野:一是要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引进人才。要围绕推动荆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来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在制定七大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同步制定引进人才规划,确保每个产业都有一支团队、有一批人才。二是要围绕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进人才。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依托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要改变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方式,改资金支持为基金支持,并且基金支持要与院士工作站以及院士的科技成果转化挂钩。三是要围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进人才。要大力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致力建立资本市场的“荆门版块” 。一方面,市、 县两级要选配一批金融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四是要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引进人才。要通过引进城市规划和设计人才,来引进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降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成本,减少城市规划设计浪费。五是要围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引进 人才。重点是要引进一批导师,引进创业创业载体或平台的专业运营者团队。载体和平台建起来之后,如果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不采取市场化的机制来运营,就有可能失去作用。六是要围绕推动建设中国农谷、柴湖振兴发展来引进人才。要大力推进与中国农科院、华农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对接来引进人才。第五,要加强人才引进的基础性工作。一要编制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企业需要人才计划。二要建立荆门籍人才数据库。三要建立支柱产业所需要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数据库。第六,要狠抓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国农科院、省内高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实习基地以及成果转化基地。第七,要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关键要研究人才工程计划,形成荆门人才的平台。第八,要狠抓人才特区建设。荆门有两个地方要成为人才特区、人才试验区,第一是高新区,第二是屈家岭管理区。市委组织部要和高新区、屈家岭管理区一起,围绕建设荆门的人才特区、人才试验区,研究具有突破性的特殊政策和特殊机制,包括人才聘用、人才身份管理、薪酬制度改革等。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第一,要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的机制。要大力整合与人才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各项资金不能分散,不能各自为政。要潜心研究怎么将人才资金变为人才基金,并通过基金来与金融机构对接、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人才专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支持产业、支持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对科技成果马上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团队,一定要通过人才基金给予支持。第二,要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平台整合、机构整合、资本整合、队伍整合。第三,要创新人才服务的机制。目前我们的政策落地、项目评审流程,每一项都由不同的部门审核。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像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办证办照一样,只能有一个服务团队,只能有一个服务窗口。要依托创新创业集聚区和产业园,或是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为各类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提供便利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第四,要创新引才的机制。要拓宽视野、拓宽思路,尝试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地方的经验,与猎头公司合作,引进所需专业人才。第五,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考核机制。要重新修改、完善人才工作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来设置,一定要聚焦重点、简化指标,让考核更实、更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