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征文范文(教育篇)4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493861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40年征文范文(教育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范文(教育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40年征文范文(教育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 革 开 放 40 年 征 文 范 文 ( 教 育 篇 ) 4 篇(篇一)教育之路,青春之旅我们,一群懵懵懂懂的 00 后,终于踏上了大学之旅。踏入大学大门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青春梦想的起航,意味着青春理想的萌芽。从无知到有知,从懵懂到熟练,教育伴随了我们的一生,如影随形,悄然而又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幼年之时,父母是我们的教育家。温柔的母亲,严厉的父亲,鞭策着我们树立基本的行为准则;稍稍长大一些,老师成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启蒙家,在这段漫长而有意义的岁月里,我们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健全了人格,播种了青春;待我们长大成人,社会又教会我们各种社交技能。在不断的经历中我们成长着,进步着。走在校园里的林荫大道上,伴着阳光与微风,翻开书的卷首,用手指慢慢地来回擦拭着,任凭思绪缠绕着南财的味道,交织着,聚集着,勾勒着我们未来的模样,还有青春的影子。犹记得,开学典礼上校长对我们的殷切嘱托;回过神,来到南财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南财理念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作为一所迅速崛起的财经类高校,南财的师资力量之强及教学管理之严谨是毋庸置疑的。老师们以专业的水准引领着我们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做我们学习的引路人。新奇的知识,生动的例子,亲切的语气,活泼的课堂气氛,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奔向知识的天堂。南财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军训让我们体会到了军人的艰辛,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体能素质。“新生杯”英语演讲大赛、“新生杯”篮球赛、 南财演说家新生演讲比赛等比赛让刚进校的我们拥有了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实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才能挖掘到极致。感受着这个学校的书生意气带给我的前所未有的满足,我不禁沉思:是什么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大学生活,让我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享受青春,追寻梦想?答案呼之欲出,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这样一面旗帜,一路地指引着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一切都在不断的发展着,中国巨变。40 年的光阴所改变的,绝对不是用简单的一页纸就可以描绘的。从先前的落后腐朽到现在的先进科学,改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教育更是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武器。1977 年的寒冬,高考恢复实现了党在教育领域的拨乱转正,从此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站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拐点上,人才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当时蔚然成风。而后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如今,国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想,倘若当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没有吹进教育的田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作动力吗? 而我们的青春梦想更是无从谈起。近些日子,我们也参加了央视“青年之声”交流活动,从青年的视角看待教育,看待改革开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言献策。青春梦想在我们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在南财的浅浅时光里,开始睁眼去打量关于自己的未来。青春是一场旅行,我们手牵着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冲破黑暗,等待着,憧憬着。身处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青春梦想就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勇敢前行。我们是时代青年的一份子,怀揣着祖国的希望,我们踏上征程,用新眼光看世界,从新视角感受世界,才发现,世界如此不同。或许,有人会叹息,青春散场,曾经的终究会淡去,要写回忆录了。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新一代,开始吟唱世界之新,时代之美,用青年之声唤醒当代青年的热情,回到梦最初开始的地方(篇二)一眨眼,来到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整整八年了。记得刚来报到的时候,我卷了铺盖行李,从租住地找了辆金杯车,告诉师傅准备去沙朗。师傅一脸茫然:“ 沙朗在哪里?有多远?”我比划半天,告诉了他从网上查到的路线,师傅终于反应过来:“那好,按公里算,一公里两元钱!”见我不悦,师傅补充道:“我回来可是空载!”金杯车顺昆沙线一路七扭八拐翻过一个小山头。下到山腰时,眼前豁然出现了一个小坝子,坝子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民居。达到山脚牌坊后,几番打听,车子终于扭进了学校。彼时学校的全称还叫五华区沙朗民族中学,白墙青瓦的白族风格建筑还没有完全竣工,大门处还是个豁口,操场上堆着大堆的建筑材料。不过已经显现出颇具规模的态势。入职后的午餐是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完成的,校领导和每个新人郑重的握了手:“欢迎大家加入沙朗中学。”晚餐就和大家一起去食堂了,由于新食堂还没有启用。所有师生吃饭时都在学校下面的一个老食堂里,或蹲在地上,或坐在小板凳上,哗啦哗啦朝嘴里划着饭菜。门外驶过的三轮车大货车,喇叭声伴随着灰尘扬了进来。那时水电也没有全部接通,洗头洗脸要到楼下提水。至于洗澡,则只能步行到两公里外的西翥温泉。上多媒体课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全校就一台投影机。使用时要提前和教科室预约,把适配器,投影仪,幕布,支架一股脑的搬到教室里安装好。就像 70 年代农村打谷场上的电影放映员。听老教师说,其实那时的条件还算不错了,他们 90年代入职时,吃饭靠大家轮流做。公交车也没有,进城只能去路上拦截大货车,能否拦截成功就要看司机的心情了。至于学校建筑,就只有两栋贴了白瓷砖的老楼,一栋充作教学楼,一栋充作宿舍楼。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学校开运动会时只好把学生拉到镇上的宝泉路,一人站在路的这头吹哨子,一人在路的另一头甩旗子。我偶尔会想:当时学生的跑步成绩可能被低估了好几秒,路的一头到另一头看起来得有好几个 340 米。这些年中,学校软硬件一步步完善。大门已经建成,新食堂早已启用,学生有了免费的营养餐,红绿相间的标准田径场业已完工。教室里的三机一幕都更新到第二代了。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篇三)学习,晓得伐老王是学校的敲钟人。学校是镇上唯一一所学校,得到了政府和社会人士的捐助,重新翻了一番,配上了触摸式的班班通和投影仪,教室课桌椅也是新的,学校里还有了比原来大了好几倍的操场和图书馆,也有了专业的舞蹈室和钢琴室。老王现在逢人就说学校多好多好,但其实他根本不知道班班通、投影仪是什么。图书馆和舞蹈室、钢琴室,他也只站在窗外瞄几眼,生怕自己走进去会弄脏了这些干净又高贵的教室。老王天生伶俐,邻里乡亲们都说这娃将来有出息。可惜好久不长,乱世爆发,学校一夜之间被封,家里的书被烧,镇上的老先生被批斗致死。至此,刚入学不久的老王学业荒废了。学校重开以后,想请一位年轻力壮的人来敲钟,顺带管理学校的安全,镇上竟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敲钟意味着不能长时间离开学校,不能出去干活挣钱养家,每月靠学校发的补助,定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离开镇子出去寻找生计。这个时候老王说了一句:“孩子最重要就是学习!晓得伐?”于是,这一敲,就是好几十年。幸好老伴心灵手巧,能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老王休息日也出去干活挣钱,这个家算是勉强活了下来。老王敲钟的活也是勤勤恳恳干得不错,几年来没有一次敲错过、漏敲过。上课的时候老王就跟着在教室后面学习,竟是把小学到初中的课程学得七七八八。有人说老王傻,老王反而嘻嘻一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镇上听不懂的人也是“啐”的一声,扭头就走,“不就读过几本书,装什么文化人!”转眼老王的儿子也上学了,老王天天和儿子念叨:“教育国之根本,你可得认真学习晓得伐?”儿子胡乱点点头就跑进教室了。一放学儿子就扎进夕阳照红的芦苇荡找鸟蛋,钓龙虾,捉蝈蝈去了。老王轻骂了一句:“这个小混蛋!”然后放下手中的钟锤,回家去了。再后来,老王失业了。学校配上了统一的喇叭,有先进的系统,铃声准时又响亮,自然不需要老王了。老王在家无事可做叹气不断,只能在镇上闲逛。儿子和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只有孙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老王还有点精神,和孙子叮嘱:“好好学习晓得伐?”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和老王说:“爸,我给你和妈报了一个学校,你们去上课吧。”“我和你妈这个年纪了哪有什么学校还能上,尽拿我们穷开心。”老王“啐”了一声。“爸,是老年大学,这几年刚兴起的,专门给老年人上学的地方。”“真有这种地方啊?”于是,晚上小孙子在一旁扳着手指写着数学作业。老王推了推老花镜教育老伴:“活到老学到老,晓得伐?”“晓得晓得,你呀!”老伴拿着书对着灯光,“你快来帮我看看这个字读啥么?”(篇四)从冬寒料峭,至春暖花开 记“ 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与教育”“杜明珍,九十七分。”在座位上攥紧双手等待着成绩的我,此刻如遭五雷轰顶。你一定很奇怪,满分一百分,难道九十七分还不算一个很好的成绩吗?然而,老师对我的要求是,满分一百分,一分都不能少。等待着我的,是戒尺的惩罚。跟我同龄的人,应该很少听闻吧。戒尺,于他们而言,似乎只出现在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里。但于我而言,它确是我一年级整整一年的噩梦。九十七分,差三分,打三下手心。那时的我就读于一所专门为外来务工子女开设的小学。我在那读完一年级后,爸妈换了工作地,为了让我接受更正规的教育,他们计划把我转到一所本地的小学。2005 年,那个时候外地的孩子想上本地的学校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越过一道道阻碍,通过校长的面试和简单的问题回答,我终于能去本地小学念书了。但四千元的借读费,是不能免的。这笔费用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不可小觑的。爸妈东借西凑,最终跟校长定下协议,先交一半的钱,一年后再交另一半。令人欣慰的是,到了第二年,国家全面取消借读费,我们家那两千元不用交了,这让我的父母在连连夸赞国家政策好的同时,也为经济负担的减轻松了一口气。也是在这一年,学校多了很多外地的同学,其中也包括我的闺蜜 海燕。我对新学校的一切感到新奇,这里没有早早地绕一大圈接同学的校车,没有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老师,也没有不考满分就要用戒尺打手心的班主任。这里都是一人一套桌椅,我不用再像以前用长书桌和长板凳时,担心同桌突然站起身自己就会把椅子翘起来,有事跟同桌闹矛盾还要在桌上分个三八线。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六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班级第一,班主任奖励了我一支精美的钢笔。回家后我跟父亲说起来,他便也回忆起他读书的时候。他的话在我脑海里掠过的时候,就像电影一幕幕生动地在我眼前放映 我看见他在天色还昏暗的时候,就静悄悄地起床了,生火煮粥,把一家人的早餐烧好,自己却只拿了两个冰冷的黑馍馍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我看见他穿着草鞋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座山,天渐渐地亮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坐进了狭小的教室。我看见老师那用家乡话带领着大家读课文,同学们几个人合看一本书,大声地朗诵着父亲回忆他那个年代的教育,又看到如今我接受的教育,不禁感叹国家的教育发展的速度之快以及势头之好。父亲叮嘱我一定要珍惜优良条件,好好学习,将来要考大学。那时的我对于考大学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只知道那应该是个很厉害的目标,也常常纠结是该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现在想来也是天真。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考大学很难”是听了美术老师的一席话,我读二年级时,美术老师的女儿正要高考,她谈起女儿即将高考:“女儿跟我说要高考了很紧张,我告诉她,不要紧张,虽然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放心,你要是不小心掉下来,爸妈会在下面接住你的。”年幼的我那时并不理解这其中的意思,只大概明白了高考,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小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向往的初中。但令人难过的是,我跟海燕要分开了。她比我大一级,只在这儿读了一年初中,这一年就要只身一人回老家念书了,很难想象,跟我一样大的年纪,她一个人坐车回老家,吃住都在学校,没有亲人的陪伴。那时听说*年开始实行异地高考,正好是我高考那一年,而她恰好与这政策擦肩而过苏州和*考试的模式也不同,她不得不回去。我的父母在为她感到惋惜的同时,又不禁再一次赞叹国家的教育政策越发走向完善与公平。我也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欣慰。初中三年时光匆匆,转眼中考结束。在一个睡眼朦胧的早上被母亲叫醒,得知我被第一志愿的高中录取后,我瞬间清醒了。又是一个新的校园,李政道先生的“求学问 需学问 只学答 非学问”被刻在进校门最显眼的大石头上,这十二字陪伴了我整整三年。现在,它“退休”后,“自谦自信,务实超越”成了我新的伙伴。我带着它走入大学的校园,走入图书馆,探索我从未接触过的新的世界。社团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时间,也让我认识了更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院的朋友。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策划整理的能力,也考验了我们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大学担任班长,不仅仅再是收发作业这么简单,班级的纪律、活动,甚至班级的风气,我都要有所担当。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广的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现在的大学已然不似改革开放后刚恢复高考那年头了,更多的人能有进入象牙塔的机会,同时更多人的进入也为大学带来了青春活力和知识人才,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前几个月得知* 高考改革在即,不禁感慨,从 1977年的冬寒料峭到 2018 年的春暖花开,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刀阔斧,也算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我的父母经历了前二十年,我经历了后二十年,这四十年的变化真可谓是天翻地覆。相信未来,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中国的教育也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