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493162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 层 政 权 和 社 区 建 设 情 况 调 研 报 告 ( 四 篇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四篇)(篇一)为了解当前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更好促进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11 月 30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可红带队,市人大内司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了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对*街道* 路社区和*街道动力站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社区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情况等进行了现场查看,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听取了基层干部、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情况汇报。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区共治,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目标,强化组织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治理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成功创建为西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一、基本情况(一)社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市、县(区)均成立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的意见、关于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城乡社区建设指明方向、提供依据,攀枝花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正在制定。积极推行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公开考聘社区工作者相结合的复合式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模式,建立了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报酬、办公经费及“五险一金”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全市社区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 98%,专精结合的社区干部队伍初步形成。(二)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我市启动了“平安和谐、便民利民、文明祥和、民主法治、环境优美、组织健全”社区建设工作,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社区建设水平。以服务老年、幼儿及特殊群体为中心,通过争取中央、省级社区建设项目、福彩公益金等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成了一批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三)社区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统一、便捷、高效”原则,对直接服务群众的公共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服务环节,下沉服务事项,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和“全市通办”模式,将社区服务事项纳入社区信息平台统一办理,打通了人社“金保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的连接,实现市级、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互联互通、四级协同”,实现了原有条线信息系统与社区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推进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截止目前,我市社区信息平台已纳入 8 个部门 129 项公共服务事项,我市社区信息平台已接入国家、省、市等 14 个条线信息系统,共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34 万多件,累积个人信息 118 万多条。(四)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完善工作,全市 132 个城市社区和 170 个农村社区均制定了规范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上墙公示。开展了国家、省和市级依法治村(社区)三级联创工作和法律顾问进社区工作,每个社区配备了 1 名法律顾问,为社区及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宣传培训等服务。积极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围绕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多种协商议事形式为补充,引导基层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这些工作,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和文明和谐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到。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市共有街道 16 个,乡镇 44 个,居委会 132 个,村委会 349 个(其中,农村社区 170 个),居民小组 1255 个,村民小组 2326 个。全市村(居)委会成员(含主任、副主任、委员)共 2300 人,其中居委会成员 834 人,村委会成员 1466 人。全市共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5 个,四川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6个。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努力,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三社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方式单一,思路不宽,作用发挥不充分,汲取资源能力不强,承担公共服务能力有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较少,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二)社区事务工作多,社区自治能力较弱。由于政府部门安排的行政管理类公共事务工作较多,在如何做好公共事务和加强对社区居委会活动、居民自我管理等工作指导服务方面攀枝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社区两委和工作人员占用了较多的人力和时间用于行政管理类公共事务,居委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社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三)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少数社区没有达到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双四百”的要求,影响了这些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三、建议(一)以强化自治为途径,创新和支持“三社联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例如在具备条件的社区示范建立小区党支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等,促进社区自治管理。(二)积极梳理社区承接的各类管理事务工作,理清相关机构职能职责,以便相关工作人员更多地开展指导居委会进行自治、指导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等工作,促进社区管理工作提能增效。(三)更加注重社区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设施,特别是要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新开发片区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要纳入片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修建、同步投入使用。(篇二)今年,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股室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根据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为重点,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城乡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建设工作。根据市政府第 56 次常务会议决定,原则同意太平镇新增天马山社区、毛坝子社区、庙沟河 3 个社区。我局经过对各乡( 镇)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摸底,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力度,大力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做好新建社区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大了对社区理事会的指导监督力度,出台了万源市民政局关于变更太平镇第二届社区理事会成员名单的通知(万民发*68 号),组织召开了社区理事会成员单位会议,加强了社区理事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代政府草拟四川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万源市*年实施方案。四是指导全市乡(镇)完成村(居)务公开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五是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拟将八台乡、石塘乡、石窝乡撤乡设镇,经中共达州市委三届第 96 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万源市八台乡、石塘乡、石窝乡符合撤乡设镇标准,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民政厅待批中。六是组织全市村(居)委会主任 411 人进行了为期 2 天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六是完成了“费随事转”的社区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情况向达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科作了汇报。2、做好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继续搞好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和地名规范工作。加强对地名数据库资料的更新和利用,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妥善处理边界纠纷,促进边界地区和谐稳定,一是完成了“万宣线”边界联检工作;二是协助完成了“万平线”、“万通线”边界联检工作。*年新批准成立社团7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22 家。加强对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审批、监督、管理工作,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加大对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认真按照收养法做好儿童收养登记工作,今年111 月共办理收养登记 4 件,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篇三)为了解当前我县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情况,找出当前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结合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城乡政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镇及12 个城市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研,我县采取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城市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全县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 12 个,隶属*镇管理。城中村有大富社区(原大田村委会)、*社区(原姜家村委会)、*社区(原*村委会)、南门社区(原南门村委会)、*社区(原*村委会);根据城区发展的管理需要,在撤并原生产街、市场街、解放街、胜利街后重新组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4 个纯居民社区;*年期间,由于困难企业改制原因,把原江西磷肥厂改制为东磷社区;*化肥厂改制为东化社区;*糖厂改制为东糖社区,纳入*镇政府管辖。改制后的社区管理区域、范围保持原来一致,社区管理人员由原企业管理人员抽调组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县城建成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包括暂住人口在内,总人口达 18 万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及*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下,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1、组织管理体系基本构建。一是建立了党组织选配了书记,城市社区现有一个党总支和 8 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479 名;二是通过第八届村委会依法选举产生了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副主任和成员。普遍设置了民政、党建、综治、计生、民兵、警务等办公室;三是组建了群团组织,有社区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并按规定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社区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为基础,工、青、妇等组织配套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党组织领导、居民决策、居委会实施、群团组织协同、驻区单位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2、班子及队伍建设得以加强。各社区实行支委、居委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中南门社区、*社区的书记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干部按 5-9 人设置,社区共有干部 63 人、公益性岗位和自聘人员 39 人,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社区自聘人员组成,社区在岗人员平均年龄 39 岁,其中书记平均年龄 48 岁,主任平均年龄 45 岁;大专以上学历13 人,高中以上学历 56 人,社区干部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3、制度建设日渐规范。建立了党委(总支、支部)工作职责、居委会工作职责、书记岗位职责、主任岗位职责、民主决策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居民代表会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社区职能职责,规范了社区工作行为。二、社区办公条件和经费来源社区均有办公场所,多则近 500 平方米,少则 140 平方米,其中*、*、*、* 、*、*、*有独立的楼院,从工作经费来源上来看,主要有县财政、驻区单位资助。城中村的 5 个社区由原村委会改制成居委会,有集体资产收益,有一些固定的经费来源,其中大富、*社区有店面和土地租赁收益,纯社区完全靠政府和驻区单位资助,因此各社区经费来源不一,多少不均。三、社区工作状况社区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城市居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在城市管理和群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无论是城镇拓展变迁涉及到的征地拆迁,还是城市人口管理实行的计划生育;无论是社会治安管理进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还是各类城镇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区都承担着最直接的压力和责任,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最后一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最后一站,为我县城市发展和管理服务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县社区承担的主要工作有三大类:一是围绕“两区”建设涉及的征田征地和房屋拆迁协调工作;二是完成行政部门或县直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小街、小巷的路面硬化;三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计划生育、城镇低保、医保、社保以及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及办理、信访维稳、纠纷调解、征地拆迁、人口统计、卫生防疫、文化娱乐、青少年教育、环境整治、小街小巷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谓“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几年来,社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区干部辛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社区*年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办公室授予的“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社区*年荣获全市“文明社区”称号,其他社区也曾获得了省市县“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荣誉。四、主要困难和问题1、工作职能方面。体制不清、机制不顺。现在社区基本上是一个“全能组织”,既要替代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又要替代各种非营利组织从事公益服务,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陷入了“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的角色冲突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包括领导在内普遍存在对社区居委会性质的模糊认识,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一级行政组织来对待,沿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到社区挂牌子、设机构,交任务、下指标,把大量本属于政府部门职责内的工作压给居委会去做,并根据自身需要对居委会的工作进行考核,导致职能部门将社区平台当作“公共资源”而过度使用,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功能发挥。2、工作任务方面:下达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新情况新形势对社区开展工作带来的压力、造成的难度也随之增大。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的首要难题是计划生育工作,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完成计划生育各项任务指标,目前计划生育工作在社区主要有“三难”,一是掌握情况难,原因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社区人口真实数据采集变得困难;二是指标完成难,计生任务具体分解为纯女户结扎、普扎、大月份引产、人流、上环等指标数,因节育措施有视情选择权,计生对象多自愿选择上环节育措施,不选择结扎,结扎任务完成难,而且由于目前对计生对象实施人性化管理,不再采取强制措施,相应增加了说服教育的工作量;三是经费筹措难,据了解,社区用于计划生育的费用每年在 1 万元以上,最多的达 3-4 万元,主要用于计生对象的举报费、营养费、手术费、人工费等,而每年各社区的办公经费只有 3 万元,不足部分需要社区自行补足。除计生工作外,社区还承担了如前所说的各项行政工作,任务重、事情杂。由于目前强调“管理进社区、服务进社区”,进一步推动了工作任务向社区的延伸,不断增加了社区的工作压力。相当一部分社区只能“忙于生计、疲于应付、安于现状”,无力也无心去抓社区服务。3、工作质量方面:彼于应付多、精细管理少。从我们调查了解的几项工作来看,存在质量不高、疲于应付的现象。一是社区居民信息采集工作,各社区没有建立一本比较完整的本社区居民档案,对辖区居民的信息没有较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没有准确依据,普遍表示对目前存在的“人户分离”、“空挂户”等现象无计可施,只能掌握“人在户在”的情况,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调查,对非本社区户籍人口的详细信息更无法知晓,甚至社区内的住宅小区,由于物业管理企业不能提供完整的家庭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在调查人口信息时常得不到配合,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难以施行;二是有的社区对保障性住房、低保等审核把关自认为心中没底,仅凭房管部门提供的房产备案资料,对申请者自身的家庭情况有时无法核实,难免出现错登、漏登现象;三是工作上以应付各部门行政任务为主,自主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很少,由社区组织的公共文娱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等,如创“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家庭才艺”等社区文明提升活动因经费、精力、观念等原因没有开展起来,表现为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要求不严、服务观念不强的状态。4、工作经费方面:据了解,首先,在财政经费预算上,社区不分大小、居民不分多少,县财政每年每社区安排办公经费 3 万元。从目前工作经费支出看,对计划生育任务稍轻的社区来说,仅能解决完成任务费用,对于任务重的一些大社区,费用缺口在 2-3 万元;其次,在行政部门 “费随事转”上,做得很不够。其三,驻区单位捐助方面,表现为有的社区得到捐助,有的社区没有去讨要过,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年份收过,有的年份没有收过,社区共驻共建仅凭私人感情;其四,镇目标考评奖,获奖社区可得到两千到六千不等数额的奖金。多数社区经费捉襟见肘,有的社区没有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办公设施简陋。5、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社区工作人员数量问题,一方面反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另一方面又觉得人员偏多,人浮于事,有社区书记认为,目前情况下,每个社区 5-6 人就可以了。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无事可为,说明当前工作任务下,无需 9-10 人,精简 3-4 人也可以完成工作;二是有事不为,有人在岗不谋事,坐吃空饷;三因工资经费问题,居民委员会下设的居民小组没有设置,使居委会是个没有基础的空架子,导致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四是社区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的要求和所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6、工资待遇方面:财政对在岗在册人员按每月 900 元/ 人发放工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县人事部门管理,财政按 600 元/ 人发放,社区自聘人员由社区自行解决,参照其他人员工资标准执行。由于工资过低,挫伤了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大多数工作人员为了维持家计,不得不从事第二职业。7、社区服务方面。一是服务内容单一。社区主要是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计生、民政、公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为主,而居民大量需要的物管、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比较欠缺。二是服务设施缺乏。很多社区没有活动场所,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除了依托广场开展多种活动,社区活动场地基本没有。四、发展思路和对策从现状来看,社区目前承担着城镇最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由于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民生事业力度加大,社区工作集中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行政性事务方面,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上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居民产生社区不作为、无作为的印象。同时,随着城镇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问题,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多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使社区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创新和提升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合理规划管辖区域。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密度的增大,现行单一靠城关镇*镇政府管理,已不能满足现行城市发展需求,要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的对城区管理区域进行划分,设若干个管委会,管理区域适度进行调整;同时增设社区居委会,社区设置坚持以块为主,相对集中,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按照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5000-8000 人左右的要求设置。对现有社区进行适度调整,原*、*、*、*、东磷、东化、东糖等 7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不变,其区域界线、管理范围维持原状。大富、*、*、南门、* 等 5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 7 个居民委员会,即在新建北港区域内增设以新开发的 10 个小区(丽景花苑、翰林轩、立佳翠碧轩、台湾花园、翰林苑、江南文苑、河滨城、世纪商城、景泰贵族城、*花苑)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北港社区);在新城区内增设以行政中心及新开发的 4 个小区(景泰*城、财富广场、 *新龙花苑、金水湾)为主的居民委员会(初拟名为新城社区)。调整后大富、*、*、南门、*社区保持不变。通过调整,改变社区人口大小不均,人口居住分散等不便管理的问题。2、加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要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使社区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有序。3、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社区组织建设是整个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一要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要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社会稳定。二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三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社区干部队伍,根据居委会组织法法规,尊重居民意愿,把品德好、能力强、有水平的能人推选到“两委”班子中来。同时拓宽选拨社区干部渠道,对部分空缺的社区居委会干部职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的原则从社区居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聘,择优录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列入党校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强化社区干部思想政治、岗位技能、组织纪律等培训,有效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4、建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机构。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机构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下属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居民委员会要下设居民小组,居民小组管辖小区(楼院、路段、巷等)直到居民住户。依法配齐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5、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作用。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城市服务的组成部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物业管理行业,担负着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不仅为人们创建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安全、文明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而且对改善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发挥重要作用。新成立的北港、新城社区居委会主要由新开发的小区组成而设立,社区支部要以物业小区为管理单元,以物业公司为基础,激励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企业也要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支部要在小区建立党小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协调好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小区建设,从而创建有*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新举措。6、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必须建立便民办事窗口,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将低保办理、失业登记、计生服务登记、居民医保办理等涉及百姓民生的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便民窗口向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7、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合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生活待遇和保障标准。每个社区每年安排 5 万元办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工作进社区的职能部门,凡与群众有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原则上纳入社区居民委会员管理服务,面向群众提供受理服务。不属于社区的事务,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居民委会员工作人员任职期间工资和补贴,参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7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1200元/ 月,副主任、专职委员及专职干部 1000 元/月,居民小组组长 200 元/月,小区、路段、巷、楼院门栋长 50 元/月。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政府统筹解决。8、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由政府出面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各部门需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把驻区单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的情况纳入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内容,有关部门在评先表优时要主动听取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驻区单位的意见。按属地管理为原则,居委会应参与驻区单位的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考核。9、注重把握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引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方法,努力在社区服务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在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社区运行构架方面有所创新。要及时总结推广社区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篇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领导和执政的根基。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群 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年 9 月份以来,我们从中共山东省委农工办、省民政厅和省委组织部内有关处室、有关市县组织部抽调力量,成立课题组,就新形势 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 9 个、发放调查问卷 665 份、访谈县乡村党组织书 记 26 人。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先后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 政权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难得机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加快转型,体制加快转轨,城乡二元结构正在 打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 建设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带来新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我国经 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 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单一、低水平经营,逐步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 会化服务转变。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现代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 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四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 入等非农收入大幅增长。以山东为例,*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8080 家,从业人员 253 万,年营业收入 1.09 万亿元,其中有进出口权的 农业企业 1780 家,年出口创汇 172 亿美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近 2 万家,合作社成员 427 万人,占农户总数的 19.6%;全省近半数的农村劳动 力转移到二、三产业,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 6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提高 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转方式、调结构,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提高农民闯市场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 伐,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重大考验。(二)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带来新考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 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变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 较为稳定的人口结构。特别是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 龄化“三化”趋势明显,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缺人手、农技推广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才“三 缺”现象显露。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流动人口已达 1.5 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 80%以上是农民工。二是组织结构日趋多样。市 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经济组织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跨地域和跨产业的多种生产经营联合体 不断涌现,去年山东私营企业达 53 万家,个体工商户 239.8 万户。在社会组织上,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服务组织和老年人协会、 文体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不断增多。三是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出现了农业劳动者阶层、进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阶层、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阶 层、乡村管理者阶层和农民雇工阶层等社会阶层。如何适应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切实扩大党的工作 覆盖、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把各方面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摆在各级党 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对扩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富裕和政治参与植根于人性的需求。民主理论 家萨托利曾经指出:“只要人民富足起来,民主是他们可能要求的东西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民主政治的种种要素。进入新 时期,经济生活的改善,物质需求的满足,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经过近二十年的村民自治实践,农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 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自觉主动,诉求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拓展,政治诉求也更趋理性和成熟。大量 农民工在城乡、地域、产业之间流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突出表现为“两个增强”:一是参与村级 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更多的农民积极投身于以党内民主和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近几届 村“两委”换届情况看,换届选举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回村参加选举,越来越注重自身民主权利的实现。*年上半 年山东省进行的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党员、选民参选率分别达到 88.1%和 84.7%。二是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明显增强,要求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如何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 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落实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一项重 要任务。(四)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对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职 业、不同文化、不同收入的群体,在政治地位、生活水平、拥有资产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 4761 元,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15781元,二者收入差距之比是 3.331,这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第一次突破 10000 元以上。*年、 *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相差了 12022 元、13190 元,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 较突出,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还在扩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众还有相当数量。社会利益格局更趋多元化、复杂化,由此引发的 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受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拉大等因素影响,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增高,因就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 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和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基层选举、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有些农民群众维权意 识强烈,但法治观念淡薄,动辄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复杂局面,进一步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 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巨 大挑战。(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对农村基层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提出新考验。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着力破除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阶段。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生产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探 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探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管理问 加强农村基层网络党建的思考 依法治国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加强农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 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激发农村基 省长蒋超良: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素、公共资源、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倾斜,掀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从山东情况看,“五个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合村并居和 农村社区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聚集程度不断提高,全省规划建设 17669 个农村社区,已建设 8189 个,占 46.3%,*年 将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优势产业向农村辐射加快,许多地方依托工业园区、龙头企业等产业优势,以企带村、村企联合、一体发展;财 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以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农民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健 全,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产品集散功能不断增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城 乡单位帮扶共建步伐加快,促进了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如何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 设置,统筹城乡基层干部选拔,统筹城乡党员教育管理,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和工作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组织资源、组织活力,转化 为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发展活力,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 村和谐社会、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亟需切实解决的问题。(一)有些地方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少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随着农村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服务组织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在这些组织中,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据统计,全省 1.73 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 2290 家,86.8%的没建立党组织。同时,各地都有一定数量的村“两委”换届 选举难点村、社会矛盾突出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等;已完成换届的村,有极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争权力、比高低,形不成工作合力。在村民问卷调查中,有 17.3%的村民认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够强。(二)乡镇政权和村级自治组织权责不一,履职难到位。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工商、税务、公安、司法、国土、质监等越来越多的权力部 门实行垂直管理,条块分割,乡镇权责不对等,事权大于职权,由此导致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社会事务和村级组织的调控能力弱化,是乡镇 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有的乡镇干部形象地说垂直管理部门是“三多三少”:一是行政执法的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少,大量的民事纠纷疑难 问题和社会稳定工作留给了乡镇党委、政府;二是收费多、服务少,有的地方反映一些工商所、派出所乱收费、乱罚款,群众向乡镇反映,政 府也无能为力;三是工作推诿多、和衷共济的少,尽管绝大多数积极支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但也有个别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有 些乡镇党委书记说,上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的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很多,招商引资、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实 行“一票否决”,乡镇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村级组织存在“泛行政化”倾向,县乡政府职能部门把村级组织作为自己 的“腿”,安排下达许多不属于村级自治内容的指标任务。问卷调查中,有 74.6%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干部主要精力是在完成乡 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在组织村民自治活动、服务群众上缺少时间、精力。(三)部分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乡村干部待遇低、发展空间小、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队伍结构不 合理。长期以来,受乡村工作生活环境、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来、留不住,造成乡村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年龄结构 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平原县有 1030 名乡镇干部,35 岁以下的 353 人,仅占 34.3%;大专以上学历的 141 名,仅占 13.7%。全省村“两委”成员 中,50 岁以上的占 4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34.3%。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一些乡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化解矛 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缺路子、少办法,突出表现在“三个不适应”:部分农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不适 应;部分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乡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 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农村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需求不适 应。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 的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少村党支部、村干部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 众不认可、不买账。三是保障激励措施不到位。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和村级工作经费不足,乡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发放不及时的问题较为普遍。 齐河县是德州市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县,14 个乡镇中有 6 个乡镇自身财力无法保证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占 42.9%。一些欠发达地区 和经济贫困县,经常出现拖欠乡镇干部工资的现象。近年来,村支部书记的待遇报酬有了明显提高,多数能够按照中央、省委规定的标准按时 发放,但也有个别地方发放不及时、不足额,其他村“两委”成员的补贴报酬、社会保险和离职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低、发放不到位的问题比 较突出。这些年,各地从乡镇事业编制优秀人员、村支部书记中招考了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但数量十分有限,受身份、编制、年 龄、文化程度等影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和村干部很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行政机关,缺少上升空间,致使一些乡村干部缺少工作积极性和进 取意识,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四)农村个别党员先进性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是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性意识不强。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 关心村级事务。以村“两委”换届为例,一些党员受家族、个人利益影响,故意不参加党员选举大会,致使选举无法进行。二是党员队伍结构 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山东省 291.6 万名农村党员中,60 岁以上的占 3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64.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24.7。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 乡村对党员的标准、入党程序把关不严。特别是有的村支部书记私心较重,发展家族党员、人情党员,搞“近亲繁殖”;还有的担心年轻人上 来顶了自己位子,多年不发展党员。另一方面,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城乡衔接的异地发展党员的机制没有 建立起来,留守在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这也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五)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的 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农民群众“信访不信法”,农村信访量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 生,给农村基层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压力。据济宁市信访局统计,*年前,农村信访量高于城市;*年,农村税费改革 后,农村信访量逐步下降、城市信访量逐步上升; *年以来,农村信访量又呈上升趋势,去年达到全市信访总量的 60%。农民信访也出现了 许多变化,引发信访的因素由过去较为集中的减负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向农村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山林田土权属纠纷、村务财务管理、基层 干部作风等多个问题转变,由追求单纯的经济补偿转为要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治待遇、民主权利等,尤其是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基层 干部作风成为新时期引发农村冲突和干群关系恶化的三大主要因素。调研中多数同志反映,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是农村信访中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只顾 眼前利益,存有违法拆迁、强制拆迁、补偿方式不当、标准偏低等问题,不注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长远问题,农民群众不满 意。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由集体土地承包不规范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三是因宅基地问题引发的信 访占相当数量。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群众缺少感情,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也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的决策 不民主,办事不公道,财务不公开,群众不信服;有的为民服务意识差,不干事、不作为;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干群关系紧张。(六)乡村财力不足,基层组织运转比较困难。各级普遍反映,多数乡镇财政困难,多限于保工资、保运转,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捉襟见 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无钱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乡村财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问卷调查,50%以上的乡镇负责人反映本乡镇是“吃饭财政,基本无力开展工 作”;84.2%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集体收入少,物质保障不充分”是影响村级工作运行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负债重。据 统计,*年底,德州市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乡镇财政略有盈余,三分之一的乡镇财政收支持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乡镇出现赤字,乡镇负债像滚 雪球似的越滚越多。村一级负债更为普遍和严重,济宁市 6440 个村总负债达 16.9 亿元,平均每个村 26.3 万元,其中 54.2%的村无集体经营性收 入。临沂市有 2920 个村集体负债,负债金额多在 10 万元以上,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 41%。二是增收难。部分乡镇特别是农业乡镇经济发 展质量不高、财源不足,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济宁市个别乡镇年财政收入只有 100 余万元。村级集体增收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截至去年底, 全省有 3.9 万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村数的 49.3%;比* 年增加 7600 多个,5 年间增长了 23.9%,年均增长 4.8%。胶州市是我省东部 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市,共有 823个村(居),460 个村集体收入在 3 万元以下,占 55.9%。三是支出多。这些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民 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财政供养人员政策性增资等刚性支出增多,乡村特别是乡镇财政的支出不断扩大。一些乡镇干部反映,上级安排 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大多要求基层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基层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有的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客观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有的是思想不 重视、工作不得力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有的是落实上级政策不到位、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 得这一时期,既是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既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投入精力和资 金较多的时期,也是面临考验和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总体思路 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部署要求,以提高党对农村的领导水平为主线,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转变领导和管理方式、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干部素质、强化物质保障为重点, 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在农村 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 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把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落到实 处,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着眼推进责任和工作落实,根据基层的创造实践,可以探索实行以下办 法:一是实行县乡党委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在县乡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基层 党建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可结合干部考察一并进行,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县乡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去年以来,滨州市、禹城市建立实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对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率不足三 分之二和党建工作专项考核成绩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一定时期内不能提拔重用,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党委书记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二 是建立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把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向村一级延伸,村干部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 述职,接受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评先树优、补贴报酬挂钩。三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重点是量化考核指 标,增加农村党建工作实绩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做到真抓真有用,使抓好党建是称职、不抓或抓不好是失职的要求落到实处。(二)以加强农村社区党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党建 工作的阶段性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农村社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去年 底山东省委召开全省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建组织、育骨干、促发展、强服务、顺机制”五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总体思 路。这是统筹城乡党建资源,破解制约农村党建选人难、发展难、经费保障难、场所改善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认真总结各地的实 践经验,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设置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等,明 确“五位一体”工作格局的基本实现途径、形式。坚持组织引领、产业支撑、区域带动,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建设“三高三强”型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探索以产业带动富民强村的路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领导班子和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建 立健全共驻共建、科学有效的农村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二是着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重点探索以下三种设置形式:第一,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建立“兼合式”党组织。按照“一方隶 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原则,打破组织关系隶属,把在农村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从业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促进党员在不同区 域、不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化城乡党组织资源配置,建设城乡“互补型”党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