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7390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 篇)(篇一)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纯老”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村居民楼 87 幢,总户数 1337 户 2869 人,为进一步摸清*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纯老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 5 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 165 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人 76 人,占老人人口 46.06,70 岁以上老人 76 人,占老人人口 46.06,80 岁以上老人 14 人,占老人人口 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参加此次调查的 165 名老人中,男性 81 人,占调查数的 49.09%,女性 84 人,占 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 158 人,占调查数的 95.76%,部分自理的 6 人,占 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 2 人,占 1.21%;有子女的有 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 40 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 2 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 140 人,子女不赡养的有 4 人。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 72 人,占调查数的 43.63%,亲属照顾的 5 人,占 3.03%,邻居帮忙照料的 2 人,占 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 0%。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 10 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 6.06%,不愿意入住的有 32 人,占 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 10 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 11 人,占 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 人,占 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 15 人,占 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 6 人,占 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 12 人,占 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 5 人,占 3.03%。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 4 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5、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置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53.0%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 41.0%、38.3%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篇二)*街*社区在*年成立以来,在爱辉区及 *街老龄委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完善本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尽可能地为社区的困难弱势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一、基本情况*社区居住人口为 8128 人。其中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 1141 人,占总人口 14%。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 205 人,空巢老 80 人。90 周岁以上老人 11 人,占总人口 0.14%,8589 周岁老人 26 人,占总人口 0.3%,8084 周岁老人 70 人,占总人口 0.86%,7579 周岁老人 173 人,占总人口 2.1%,7074周岁老人 177 人,占总人口 2.1%,6569 周岁老人 278 人,占总人口 3.4%,60 64 周岁老人 406 人,占总人口 4.99%。二、硬件设施*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配有棋牌室一间,配有麻将桌 6 张,象棋桌 2 张;配有音乐活动室一间;配有图书室一间,图书、报刊、杂志 500 余册。及大地方便和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乐、老有所为”的场所。三、老年服务工作队伍建设1、*社区在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台帐、涵盖了社区老龄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使社区各项老龄工作服务落实到位。社区老龄工作已形成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2、建立一支以社区干部为成员的 11 人的兼职助老管理队伍,和一支 30 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每逢年节、假日前夕,志愿者们都会到有照料需求的老人家中看望慰问。还为老人们带去日常生活用品,米、面、油等。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还组织包饺子送温暖活动,多次在节日期间为一些困难老人送去饺子。3、社区负责老龄工作的工作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办理老年证、高龄津贴、高龄复查等。4、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社区多次在“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区艺术团及健身队演出文艺节目,为社区老年人带来很多欢乐。四、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1、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不齐全。2、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3、居家养老观念落后,许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五、建议1、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招募人员要从下岗失业的人员中选拔,也能解决部分失业人员工作问题,减少不确定因素发生。2、政府应建立一个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基地,为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3、政府应考虑到,养老服务工作做为一项事业去发展的话,就应该有一定的必要建设性投资。以上是* 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总结,和对老年服务工作未来发展的一些粗浅看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逐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篇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养老”日益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社会化居家养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所谓社会化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村(居)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村(居)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经济性、自由性及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为了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我们对柯岩街道“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基本状况*年 10 月底,我们柯岩街道户籍人口 57229 人,其中:60 岁以上 11852人,占总数的 20.7%;65 岁以上 7805 人,占总数的 13.6%,这标志着街道人口结构已步入老龄化。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尤其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迈出新步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街道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幸福柯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居家养老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全街道共有“星光老年之家”27 家,除拆迁村(居)外, 覆盖率 10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有 7 个村(居)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投资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视教学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室、托老室、老年学校、休息室、理发室,同时部分社区、村(居)室外还有网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等,设施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合理,服务比较方便。2、服务形式逐步深化。目前,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建立日托中心。利用现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图书室等各类辖区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功能设置,开辟阅览、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项目,提供洗衣、理发、就餐、保健等生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项目多元、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生活照料和活动场所。二是定点服务。通过各社区、村(居)的便民服务网点和与社区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养老服务联盟,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等服务。三是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经济情况和需要照料程度的评估状况,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四是热线服务。利用电话、手机等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高尔夫社区做“深化”文章,提出自治理念,在社区成立养老议事会和“四合一”家庭服务,充分实现了老年人话语权。“四合一”家庭服务的开展,使老年人的个性化要求得到满足,使社区卫生院的责任医生、社区、物业公司、以及志愿者服务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小区内 60 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方便居民;社区责任医生为小区的每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随访制,每月开展一次免费义诊,量血压、测血糖等;物业公司为老年开展“管家式”服务,服务细心入微;社区还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吸收物业、医院、柯岩风景区、乔波滑雪馆等多家契约化单位的员工作为志愿者,给老人们在生活照料等方面予以帮助。3、服务制度逐步健全。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街道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对社区、村(居)老年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子女供养能力、居住环境等参数进行评估,提出服务内容及服务次数等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征求本人或家庭同意后,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档案。二是坚持一视同仁,分类管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采取无偿、低偿、有偿和志愿者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三是制订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街道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及与老年人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向服务人员提出以“三心”换“三心”的服务准则,即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要做到爱心、尽心、用心,让老人称心、放心、安心。4、服务队伍逐步形成。街道现有四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主要负责服务对象的调查评估、计划制订、日常统计、个案建立,定期参加上级民政部的业务培训。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为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家政、购物等各类服务。三是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开展“多帮一”、“一对一”结对服务,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四是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主要以退休人员为主体,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与孤老或困难老人结对,上门看望或提供服务。二、主要问题街道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尚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1、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服务体系也并不完整,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程度较低。如:现在社区、村(居)居家养老的服务只注重硬件配套投入,在软服务方面较欠缺,只有医疗、理发、心理、健身、阅览等服务。目前,虽然有的社区、村(居)依靠上级部门支持,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是因管理资金来源有限,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2、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员总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现有服务人员来看,他们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没有技术特长。所以,他们只能给老年人做一些简单的如保洁等家政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如心理辅导、按摩擦身、读报聊天等)。再从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和待遇看,在人们眼里,这是一项伺候老人的工作,不仅地位不高,而且收入低,一般年轻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都不愿意做,服务人员后继乏人。3、居家养老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均衡。目前除了 7 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有多数社区、村(居)拿不出足够的场地开展养老服务,尤其是部分村(居)公益用房十分紧张,挤不出足够空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出现地域养老资源配置不够均衡。4、居家养老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这个贴合实际的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认同;有些干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尚未开展;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几点建议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1、充分整合资源,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居家养老的资金扶持力度,将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计划,除了享受上级政府有关政策外,街道办事处也要给予一次性建设资助。尚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区、村(居),要充分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结合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拆迁安置以及新农村建设,整合资源,按照规划和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建立的照料中心,要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将居家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村(居)的每一个角落,建立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强化专业培训,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加强培育和教育,进行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队伍规范管理上,实施“123”模式,即建立 1 本台帐,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实行 2 种培训(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把好 3个关口(电话投诉关,家访征询关,综合评估关),推出一批“星级服务标兵”。3、拓展养老模式,加快居家养老社会参与步伐。积极探索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设施和参与为老服务,保护其产权、服务和劳动成果。同时,要加强准入制度、运营标准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养老机构的运作状况,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损害或可能损害老年人的因素。4、加强宣传教育,加快营造居家养老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新型养老理念,形成居家养老的良好氛围。同时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医生、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篇四)近日,*市老龄办、市老年学会组织老龄工作者和老年学会的老同志在全市 10县区开展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 580 份,深入到 63 个日间照料中心,8 个民办养老机构以及部分镇村老年协会、农村幸福院,采取典型调查、专访座谈、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市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全市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据统计,我市共有 60 岁以上老人 44.3 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16.7%,城镇老年人口 12.4 万人,农村老年人口 31.9 万人。目前,全市共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 51 个,农村互助幸福院 550 个。我市通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形式,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同时,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对社区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效果显著。1. 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大老龄格局形成。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是我们多年来重点抓的一项工作。(1)明确服务重点。居家养老由于其经济性、自由性及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是当前绝大多数老年的首选,目前我市仅有不到 3%的老年人到各类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仍然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选择。过去,在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下,居家养老主要依赖家庭成员来照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421”家庭结构和空巢老人家庭逐渐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益弱化。从居家养老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同堂式。这是典型的传统家庭,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老人与一个子女或几个子女合住,这种家庭的老人一般有资产、有能力、有权威,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和睦;二是供奉式。老人独居,子女定期向老人支付货币或依靠本人的退休金生活,这些老人仍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儿女能够维护老人意愿,自觉承担养老责任;三是空巢式。虽与子女合住,但子女长期外出打工经商或季节性外出,留下孙子女上学,由老人照顾;四是轮养式。几个子女,由老人决定或几家议定,每个子女负责供养一定时间,负责衣食住行,并规定出到时间的接送办法。面对这种现实,整个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以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为主;二是服务方式以集中服务为主,上门服务为辅;三是收费方式以无偿为主,有偿和低偿为辅。(2)整合社区资源。全面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切实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我市 70%以上的社区都设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且不断完善社区医疗、老年餐桌、家政服务、老年教育、老年健身、老年文化等服务功能。汉阴县先后出台了汉阴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汉阴县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通知,其他县区也先后发出了类似文件,推动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让人有温馨如家的感受,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各级政府尽可能的加大了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场地,科学设计,高标准建设,将社区各项服务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服务一条龙,既方便老人,又便于管理,节约政府资源。(3)搞好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助老服务功能。从*年开始,各县区认真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工程,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协会组织、自主互助”的基本原则,全面科学统筹,整合现有资源,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医院、村委会及举家外迁空置农房等资源,稍加修缮改造,作为幸福院的建设场所,配套建设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上采取行政管理与老人互助相结合、在服务上采取专人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生活保障上采取政府埋单与社会公益捐助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的农村互助幸福院示范点 550 个,受益老人 10 万余人。*年规划建设的 100 个农村幸福院正在稳步推进中。2. 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各个中心都制定有健全的制度,选派有强烈爱心的人负责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工作,要求他们做一个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品质高尚的服务人员。同时,鼓励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规模、服务优良、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采取民建公助的方式,在启动时政府给予一定项目资金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在运营管理过程给予一定补贴。旬阳县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培育发展了一批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志愿队伍和养老服务企业,鼓励他们落户、入住社区,整合资源,开展服务。有些县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还配备了公益岗位,减少运营成本,发挥公益效应。3.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了保障老人活动的有序进行,各地都对接受服务、参加活动的老人进行登记编册,并签有活动条约。每个中心都设有医疗室,同时和所在乡镇医院挂钩,以应对老人突发病情。每个中心都有舒适、洁净的休息室。为了保证偏远的老人安逸的活动,每个中心都建有设施齐全的厨房。汉滨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社会化需求,通过整合民政、卫生、计生资金 30 余万元,利用卫生服务中心置资产业建成了北门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中心服务覆盖周边 4 个社区老年人 356 户 971 人,其中留守老人 30 户 47 人,失独老人 11 户 16 人,空巢老人 6 户 12 人,残疾老人 7户 10 人。中心配备有电子阅读室、中西医药房、全科医生诊室、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康复理疗室、健康教育室、棋牌娱乐室、休息室等多个主题功能室,还配套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老年人在照料中心除了可以享受免费的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外,还能享受康复理疗、查体治病等医疗服务。汉阴县工作人员依据当地老人居住的方位,组成老人互帮互助组。活动结束后,互助组年青老人护送路途远的老人安全到家,身体好的老人护送体弱老人回归。根据编册,对于活动中断的患病老人,工作人员还带领志愿服务组深入家庭同患者聊天以慰其心。这种举措,既解其患病老人的忧虑孤独,又加深了老人之间的友谊,更使老年人感受到了居家服务中心的温情。借助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健康养老基地,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新特点。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点,探索培育集体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健康养老园,石泉县已制定石泉县标准化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园建设方案石泉县饶峰驿站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园创建方案,园内休闲娱乐、居家养老等示范点区域正在有序建设中。4. 文化活动深得民心。开展丰富多彩、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丰富居家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追求的目标之一。走访中,我们看到了居家老人的快乐。首先,他们的活动环境是美好的,每个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园林式的体育场所,油光发亮的器具,芳香四溢的花木,高大亮丽的楼房让人心旷神怡。在这美好的环境里,他们根据各自的爱好,跳着快乐的舞蹈,打着健美的太极拳,玩着舒心的棋牌,弹着欢乐的琴弦,敲着悦耳的锣鼓,唱着优美的歌曲。阅览室里他们静静的看着图书报刊,书画室里他们专注的练着书法,健身房里他们锻炼着身体。其次,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端午节进行过以怀念屈原为主题的爱国诗歌朗诵,中秋节举行品尝月饼的赏月活动,国庆节开展爱国歌曲的比赛活动,重阳节进行猜谜语活动,迎春佳节举办迎春晚会。这些活动既展现了他们的才艺,又焕发了他们的青年活力。此外,利用居家服务这个平台,请法制工作人员宣讲法律常识、办法制讲座。老人受到教育,为社会安定团结作出奉献。再次,所有居家服务中心都建有知识墙,内容有老人保健知识,有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传统道德解析,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知识,他们把敬老爱老细化为“敬老爱老十荣十耻”写在知识墙上,在农闲时将全村青年人组织到这里学习“二十四孝”和“敬老爱老十荣十耻”知识,促进了孝亲敬老的氛围。5. 老年大学深受欢迎。目前,我市老年大学星罗棋布,成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云集的地方。全市现有规范化老年大学 11 所,挂牌的老年大学教学活动站点 134 个,在校学员近两万人。*老年大学强调质量立校, 通过教学和管理的高质量来体现为老服务的高质量,吸引了大批居家养老的老年朋友。学校开设了书画、摄影、声乐、舞蹈、模特、器乐、拳剑、英语、保健、技艺等 10 个系、17 个专业,38 个教学班。现有学员 1400 多名。他们从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校舍,美化校园,逐年更新投影仪、计算机、钢琴等现代化教学办公器材,内设健身房、舞蹈厅、乒乓球室、象棋室、麻将室、台球室、阅览室、电脑室、书画室、厅级领导活动室、音像放映室以及多功能会议厅等供学员使用。同时还根据老干部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组建有模特队、京剧组、二胡学会、书画学会、摄影学会、老干部合唱团、南苑合唱团、葫芦丝学会、太极学会等 9 个老干部活动团队组织。学校为每名学员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对生病住院的学生送去慰问和祝福,集体为年满 70、75、80 、85 岁的老干部祝寿,每次集体外出活动,都要安排专人照顾高龄、体弱的老人,保证安全不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到服务到位,老人满意。素有书法之乡美誉的汉阴县老年大学,开设了多层次的老年书法课程;旬阳县老年大学把频临失传的“旬阳曲子”列为专业教学内容予以传承。不少县区还结合*地域文化,开设了汉调二黄,陕南民歌等专业。各县区老年大学事实上已成为功能更加完善“日间照料中心”。6. 智能社区正在起步。充分运用互联网,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由老龄办牵头,以镇、村为主体,已经先期做好各辖区内老年人基本情况、服务机构、义工等信息采集建档工作,为建立养老服务数据库做好准备,逐步建立县、镇、村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搭建应急呼叫救助平台,以 12349 服务热线及一键呼叫老人手机为纽带,与 119、120、110 等平台互通,逐步实现 24 小时为老年人群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开展标准化社区建设和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培育发展“互联网+养老”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化居家养老示范社区。目前,各社区(村)已经建立健全了老人各类需求档案,要求加强与老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的联系,经常关心和探望老年人,定期对老年人的居住地进行安全检测,如是否煤气漏气、电线老化等,保证老年人家庭的居住安全。旬阳县还借鉴精准扶贫中的好做法,在具体建档过程中,以红黄蓝白不同颜色,对患有不同类型老年病的老人分类建档,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服务。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智能化服务管理工作打好了基础,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市还处在起步阶段,是一项全新的、尚待我们努力开拓的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目前我市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多,新建的居民小区也缺少为老服务的相关设施,还没有从制度上给予明确和规定。加之城镇建设发展快,乡村山区的人们拥向城镇,更造成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用房和场地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大多和社区(村)党群活动中心暨村级活动室在一起,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运作标准,社会影响力不足,且影响了村级行政事务的正常开展,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2.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够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上主要涉及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等内容,为老人提供相应服务也大多属有偿的社会服务。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需求。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我们提出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所支撑的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目前,除负责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外,绝大多数无力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心理慰藉、患病治疗等。如为老年人洗澡、上门医疗、康复、助餐等方面,很多服务项目还跟不上,而最需要服务的群体正是这些身体不能自理的老年人。3.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居家老人所需要的服务大都是社会上零散提供,政府有组织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和志愿者服务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项工作,劳动等部门也未开设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培训课目,居家老人平时主要靠社区同楼层的低龄老年邻居互帮互助等简单服务。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且缺少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工资报酬低,导致许多专业人士不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文化程度较低“4050”人员,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不具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素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和专业化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另外,受传统偏见和待遇偏低等问题的影响,许多下岗失业居民不太愿意从事这项工作。4.养老服务运营资金紧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建设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因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极少,运营经费欠缺,致使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无法拓展服务内容。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中心的房屋建设、器材配备、用具购置、环境的改善无一不是政府的买单,各个社会团体和企业扶助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日间照料中心自身没有盈利能力,有的中心受房租成本的影响,无法选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带,只好建在背街小巷,给老人参与带来不便。三、对策和建议为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行管理水平,结合调研实际,我们认为应当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在提高认识上求突破。切实有效的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求突破。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建设美丽富裕的新*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标准,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密切联系老年人,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2.在加强领导上下硬功。* 市人民政府已经把加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市民政局也相应发出了*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通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中介组织运作,服务机构实施的工作机制。对部分经济困难的空巢、残疾和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实行政府购买或补贴;民间组织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社区和村委会全面掌握辖区老年服务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沟通供需双方信息,实施必要的监督;服务机构负责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做好人员选派,运营管理等工作。建立民政、卫生、人社、财政、老龄、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个方面合理定位,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3.在科学规划上做文章。一要从全市宏观层面上科学规划,明确体制机制,确立建设目标,细化建设标准,明确建设规格。二要落实优惠政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项目建设和建成运营应按照国家和市上制定的老年福利机构优惠政策执行,包括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老年人护理的政府补贴政策。三要在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上,本着最大限度的“让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服务”的思想,尽可能的把照料中心和幸福院建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方便安全的地点。4.在宣传力度上出实招。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媒介的作用,面向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心老年服务事业,关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要面向社区的老年人做好宣传工作,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走访老年人,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充分调动老年人参加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做好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工作,宣传日间照料中心的优势,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并支持父母到照料中心来参加活动,让更多的家庭放心的把父母交给日间照料中心。同时也要做好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敬老尊老意识,通过评选“道德模范”“ *好人”“ 敬老之星”等活动,评优树模,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5.在争取资金上拓路子。由市、县(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由财政拨款、慈善募集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发展基金;加大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并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允许日间照料中心在适当的范围内,建立起合理的收费制度,用于中心的日常开销和正常运作。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同时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保管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吸引、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以及社会捐赠资金,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营。6.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选拔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社区和农村老协的干部担任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的领导。要切实抓好服务队伍的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应着手开设,居家养老服务的培训科目,建立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机制,按照统一教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的制度。要有计划的从大中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吸纳对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中来,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社区的居民,单位的员工,在业余时间利用专业知识、一技之长、健康体能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打造一支活跃在城乡的专兼职结合的为老服务队。7.在服务内容上见真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应当具备满足老年人休息、健身、日间照料、娱乐等基本服务的娱乐室、文化阅览室、休息室、餐厅、洗漱间和活动场所。除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文体、保健等活动外,还可以开设老年人心理诊疗室、老人同子女视频聊天室、矛盾纠纷协调室等。对老人的日常活动、饮食锻炼、心理安抚、情绪变化等都加以关注,真正办成老人温暖的大家庭。对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尽可能的要在送医、送药、送饭、理发、理疗、阅读等方面提供上门服务。8.在规范管理上求实效。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市老年人群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包括领导责任制、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卫生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图书阅览、活动室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做到底子清,健康状况明。逐步实现 24 小时为老年人群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真心实意的为全市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努力工作。(篇五一、户籍老龄人口分布情况*市现有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位 20.8 万,其中城镇为 5.1 万人,农村为 15.7万人。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 13.5 万人,城镇为 3.2 万人,农村为 10.3 万人。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位 2.6 万人,其中城镇为 0.5 万人,农村为 2.1 万人。60 周岁以上和 65 周岁以上 “三无”人数分别为 159 人和 91 人。60 周岁以上和 65 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数分别为 1.94 万人和 1.59 万人;其中 60 周岁以上和 65 周岁以上城镇人数分别为 0.24 万人和 0.16 万人,农村人数为 1.7 万人和1.43 万人;失能老年人数 1.53 万人,半失能老年人数为 3.46 万人。同全国形式一样,总体上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呈加速发展态势。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情况1.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正在引进建设的“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将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目前,这项工作已在东胜区和准格尔旗率先开展,并在试点基础上将在全市推开。其中,东胜区依托数字东胜平台,正在打造“基于物联网的东胜区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目前,一键式呼叫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志愿服务已常态化开展,专业化为老上门服务已开始运作。下一步将整合数字社区信息平台,将“12349”为老服务电话、“96158”便民电话以及各社区的各类便民电话、各类信息平台都整合到统一的数字平台,由一家社会组织统一运营,使精细化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数字化网络技术得以实现,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水平和效率。准格尔旗“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现已建成办公用房及落实场地 200 平方米,内部装修已完工,并培训坐席人员 6 人和配套办公用品。目前,已引进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准备操作运营,该公司正在与*市移动公司洽谈有关电话资费优惠政策和老年人手机发放事宜,预计*年 7 月完成老年(预计 1 万人)入网登记和服务企业加盟工作,*年 10 月全部安装完备,投入呼叫运营。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旗区的数字化建设工程,有效嵌入为老服务呼叫项目,使养老事业和整个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形成有机统一和结合。2.社区居家养老情况。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服务中心 196 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26 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38 所,老年活动中心 116 处、老年大学 3处。这些社区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午间休息和优惠就餐的场所。此外,我们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依托社区服务的政策,支持多元主体兴办养老服务,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老年供餐、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在部分旗区开展试点工作,并提供一定的支持,支持的内容包括:一是配备服务设施。通过改造、利用、整合现有的服务设施使社区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娱乐、助餐送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二是给予财政支持。东胜区新园社区和鄂托克旗政和园社区通过免费为老人提供午餐、发放代金券等多形式,先行先试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今年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和增添新的服务项目,争取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形成常态化。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方面,*市政府把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列入了*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对年满 60 周岁城乡低保户、“三无人员”、优抚对象等重点保障人群给予每人每月 600 元居家养老补贴。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资金投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投入,但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社会资本投入劲头也不大,无力拓展旨在提高和改善社区老年人生活的高质量、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二)缺服务场地。特别是一些城区街道的社区,社区办公用房本来就十分紧张,根本无力挤出足够空间拓展定点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向社会租赁场地,社区居委会往往无力承担租赁费用。许多社区只能利用仅有的社区活动室、社区图书室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向社区老年人提供一些棋牌、图书等少量的休闲娱乐服务项目,难以满足社区广大老年人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三)缺配套措施。一是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场所没有纳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计划。二是缺少吸引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扶持政策。三是社区医疗服务保健体系仍有待完善。根据对各旗区的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市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医疗基本设施不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现有的社区医疗条件难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就医需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还处于初建阶段。四是缺少动员社会志愿者常态参与的激励机制。(四)缺专业人员。社区老年人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员的需求也将日益迫切。目前专业服务人员严重匮乏的现状将制约居家养老服务档次和功能的提升,进而制约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原因是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工资不高,不大愿意从事为老服务业,也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三、几点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