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选7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7336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选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选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选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精选 7 篇【篇一】四十载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国泰民安,树世界强国,五星红旗万里飘扬。四十年春花秋实, 繁花似锦。中国强,民族立,敢叫山河焕新颜!我出生在忠县一个普通的农村,90 后的我,在年幼时的印象中几乎是交通靠走、治安靠狗的回忆。那个年代,一首春天的故事常常在村头的喇叭里响起,我们的生活似乎也如同沐浴着春风一样,一切都在变化着。当时懵懂的我,从春天的故事里知晓,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改革开放求发展,年幼时的我没什么确切的认知,只知道当时村里的商店里只出售烟酒酱醋,没有精美的玩具、没有可口零售、更没有牛奶面包,跟着大人上街吃上一根一毛钱的冰根就是美食。那个时候想都没想过会有一站式的购物广场,各种潮流穿搭。村头一户人家的一台进口彩色电视机,是我认识世界最重要的窗口和途径。后来,家里重金买来用于学习英语的复读机算是我为数不多的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我家河对面的县城,那一片片矮屋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出行方式从步行、自行车改换到了大客车、汽车,后来走出外面的世界可以搭乘高铁动车。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到互联网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我体会到了时代的发展,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聆听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我清醒地意识到 40 年来,在党的正确指引下,祖国不断繁荣昌盛,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春天的故事撒下了一路辉煌。我们的党抵挡过洪水作狂,抵御过十七级台风,抑制了金融危机,在八级地震灾难面前,大家众志成城渡过难关,从丝绸之路上走出“一带一路”,从世界的边缘走向了国际的中心。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生活越来越便捷,办事越来越高效,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感受最深的就是从严治警,对警察队伍的高标准、严要求,实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爱,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基石,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层,肩扛着党和政府的重托,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望,我深知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维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除了警察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部手机,一张证件,就能点击办结许多警务。无论是处于基层警员的角度还是位于群众的视角,我都为我们党 40 年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感到钦佩,为我们国家 40 年来的发展图新、繁荣富强感到自豪!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昂着阔步,我们讲述着春天的故事,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凤凰涅磐,斗转星移,山川秀丽、国富民强。赶上了好时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厉害了,我们的党!厉害了,我们的国!【篇二】三十五岁的王传生叹了一口气,留恋地望了望住了十五年的工厂宿舍,同舍的三个工友替他背着铺盖卷儿,把他送到了回乡的公共汽车站。十五年前,刚娶媳妇一年的他被村里选送进了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的为数不多的工厂都在城里,农村人进工厂比现在考大学都难,必须由村里选拔表现好的才行。他也没让乡亲们失望,几乎年年都被评为模范工人,还入了党,大红花和奖状挂满了半个墙壁。可是家里就不行了。十五年间,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由于他有工资,他家成了“薪金户”必须向队里交钱才能分给口粮,二十六块钱的工资在当时不算低了,除了自己六块钱的伙食费,其余的几乎全交了,可是还不够,媳妇一天也舍不得闲着到生产队里干活,两天才计十分,值五角钱。养不活七个孩子,他只好辞职,告别了心爱的工厂,回到一百八十里外的农村老家。十五年前的农作生活又回到了他身上。那时全生产队二十五户人家,四百多亩地,只有两辆马车,三匹马,一头骡子,收割,搬运,播种全靠人工,全队连放秋收假的孩子也不落下,一天才能十二三亩麦子。下霜了,刀子一样的秋风到来了,麦子还没种完。他赤着脚赶着牲口在前面耕地,大儿子赤着脚拐着篮子跟在后面拾漏掉的地瓜,扭头看看儿子穿着单衣单裤,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一双小脚冻得通红,他只能转脸,拿粗糙的、裂满口子的大手擦擦眼睛,儿子只有一双单鞋,不舍得穿,留着上学用。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买鞋呀。慢慢地,慢慢地十年过去了,繁重的劳作,沉重的生活压弯了他的腰,压塌了他的肩,他再也不是那膀宽腰圆充满力气的汉子了。就这样,他媳妇再加上放秋假的大儿子一天到晚,加夜班,加午班,一天挣了七角钱的工分。一年下来,还倒欠队里一百多块钱的口粮钱,队里的会计公布完帐,叹了一口气,哎,都一样,大家都穷啊。忽地,一天,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告诉大家,生产队要解散,把地分给大家承包,种什么自己说了算。开菜园,种果树,建养猪场、养鸡场都行,村里的果园、菜园、鱼塘也要承包给大家。乡亲们蒙了,这能行?村里组织党员学习了好几天,他跟书记、村长一道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并告诉他们,这叫改革开放,不但要把土地承包给个人,还欢迎外地人来工厂,甚至国外人也可以来建企业。他和几个邻居商量了好几个晚上,决定承包队里的菜园。乡亲们一看,心动了,转起心眼来了,有人种上了果园,有人承包了鱼塘,有人开了豆房,有人建起了榨油厂,生产队没了,再也不用靠队长一个人安排活了,再也不用挣工分了。大儿子早已初中毕业了,因为“文革”高级学校不招生,他就回到村里承包了村里那一片果园。二儿子跟他几个伙伴成立了一个农机队,从银行贷款买了几台机器,因为乡亲们管果园、侍弄鱼塘、开菜园办小工厂,这样只靠人工种地可不行了,他要村里农活包下来,这样乡亲们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了。他听了儿子们计划说,过去我在工厂干活干了十五年维修工,可以帮他修机器,二儿子笑他:“拉倒吧,没准这些机器您都不认识了,还想修?”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三个小儿子都去了更遥远的大城市,大儿子变成了“公司老总”,他对大儿子开玩笑说:“怎么我们那阵儿叫厂长,你怎么叫老总。厂长和老总哪个大?”二儿子的变化不太大,还是农机队长,不过,手里的机器可多去了,那些机器有一半他叫不上来。儿子告诉他,这是深耕机,这是旋耕机,这是地平机连收割的机器都有好几种,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花生收割机记忆中的人喊马叫,像蚂蚁一样忙碌中的人群不见了,只有几台机器突突的响。夏天,他站在浸透他汗水的地头上,看着二儿子领人开来了收割机。好家伙,成熟的麦子连穗带桔从前头吞进去,金黄的麦粒像流水一样后头喷进了汽车里,眨眼间一亩麦田只剩下了光秃秃的麦茬了,粉碎过的麦秸被均匀地洒进了麦田。儿子告诉他这叫秸秆还田,不但肥地,还能环保。过去他可舍不得丢,还指望着他烧火做饭哩!不过,现在没人烧了,乡亲们都用上液化气还有电饭煲、电磁炉什么的,这些都是老伴儿和媳妇的事儿,他可不会用,他喜欢的是那占了大半个墙壁的大电视,还有儿子桌上的小电视。孙子叫它电脑。他不由的想起了儿子小时候偶尔县里来放电影,儿子连晚饭也不顾上吃就跑去占位子。他老了,几十年来,他与泥土、锄头、镰刀为伴。粗糙的大手不知磨断了多少锨把,不知磨细了多少根车杆,他跟自己的同龄人一样,尽管汗水流成了河,可还是没能换来一家人的温饱。现在,儿子们说什么也不让他干活了,可离了锄头怎么也不舒服,儿子就劝他说:“您在家里可以看看电视,听听歌,再不就到老年活动中心跟老伙伴儿打打扑克、下下棋子或者干脆参加老年活动队,打太极、跳广场舞去,或者跟妈妈做伴儿,沿着村里新修的大马路溜溜弯儿。”他瞪了儿子一眼:我这腰弯的跟虾米似的,还跳舞、打太极,让人看了当猴耍。不过,他喜欢的还是村里的健身场。它建在村委大楼的前边的广场上,什么器材都有。伸腿的,亮胳膊的,扭腰的,他活动那伸不直的腰的时候,总是先摸摸口袋,里面是儿子给他买的新式手机,真是神奇的东西,用指一戳,马上就闪出一个带画的小方块,电话、新闻、微信不过,除了打电话、其余的老是记不住,就是打电话,也是儿子把名字存进手机里,他只点名就可以了,至于儿子们的手机号码,他可记不住。这样,儿子教的不耐烦了,其实,他也明白,儿子也不太在行,毕竟也过了中年了。倒是放假来看爷爷小孙子一有空就拉他坐在松软的沙发上,耐心教他怎么用手机。这样,学了好长时间,他有点灰心了,说:“这东西真不如过去村里的那台老式电话,按住话筒,吱吱吱摇一会儿那个黑把儿,再请总机传话,不过太慢了,往上海打一个电话要老长时间,还要花好几角钱,够他一天的工分钱了。”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来看望他了,顺便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城市来办事,准备拉着她,陪他逛逛,他那老迈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快十五年了,他被曾经的贫穷牢牢的拘禁在这小村里,再也没离开过,熟悉的城市,心爱的工厂、宿舍,被他深深地压进了心底,他从没敢想过还能回去看望它一眼。儿子开着轿车驶上了高速公路,融入了滚滚车流里。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像个贪婪的孩子,趴在车窗上,瞪着有些昏花的老眼,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向后倒退的村庄、大楼、通向四面八方的公路,甚至一列高速列车从他头顶飞驰而过都不知道。他努力地想把他看到的与记忆相重合,可他失败了,除了远处的山峰和一闪而过的村誌,在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城市扑面而来,他心跳得有点急促,我回来了。他努力地寻找旧时的影子,很快就失望了,伸进云彩里的高楼,滚滚的车流,缤纷的广告牌,宽敞的大街,闪烁的红绿灯,比肩的店铺,没有原来的影子,他对曾经熟悉的城市陌生了。穿隧道,过高架,儿子告诉他:“你干过活的工厂到了。”他捂了捂胸口,站在威风的厂房门口向外张望:巍峨的厂部大楼,一排排崭新的车间,“职工公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怎么跟他住了十五年的职工宿舍扯不上不点关系,只有厂房背后的大海,几块突兀的礁石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他确信这仍是他曾经熟悉的城市,仍旧是他热爱的工厂,只不过城市和工厂都变成了新的。他想起了四十年前他向乡亲们宣传的四个字:“改革开放。”荡漾在他心头。一抹夕阳在他银色的头发和饱经沧桑的脸上度上淡淡的一抹红。【篇三】我家祖孙三代五口人,有务农的、在企业打工的和上学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使我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或许太抽象,我想用我家各种车子的发展变化历程,展现四十年来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给我家带来的巨大实惠。我家车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前是空白史,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 29年为起步史,改革开放 40 年为辉煌史。解放前全家七口人靠耕种几亩薄地,完成各种“苛捐杂税”后所剩无几。丰收年景,勉强能养家糊口。遇上灾年,半年糠菜半年粮,艰难度日,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车子,出行靠两条腿,运输靠两肩头。1949 年春雷一声震天响,解放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手头也开始渐渐宽裕起来。有条件请木匠来打置了一辆独轮小推车。车子打好后,我爷爷买来了六个双响炮和一支鞭炮,燃放表示庆贺。小推车虽然是木头打制的,然而却被视为“家珍”。只有那些关系特别好的才可以借用,借的时候,必须早上借晚上归还。随着形势的发展,到六十年代,开始流行自行车。当时供不应求,所有的自行车得由公社计划分配。因为我是公社的八大员之一。由于工作需要,优先分配到一辆上海产永久牌“52”型的自行车。这种车子既能代步,又能驼二三百斤重的东西。它成为家中的一大“宠物”。在家里谁有要紧事谁骑,常常是息人不息车。不长时间车上的重要部件换了又换,十多年下来,除了大杠没有换,其余部分基本换得差不多。从 1978 年起,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祖国大地,党的各项富民政策不断出台,落地生辉。人们的钱袋子一步步开始鼓起来,想办的事总是心想事成,得心应手。记得大概是 1979 年秋天,我家的孩子们对 “老伙计”永久“52 型”开始喜新厌旧。先是买来一辆凤凰“12 型”自行车,第二年春天又买来了一辆“金狮牌”自行车。为了生产的需要,同时还买了一辆能装 1000 多斤的铁架子拖车,从此基本结束了出行靠两腿、运输靠肩头的历史。两代“凤凰”“金狮”先后骑了十七八年,渐渐觉得不如电动车快捷省力。很快先买回了一辆“绿源牌”电动车,接着又买了一辆“捷安特”电动车。到了 2007 年冬天,又觉得电动车常常受电能的限制,担心电量不够不敢跑远路,又看上了摩托车,说买就买,一辆跨骑式“雅玛哈”又进了家。风光一时后,又觉得“雅玛哈”不如“五羊本田”帅气,很快又让“五羊本田”取代了“雅玛哈”。这时大家觉得铁架子拖车运东西既慢又吃力,又花六千多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让铁架子拖车退了二线。人追求享受总是无止尽的,现如今儿孙们又觉得摩托车不如小汽车舒适气派,开始打起小汽车的主意。目前,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停车库,另外驾照未到手。一旦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小汽车到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做了一个统计,改革开放 40 年来各种车子更新升级的次数是建国到 1978 年 29年的 6 倍,以当年买永久“52 型”自行车时每斤猪肉七角四分与现今每斤 8 元左右的比例计算,去除物价上涨部分,改革开放 40 年来在购车上所花的资金是建国后 29 年的 202 倍。因为家里的空间紧张,不久前我将家里那些派不上用场的各种老车子进行了处理。说实话,处理时十分心疼。心想如果有一空地真想把它们陈列起来留作纪念,肯定很有意义。在车子发展的过程中,家里的住、穿、吃、玩等生活方面同步发展提高,住的从“两封山”“四面光”到楼房精装修;吃的从温饱到讲营养求健康;脚上穿的从布鞋到“兽霸”“老人头”皮鞋;身上穿的从卡机灯芯绒到“三枪”“雅戈尔”;用的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一应俱全;玩的手机袋中揣,玉镯、钻戒手上戴。全家人先后分别到上海、北京、杭州、苏州、青岛、普陀山、张家界、香港、澳门、台湾和泰国等地方观光旅游,享受天伦之乐。清晰的轨迹,深深的印记让我们懂得一个真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家现在的一切。放眼 960 万平方公里,我家是全国千千万万家庭中的一个缩影。【篇四】改革开放,初闻不知其中意,再闻已是其中人。幼年的我,常常听闻母亲说:“你们是在大树下歇凉,不知道何为风雨”。的确,那时候的我们,确实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家里没有电灯,点起煤油灯,照样无忧无虑的玩耍。直至那一年的冬天,天空下着鹅毛般的雪,父母和大伯一家老小在雪地里忙忙碌碌,原来,我们村要安装电灯了,即使是下着大雪,大家也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从此以后,我们将可以告别煤油灯的灰暗生活了。安装电灯的那几天,父母和大伯早早的就起床,他们拿着斧头,把树砍下来当作电线杆,我们几姊妹也去帮忙折树枝,激动的心情早已忘记了寒冷,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把电安装好。经过挖坑,栽电线杆,再把铝线拉直等等程序,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家终于通了电。有了电以后,我们家里买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从电视上听到了“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虽然当时不懂得它的含义,但是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生活逐渐在变化中。每当白天忙完地里的活,到了晚上,村里的邻居就会聚到我家来一起看电视,即使电视里有着“雪花”,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看电视的兴致。村里没有幼儿园,五岁那年我就上了一年级,每当下雨的时候,父母和姐姐都会背着我去上学。村里有一所学校,比较破旧,是土坯房,没有窗户,破破烂烂的桌椅。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他一个人承包了整个学校的课程与管理,学校开设三个年级,一个年级大概就 10 个人左右,三十多个人挤在一个教室里。冬天上课,寒风凛冽,学生就用油漆桶,在两面打一个小孔,固定一根铁丝,里面放一些炭火,有时候柴未烧尽,熏得满教室都是,老师只有眼泪婆沙的叫停。村里的大多数孩子上了初中就没有上学了,所幸我的父母一直支持着我们姐妹上了高中,村里一些老人思想观念落后,认为女孩迟早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但是我的父母非常看重教育,即使是女孩,别人风言风语,他们都置之不理。每当新的学期到来,我们两姐妹的几千块的学费就会愁得父母白了头,他们不得不把家里的牛和羊卖了,才能筹齐我们上高中的学费。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有着一直支持我读书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的送我上大学,直至我考上公务员,他们才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如果不是他们坚持送我读书,或许今天的我,也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干活,也正因为有幸读书,才领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以前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面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从前的学校也修了三层楼,村里的小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四十年前的我们,闭关锁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没有打开,我们闭门造车,做了一只井底之蛙;四十年后,经济迅速发展,“一带一路”,让世界瞩目;四十年前,我们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四十年后,我们有天猫,淘宝,京东商城等线上线下的各种商品供我们选择;四十年前,我们过着“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艰苦生活,有的只是吃不完的树皮,挖不完的野菜。四十年后,有鱼有肉不想吃,绿色食品时常念,不用出门,美团外卖,饿了么就会送上门;四十年前,思念是一封家书,寄出去需要漫长的时间,长途跋涉,方可送达;四十年后,想家是一通电话,一个微信视频聊天,缩短了牵挂。中国的发展翻天覆地,永不止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进了新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这是一个拥有很多机会的时代,只要你有梦想,肯干,实干,坚持不懈,总会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相信再过四十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因为有改革开放与我们起步并肩,一路相伴。【篇五】40 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就是将中国的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祖国一步一步地强大了起来,祖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在许多领域都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部分领域还走在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给城市带来的巨变是震撼人心的,但同样给农村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农房品质得到提升,村居建设品味提高 。40 年来,农村历经农房新建、居民点改建、危房改造等过程,大力排查危房、旧房,现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农村民居住房、建筑物美化改造,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和档次。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要致富,先修路,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展的坚持。以前农村的路很差,一到下雨天就是泥浆满地,稀泥满鞋,所以还戏称做“水泥路”。但因为国家各项福利政策的实施、落地,将结实的水泥路铺到了村里,将生产便道与居民小路也修到了农户的家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也有更多的家庭买上了小汽车,开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大众文化惠大众。以前,农民除了玩扑克牌、打麻将,就是看电视、电影。现在,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农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各村设有阅览室,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引导农民多读书,在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农村体育小活动,在祥和的氛围中,不仅丰富群众生活,还有助于乡邻和睦;政府与村委不定时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和法律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篇六】四十年在人类长河历史中仅仅弹指一挥间,但是 1978-2018 这四十年确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四十年。是什么使我们的祖国发展如此之快?答案自然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四十年,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十年。1978 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回首过去,我们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篇七】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改革开放的 40 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 40 年。40 年的接续奋斗,让 7 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忆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思百年大计。4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实现了占世界 1/5 的人口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伟大成绩。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书写出古今中外人类反贫困斗争的宏伟篇章。为 40 年改革开放之路、40 年奋斗发展之履标注了最醒目的印记。40 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是一部负重前行的奋斗史、一部披荆斩棘的改革史、一部破茧成蝶的发展史。这 40 年, 7 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这些数字,正记录着我国乘着改革的东风,逐渐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